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這些「異常」!可能是寶寶發育遲緩

很多媽媽聊天經常會說:“最近我家寶寶都沒長個子呀!”、“我寶寶8個月了還沒有長牙呢!”、“我寶寶都快一歲了還不會叫媽媽, 怎麼回事呢?”……估計不少媽媽都會遇到上述類似的問題, 而且還非常憂心忡忡。 擔心是不是自己家孩子發育不好, 尤其是當同齡的孩子已經學會了這個, 學會了那個的時候。 擔心自己家孩子是不是營養不良, 輸在了起跑線上。

其實寶媽也不必著急, 因為每個孩子的身體情況和發育速度不太一樣, 每個都有差異性的孩子根本沒法比較。 像教科書一樣生長發育的孩子畢竟少數,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們在規定的時間點一定學會某一項技能, 也是不大可能實現的。

寶寶發育的發展曲線

為了讓寶媽們更詳細的瞭解寶寶的發展曲線, 這裡摘取了《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的一些內容, 詳細的描述了不同月份的寶寶身體狀況以及動作語言等的發展情況, 寶媽們可以對照一下。

1個月

身高:男寶54cm, 女寶54cm

體重:男寶4.4kg, 女寶4.2kg

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 然後小拳頭握的緊緊的, 還會哭鬧, 這是因為他們需要吃奶或者抱抱啦。

2個月

身高:男寶58cm, 女寶57cm

體重:男寶5.6kg, 女寶5.1kg

已經稍微能夠抬頭了, 大約45°吧, 逗她還會咯咯咯的笑, 特別可愛, 但是如果不開心還會抗議呢。

3個月

身高:男寶61cm, 女寶60cm

體重:男寶6.4kg, 女寶5.8kg

這個時候寶寶已經能夠嗯嗯啊啊哦哦的和你說話啦,

Advertisiment
而且還會因為好奇東張西望, 不僅如此, 還學會了吃手指。

4個月

身高:男寶64cm, 女寶62cm

體重:男寶7.0kg, 女寶6.4kg

抬頭已經能夠達到90°, 而且最關鍵的學會了翻身, 並且可以四個手指併攏抓東西了。

5個月

身高:男寶66cm, 女寶64cm

體重:男寶7.5kg, 女寶6.9kg

開始喜歡上了捉迷藏, 而且手能夠抓到自己的腳趾頭了, 嘴巴已經能夠模仿大人發出“bababa”的聲音了, 爸爸肯定開心死了。

6個月

身高:男寶67cm, 女寶66cm

體重:男寶7.9kg, 女寶7.3kg

這個時候寶寶能夠坐起來了, 屬於質的飛躍, 而且兩邊都能翻來翻去了, 還能夠自己搭積木玩了。

7個月

身高:男寶69cm, 女寶67cm

體重:男寶8.3kg, 女寶7.6kg

叫他的名字會有反應了, 而且能夠隨著音樂蹦躂起來了, 還特別喜歡跟別人一塊玩。

8個月

身高:男寶71cm,

Advertisiment
女寶69cm

體重:男寶8.6kg, 女寶7.9kg

後背不用撐東西也能自己坐著了, 而且可以慢慢爬啦, 這個時候能夠發出“ma”、“ba”等音節了, 爸爸媽媽會感到好幸福。

9個月

身高:男寶72cm, 女寶70cm

體重:男寶8.9kg, 女寶8.2kg

能夠扶著牆站立一小會了, 而且自己爬著就能夠坐起來了, 還學會了調皮的扔東西。

10個月

身高:男寶73cm, 女寶71cm

體重:男寶9.2kg, 女寶8.5kg

能夠聽懂大人簡單的話語了, 而且手指也能夠自如鬆開, 但是卻出現了分離焦慮。

11個月

身高:男寶74cm, 女寶73cm

體重:男寶9.4kg, 女寶8.7kg

能夠不扶著牆站一小會了, 手指還學會了戳東西, 時不時的還會模仿大人的表情等。

12個月

身高:男寶76cm, 女寶74cm

體重:男寶9.6kg, 女寶8.9kg

能夠模仿更多大人的手勢, 還會說“mama”來獲得關注, 最關鍵的是已經開始學習走路啦。

這些寶寶要小心!

依據多年臨床經驗,

Advertisiment
下面還為家長羅列出了發育遲緩可能出現的情況, 家長們可以參考:

1~3月對劇烈聲響沒有反應。

2~3月時眼睛還不能根據物體移動而移動。

3個月還不會抓東西, 而且頭也無法豎起來。

3~4個月一直沒有發出過咿咿呀呀學語聲。

4個月放在地上不會蹬腿。

4~5個月頸部非常僵硬, 或者拉著寶寶坐立起來頭依舊會向後倒, 頭部無法抬起。 對光線非常敏感, 經常眼睛流淚或者眼角分泌液體。

4個月還不會根據動靜扭頭尋找發聲處。

5~7個月不管什麼姿勢都不太會翻身。

6個月沒辦法做起來, 即便是在人幫助下也坐不起來。

7個月時對於30-180cm距離的物體無法跟蹤觀看。

8個月依舊不會牙牙學語, 而且對躲貓貓毫無興趣。

一直都不會爬行,

Advertisiment
或者不能扶著牆自己站立, 而且也從來沒有發出過簡單的音節比如“ma”、“ba”, 除此之外還不會揮手、點頭等肢體語言, 更不會用手指指出圖片、物品等。

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 逐步進行的, 即便孩子有些地方還不能夠像同齡人一樣掌握, 但是也不要焦慮, 每個孩子接受能力不同, 只要家長耐心的教孩子, 一定能夠學會。 如果依舊擔憂就去醫院做一個檢查, 其實最關鍵的是爸爸媽媽們的心態和對孩子的態度, 不管孩子怎樣, 都要用愛來養育這個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