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小兒腹瀉的九大食療方

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 糞便稀薄為特徵。 多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 常年皆可發病, 以夏季為著。 多由外感六淫, 內傷乳食, 損傷脾胃, 而致運化失常。 此病症除了服藥治療外, 服用一些食療方, 也會有較好的效果。

人參扁豆粥

白扁豆25克, 人參3-5克, 粳米50克。 將白扁豆、人參洗淨, 入適量水, 鍋中上火, 煮至扁豆快軟時, 撿去人參, 下入洗淨的粳米, 繼續煮成稀粥狀, 即可。 每口2次, 空服食用。 具有健脾止瀉, 益精補肺之功效, 適用於久瀉不止, 脾胃虛弱, 或小兒吐瀉交作。

糯米車前葉粥

鮮車前葉25g, 糯米50g。 將車前草葉洗淨, 入沸水中焯出,

Advertisiment
切成細末;糯米淘洗淨。 鍋入適量水上火, 待燒沸後下入糯米, 車前葉末, 小火煮成稀粥即可(注:這時所用車前為嫩葉, 如葉質較老, 可水煎去渣)。 每日2~3次, 6~7日為1療程。 具有清熱利尿、清肝明日、祛痰止咳、滲濕止瀉之功效。 適用于小兒急性腹瀉及小便不通等症。

茯苓大棗粥

茯苓粉25g, 大棗5枚, 粳米50g, 白糖適量。 將大棗洗淨, 切成兩半, 去核, 粳米淘洗淨。 鍋入適量水上火, 待燒沸時下入粳米、大棗, 小火熬成粥時, 將茯苓粉用適量水澥開, 倒人鍋中, 攪勺, 煮片刻, 放入白糖攪溶即成。 每日2次。 具有利水滲濕, 健脾補中之功效。 適用于小兒脾虛久瀉等。 注腹脹及小便多者, 不宜食用。

山藥粥

山藥100g, 糯米50g, 砂糖適量, 胡椒粉少許。 將山藥削去外皮, 洗淨,

Advertisiment
切成綠豆大小的丁;淨鍋上火, 先放入糯米略炒, 沖入沸水適量, 放入山藥丁, 煮成粥, 放入胡椒粉、砂糖, 稍煮即成。 在兩餐間服用, 不宜空腹食用。 具有健脾暖胃, 溫中止瀉之功效。 適用于小兒脾胃虛寒所致泄瀉症。

赤石脂粥

赤石脂30~50g, 大米50g。 把赤石脂放在碾槽內研成細粉, 過篩備用;大米去雜質, 洗淨後放在小砂鍋內, 注入適量水, 煮成稀薄粥, 調入石脂粉, 再煮3—5分鐘即可。 每日2次, 在早、晚餐溫熱食用, 連用5~7天。 具有健脾、澀腸、止瀉之功效。 適用于單純性小兒水瀉, 慢性脾虛泄瀉等。

大棗木香粥

大棗10枚, 木香6g, 粳米75g, 白糖適量。 將大棗洗淨, 切兩半, 用開水浸泡;粳米淘洗淨。 鍋入適量水上火, 燒沸後下入粳米、大棗及泡水木香, 小火煮成稀粥, 放入白糖,

Advertisiment
稍煮即成。 每日2次溫服。 具有健脾和胃, 燥濕止瀉之功效, 適用于小兒脾虛腹脹、泄瀉。 注:小兒疳積、胃腸積滯者不宜用。

茯苓赤豆薏米粥

白茯苓粉25g, 赤小豆50g, 薏米100g, 將赤小豆去雜質, 洗淨後用水浸泡l小時後, 放入適量水鍋中火, 燒沸後下入薏米, 煮至豆軟爛時, 加入茯苓粉繼續煮成稀粥即可。 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止瀉之功效。

雲母粥

雲母25g, 粳米75g。 把雲母研成細粉末;粳米淘洗淨。 鍋入適量水上火, 燒沸後下入粳米, 小火煮成稀粥, 加入雲母粉, 稍煮即可。 分兩次服朋, 早晚空腹食用, 具有溫中、健脾、止瀉之功效。 適用于小兒慢性腹瀉、脾虛便溏、水瀉等。 注:對急性腸胃炎瀉痢者忌用。 在煮雲母粥時, 一定要煮成稀薄粥。

山藥蓮肉粥

山藥100g, 水發蓮子50g,

Advertisiment
麥芽10g, 大米50g, 白糖適量。 將山藥削去外皮, 洗淨, 切成小丁;大米淘洗淨。 鍋入適量水上火, 放入山藥丁、蓮子、大米、麥芽, 小火煮成稀粥, 加入白糖煮溶即叮。 每日2至3次, 溫服。 具有健脾和胃, 祛濕止瀉之功效。 適用于小兒胃腸功能紊亂、泄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