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極語言環境影響孩子成長

你有沒有發現, 有些孩子長大後越來越不願意跟父母交流?為此, 父母們感到很著急, 認為是孩子的錯。 其實不然, 那是因為父母們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營造了消極的語言環境

給出的5種消極語言環境營造模式, 看看自己是否命中?

1 孩子所說的話, 家長只是給予表面上的回應, 而不是專心地去聽

或者說一些不相干的話題, 或者即使有簡單的回應也只是說說, 而沒有眼神的交流。 也有的家長可能沒等孩子說完就打斷孩子的話, 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問題或者做事情。

2 家長粗魯地打斷孩子說話,

Advertisiment
希望孩子對家長的要求立即做出反應

比如要求孩子立即承認錯誤而沒有解釋的機會。 有的家長往往用命令、不耐煩或者挑釁的語氣對待孩子, 從不用諸如“請”、“謝謝”之類的敬語。

3 家長對孩子用挖苦的語言, 傳遞消極的自我印象

尤其是當著很多人的面, 這樣挖苦嘲諷的語言會非常損傷孩子的自信與自尊。 這樣的言語有的時候也是為了家長在別人面前樹立自己的威信, 或者避免自己尷尬。 比如家裡突然來了客人, 面對雜亂的房間, 家長可能會轉頭訓斥孩子“你又把家搞得這麼亂”, 而事實有可能是家長已經兩天沒收拾房間了。

4 家長運用審判性的詞語來評價孩子

這就如同給孩子貼上了一個無形的標籤,

Advertisiment
是一種損人式的評價, 非常概括化, 部分情境, 比如“過分的”、“自私的”、“貪婪的”、“大嘴巴”等等, 還有些消極的言語比如“你再怎麼學也就這德行了”。 家長們可能會當著孩子的面說, 也可能會無意中當著孩子的面講給別人聽。

5 家長不鼓勵孩子積極表達他們的想法或者情感

當孩子想說些什麼的時候, 往往家長會說:“安靜”、“現在不許說話”、“不許哭, 你就是個愛哭的孩子”。 或者家長要求孩子“等一會兒”再說, 可這個“一會兒”就不知等到什麼時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