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腦細胞是從胎兒時期開始發育

胎兒時期腦細胞發育很迅速

人類思考及活動的能力與有“總司令部”之稱的腦組織的發育有著很密切的聯繫。 現代研究結果表明, 人的腦細胞是從胎兒時期開始發育的。 腦生理學家說, 妊娠期10 周的胎兒就具備了成長以後該有的大部分神經中樞, 在妊娠期18 周開始發生腦發育上的兩件重要事情:一件是腦神經中樞末端出現樹狀突起, 另一件是這些樹狀突起開始連接起來。 如果說神經中樞是人的胳膊, 那樹狀突起就是最末端的手指頭一樣分叉出來的細細的、尖尖的部分。 人聰明與否與這些樹狀突起的數量和連接程度有關。

Advertisiment


腦細胞是從胎兒時期開始發育

縱觀人的一生, 腦細胞的發育速度從妊娠期18 周開始到2 歲左右是最快的, 其次是2 歲到4 歲, 7 周歲以後就很難再期待腦細胞自身的發育。

蛋白質的攝取和適當的刺激是幫助腦細胞發育的重要因素。 肉類、魚類和豆類等食品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墨西哥某個村落的村民世代飽受營養失調之苦, 整個村子裡的人都有些傻乎乎的。 有個營養學家把這個村落裡的孕婦分成兩組, 讓一組孕婦好好調養, 另一組則聽之任之。 結果孩子出生時頭部的大小就不一樣, 好好調養的孕婦生出來的孩子, 在成長過程中比另一組孕婦所生孩子的成長速度要快得多, 而且在學會說話後他們的詞彙量更豐富,

Advertisiment
好奇心更強, 整個人更加有活力。

營養學家還用小白鼠做實驗。 把剛出生的小白鼠分成兩組並供給它們同樣的營養素, 一組是直接供給, 另一組則讓小白鼠在迷宮中找到出路後才能吃到食物。 也就是說一組的小白鼠是被動接受食物, 另一組是主動尋找食物。 一段時間後, 營養學家把這些小白鼠的大腦進行了解剖, 結果發現被動接受食物的小白鼠的腦細胞數只是主動尋找食物的小白鼠的1/3。

自己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雖然艱難, 但對腦細胞的發育很有好處。

胎兒時期和嬰幼兒時期腦細胞發育非常迅速, 因此應該讓孩子攝取充分的營養, 同時讓孩子探索周圍的環境, 滿足其好奇心,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有機會自己解決問題。 1970 年, 腦生理學家們的各種研究非常活躍。 1964 年, 專門研究兒童智力發育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Bloom) 發表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 他專門研究人類從幼兒時期到17 歲為止的智力在哪個階段


腦細胞是從胎兒時期開始發育

發育得更迅速, 什麼情況下發育得更好等內容。 他說假定一個人17 歲時的智力是100% 的話, 4 周歲以前發育50%, 到8 周歲再發育30%, 從8周歲到17 周歲只發育20%。

布魯姆還說, 在智力發育中穩定的情緒非常重要, 這比讓孩子接受背誦等注入式的智力發育訓練更為有效。 他強調, 單純地背誦某特定事物之前, 應該先讓孩子以好奇的心態觀察周圍發生的事情, 傾聽別人談話, 這很重要。

布魯姆的研究與腦生理學家們相比,

Advertisiment
雖然研究領域和所處的時代都不同, 但結果卻有著相同之處。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 布魯姆的“人的智力4 周歲以前發育50%”的觀點與腦生理學家們在研究中得出的“4 周歲以前是人大腦發育的最快時期”的結論相同。 綜合這些, 我們可以得出:應該好好把握大腦發育最活躍的時期,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同時

給予孩子充分探索周圍事物的機會。 腦生理學家們還提出“小時候在大腦發育時期, 因營養失調或沒有得到足夠的外界刺激而沒發育好的智力以後不會再發育”的悲觀觀點。

社會團體和政府應該關心那些因貧窮而無法攝取足夠蛋白質的孕產婦, 這是培養國民的捷徑;而富裕階層應注意,

Advertisiment
不要讓嬰幼兒受到過分的保護, 那很容易剝奪孩子探索的熱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貧困而造成營養不良, 從而導致成長發育的缺陷, 是我們在進行幼稚教育之前應該解決的根本問題。

有些家庭考慮在孩子上學前買房子, 因此日子過得比較拮据, 但是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沒有攝取充分的營養, 會直接影響智力發育。 希望一心想著存錢的家長們能好好考慮一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