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別只會當孩子的朋友

都說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最好模式是以朋友的身份相處, 不過朋友固然好, 卻不能讓孩子滿足心理的需求, 那麼家長要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是, 父母不僅做寶貝的朋友, 也要是他的心理醫生, 朋友可以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幫助, 心理醫生最能關注他心理的健康發展。

1.知己知彼

要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爸爸媽媽們必須要全面地瞭解孩子, 這樣才能伸出援助之手。 而瞭解孩子的最好途徑就是溝通交流, 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並傾聽他們的訴說, 在他們訴說完畢以後, 在根據具體的情況,

Advertisiment
給他們一個清晰的分析, 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長此以往下去, 孩子就會很信任父母, 凡事都願意和父母一起解決, 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2.表達情感

現在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和愛, 便一遍又一遍的詢問孩子這個那個, 在孩子眼裡這就是嘮叨, 有的孩子面對父母的嘮叨很不耐煩, 要麼是大聲嚷嚷, 要麼直接不予理睬, 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孩子和父母越來越疏遠。 凡事沒有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 父母面對孩子的冷漠, 大可上去詢問:“寶貝, 你為什麼煩媽媽?”同時也要讓孩子說出, 媽媽究竟哪裡讓寶貝做得不舒服了, 只有這樣將雙方的想法和感情都表達出來了, 問題才會得到解決。

3.不是真的朋友

Advertisiment

像朋友那樣相處可以, 但不能真的成孩子的朋友, 因為畢竟孩子還是需要大人的指導和督促的。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做孩子道德品質的標杆, 要注意平時的一言一行, 不要讓孩子講究衛生, 自己卻隨地吐痰;不要讓孩子不要撒謊, 自己卻經常欺騙孩子, 即使是做孩子的朋友, 也要做一個優秀的、值得孩子學習和喜歡的朋友!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 父母還可以教孩子學會欣賞自己和包容自己,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 每個人的處境、站的角度都不盡相同, 或許在不同人的眼裡, 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 要讓他們抱著平常心去面對自己的優缺點, 孩子喜歡和欣賞自己, 會讓他變得更加有自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