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愛的太多就是在毀掉孩子

現如今, 很多家庭都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那就是孩子的溺愛問題。 現在家庭孩子很少, 最多一兩個, 這樣就導致家中長者和父母都對孩子看得很重,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溺愛。 而過多的溺愛會導致孩子身上一堆的不良習慣和壞毛病, 這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1.在家享受特殊待遇

孩子本來應該和父母同吃同坐, 可在家裡孩子卻成了小皇帝,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坐的椅子和沙發都是專門為他們購置的, 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大人不能動筷子。 這樣子的溺愛會導致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

Advertisiment
唯我獨尊的不良思想, 他們想著什麼都是自己的, 大家要讓著自己, 就會讓孩子失去感恩心理, 覺得大家對他好是應該的, 甚至因為大人某一次沒有滿足於他們而大吵大鬧, 讓父母氣了個半死。

2.從來不懂得要分享

因為在家裡習慣了家人的溺愛, 兒童到了幼稚園之後, 天天被老師和同學投拆, 原因是自私自立, 不懂得與人分享, 強搶他人的玩具和食物等。 最後老師不得不約見家長, 要求家長轉學。 到了這個時候, 家長才明白, 自己平時過於溺愛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 這樣子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們平時可能覺得自己是愛孩子的表現, 卻不知道過度的溺愛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3.生活自理能力差

因為長時間溺愛,

Advertisiment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別差, 都到了上中學的年齡, 孩子還不會洗衣做飯, 每週的衣服只能是換下一大箱子, 週末再帶回家來洗。 於是同學嘲笑他, 老師譴責他, 女生也不喜歡他, 遇到這樣子的情況, 孩子的自尊心大受打擊。 如果父母從小就教會孩子洗衣做飯、生活自理, 那麼他們就不會遇到這樣子的情況, 可見父母過度地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好處。

4.當面袒護孩子錯

有一個小孩子小的時候從鄰居家拿回來一本書, 媽媽明明發現了, 但當鄰居過來問起時, 媽媽即當面袒護孩子說沒有拿。 結果孩子後來經常出現了小偷小摸行為, 直到被進少教所, 在少教工作人員的幫助之下, 媽媽才明白, 正是自己當年的袒護助長了孩子偷盜的風氣。

Advertisiment
最後導致了孩子走上歪路的幕後推手不是別人, 就是孩子自己的母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