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小兒腹瀉 肚臍療法推薦

神闕穴具有總理人體諸經百脈, 聯絡五臟六腑, 四肢百骸, 五官九竅, 皮肉筋膜的生理特徵, 故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 元氣歸藏之根”之說, 臍療即使不同性味的藥物作用於臍部, 通過對臍部穴位的刺激作用, 經過皮膚滲透、經絡傳導, 激發經脈之氣, 協調人體各臟腑之間的功能, 疏通經絡, 促進臟腑氣血運行, 以調節人體氣血陰陽, 扶正祛邪, 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嬰幼兒腹瀉的原因中醫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傷食瀉, 主要症狀是嬰幼兒大便夾有食物殘渣, 酸臭, 或如敗卵, 腹部脹滿, 治療要點是消食導滯、和中化濕;

Advertisiment

2.風寒瀉, 主要症狀是嬰幼兒大便稀爛, 色淡夾帶有泡沫, 無明顯臭氣, 腹痛腸鳴, 或伴有鼻塞、流涕、身熱, 治療要點是疏風散寒、溫中燥濕;

3.濕熱瀉, 主要症狀是嬰幼兒大便水樣或如雞蛋湯, 每日數次或數十次, 色褐而臭, 舌質紅, 治療要點是清熱利濕;

4.脾虛瀉, 主要症狀是嬰幼兒多於食後作瀉, 久瀉不愈或反復發作, 大便稀溏或呈水樣, 帶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殘渣、面色少華, 治法是健脾益氣;

5.脾腎陽虛瀉, 主要症狀是嬰幼兒大便清稀, 形體消瘦或面目虛浮、四肢欠溫, 治法是補脾溫腎、祛寒止瀉。 鮮薑有散寒的功效, 所以對於第2和第5種類型的腹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 以下敷貼療法也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輔助治療嬰幼兒泄瀉:

Advertisiment

1.丁香2克, 吳萊萸30克, 胡椒30粒, 研為細末, 每次1.5克, 醋調成糊狀, 敷貼臍部, 用於受風寒及脾虛導致的腹瀉;

2.艾絨30克, 肉桂、小茴香各5克, 公丁香、廣木香各3克, 草果、炒蒼術各6克, 炒白術15克。 共研粗末, 放入肚兜口袋內, 圍於臍部, 用於緩解脾虛及脾腎陽虛瀉。

3.蔥白12克, 生薑6克, 艾葉20克, 仙人掌根30克。 將藥物搗爛, 用雞蛋清調糊, 敷貼患兒肚臍處。 每日一次, 連用三天。

4.朱砂、樟腦、松香、明礬等量, 研末後混合瓶裝。 每次用冷開水將適量藥粉調製成黃豆大小, 慎壓於臍中心, 外用膠布封貼。 每日1次, 連用2~3天。

5.白術各20克, 白胡椒6克, 蓽茇6克, 赤石脂10克, 石榴皮15克, 草豆蔻6克, 山藥15克。 共研細末, 置密封容器備用。 用時取藥粉適量, 以生薑汁調之, 將其塗在無菌紗布上,

Advertisiment
覆蓋於臍部, 外用繃帶固定, 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 每晚用熱水袋加溫15~20分鐘。

治小兒腹瀉臍其他療法

小兒腹瀉臨床症狀多表現為大便稀薄, 便次增多, 黃綠色, 水樣或蛋花湯樣, 常伴有嘔吐、發熱、腹脹等, 多因素體虛弱, 飲食不節, 感受外邪, 脾胃虛寒, 貪食生冷、油膩或貪涼受寒所致。 察其病機, 明其病理, 撮其要旨, 結合小兒腹瀉之特點, 採用臍療法用下列方藥辨證治療小兒腹瀉,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暖臍止瀉散由白胡椒10克, 肉桂6克, 茴香9克, 乾薑6克, 公丁香6克組成, 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功用。 用於小兒腹瀉屬於虛寒或風寒留中而致腹瀉者。 臨床症狀表現為:大便清稀, 中多泡沫, 臭氣不甚, 腸鳴腹痛, 或兼惡寒發熱,

Advertisiment
舌苔白膩。 用法:將上藥烘乾共研細末, 混均裝瓶備用, 每次取藥末1.5—3克, 以熱醋調成糊狀, 將藥貼於臍部, 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每天換藥1次, 3日為一療程。

健脾止瀉散由公丁香3克, 藿香4.5克, 胡椒6克, 肉桂3克, 白芷6克, 乾薑3克組成, 具有溫中健脾止瀉之功用。 用於小兒腹瀉屬於脾虛型或脾腎陽虛者:臨床症狀表現為:大便稀溏, 多見食後作瀉, 色淡不臭, 時輕時重, 舌淡苔白, 且易反復發作, 或久瀉不止, 食入即瀉, 糞質清稀, 完穀不化, 形寒肢冷, 精神萎靡, 舌淡苔白, 脈細弱。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備用, 每次取藥末1.5—3克, 用薑醋調糊貼於臍部, 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每天換藥1次。 亦可根據患兒病情適當延長或縮短貼敷間隔時間。

祛濕止瀉散由川黃連3克,

Advertisiment
薤白1.5克, 車前予6克, 沒食子3克, 葛根4.5克組成, 具有清熱燥濕之功用。 用於小兒腹瀉濕熱型效果顯著, 臨床症狀表現為:瀉下稀薄, 水分較多, 糞色深黃而臭, 或見少許黏液, 腹部時感疼痛, 食欲不振, 或伴泛惡, 肢體倦怠, 發熱或不發熱, 口渴, 小便短黃, 舌苔黃膩。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備用, 每次取藥末1.5~3克, 用薑醋調糊貼於臍部, 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每日1次。

消積止瀉散由焦山楂10克, 蒼術9克, 吳茱萸4.5克, 雞內金6克, 萊菔子6克, 雞血藤10克組成, 具有消食化積止瀉之功用。 用於小兒腹瀉消化不良者, 臨床症狀表現為:脘腹脹滿, 肚腹作痛, 痛則欲瀉, 瀉後痛減, 糞便酸臭, 或如敗卵, 噯氣酸餿, 或欲嘔吐, 不思乳食, 夜臥不安, 舌苔厚膩, 或微黃。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備用, 每次取藥末1.5~3克,用蜂蜜調糊貼於臍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1次。

每次取藥末1.5~3克,用蜂蜜調糊貼於臍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1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