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兒腹瀉食療方法_治小兒腹瀉吃什麼好

養生之道網導讀:

治小兒腹瀉吃什麼好?嬰幼兒時期孩子身體比較弱, 容易引發很多種疾病, 腹瀉就是其中之一, 腹瀉給小兒的腸胃功能帶來很大影響, 那麼那麼治小兒腹瀉吃什麼好呢?

小兒年齡比較小, 發生腹瀉症狀的時候, 需要家長安排好他們的飲食, 小兒腹瀉期間的飲食應該根據小兒的大小、腹瀉的程度等進行調整, 也可以諮詢醫生。

小兒腹瀉期間注意的飲食安排

小兒腹瀉初期(發病48小時之內)讓胃腸道有一段休息時間, 可給孩子減少奶量至原奶量的1/3-1/2, 母乳餵養兒減少哺乳的時間, 不要等乳汁吮空。

Advertisiment
牛奶餵養兒輕者可給稀釋牛奶, 加水1/3-1/2, 最好用脫脂奶, 重者改食米湯或焦米湯(米炒過再煮湯), 加糖不要多, 不足的液量用口服補液鹽補充。

小兒腹瀉期間也可用治療腹瀉的嬰兒配方奶(含大豆分離蛋白, 不含乳糖), 效果也很好。 已加輔食的嬰兒應停食一切輔食。 兩天后漸增奶量和稀稠度。 腹瀉期間營養素丟失較多, 病情好轉後孩子的奶量不用嚴格限制, 一般5-7天可恢復至正常飲食。 輔食的恢復從一種食品少量加起, 食物應少油、少糖、少膳食纖維, 細軟易消化, 使胃腸功能逐漸適應。

小兒腹瀉時調整飲食的具體作法是:首先禁食8小時左右, 靜脈補液, 然後給服脫脂奶、米湯、糕乾粉配方飲食, 從小量至足量, 從低濃度至高濃度,

Advertisiment
逐漸增加, 定時定量, 3天左右, 過渡至正常飲食。 根據患兒年齡、腹瀉時間及程度、病前奶量決定起始奶量及濃度。 年齡越小, 腹瀉越重越久, 病前奶量越小, 則起始奶量小, 濃度低。 在控制飲食期間, 液體總量不夠的部分, 由靜脈補給, 同時注意從靜脈補鉀補鈣。

Advertisiment

飲食療法舉例:4月齡患兒, 體重5公斤, 病前飲食為1次牛奶130毫升, 1日5次。 腹瀉1個月, 程度中等, 每日大便7—8次。 入院後禁食8小時, 然後按下述飲食計畫進食, 每日液體總量為600毫升左右。 第一天口服總量為400毫升, 靜脈補液200毫升。

對症下藥 治小兒腹瀉食療有方

大約有40%~50%的小兒腹瀉“禍首”是輪狀病毒。 由於目前缺少針對消滅輪狀病毒的藥物, 應用食物療法和注意忌口顯得非常重要。

【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 瀉前哭吵, 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 食欲不好, 有口臭。 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食療方

炒米粥:取粳米50克, 放入鐵鍋中幹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 燒湯服。

蘋果湯:取蘋果一隻, 洗淨, 連皮切碎, 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鹽,

Advertisiment
煎湯代茶飲。 凡大於1歲的小兒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 色淡, 臭味少, 伴有腸鳴腹痛。 多見於秋季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薑茶飲:取生薑10克, 綠茶3克, 加水150毫升, 煮沸, 加紅糖少許, 飲用。

扁豆乾薑蘿蔔仔飲:取扁豆10克, 乾薑3克, 蘿蔔仔6克。 以上加水適量煎湯。 煎成後加紅糖少許, 再煎3分鐘, 取汁分數次飲用。

【濕熱型】

表現大便呈蛋花湯樣, 有少量粘液, 伴有發熱, 口幹, 尿深黃而少。 此型在秋季腹瀉較多見。

食療方

葛根黃芩粥:取葛根10克, 黃芩10克, 加水煎湯, 去渣取汁加糯米50克, 煮粥, 加紅糖少許服用。

烏梅車前草湯:取烏挴10只, 車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 煎湯, 酌加紅糖, 代茶飲。

【脾虛型】

腹瀉久而不愈, 大便稀薄, 帶有白色奶塊, 食欲減退,

Advertisiment
消瘦乏力。 多見秋季腹瀉後期或久瀉不愈者。

食療方

山藥蛋黃粥:取山藥500克去皮搗碎, 加適量水, 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煮10分鐘, 再調入雞蛋黃2只, 再煮3分鐘即可。 分數次食用。

八寶粥:取茯苓、太子參、白術、扁豆各10克, 加水煎湯, 去渣取汁, 加芡實、山藥、蓮肉、炒苡仁各10克, 糯米50克, 煮粥食用。

扁豆茯芩車榴湯:取扁豆30克, 茯苓50克, 車前子12克用布包, 石餾皮15克, 以上四味共入砂鍋, 加適量水, 煎湯服用。

腹瀉吃什麼好

1、山藥羊肉粥

材料

羊肉250克、鮮山藥500克、糯米500克。

做法

羊肉、鮮山藥煮爛, 入糯米, 加水適量煮粥市食。 每日早晚服用。

食療功效

補脾止瀉, 補氣暖

2、鯽魚羹

材料

蓽茇10g、縮砂仁10g、陳皮10g、大鯽魚1000g、大蒜2頭、胡椒10g、蔥、食鹽、醬油、泡辣椒、菜油各適量。

做法

將鯽魚去鱗、鰓和內臟, 洗淨。在鯽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蓽茇、大蒜、胡椒、泡辣椒、蔥、食鹽、醬油備用。

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鍋內煎熟,再加入水適量,燉煮成羹即成。空腹食之。

食療功效

本方有醒脾暖胃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症。

3、蜜餞山楂

材料

生山楂500g、蜂蜜250g。

做法

將生山楂洗淨,去果柄、果核,放在鋁鍋內,加水適量,煎煮至七成熟爛、水將耗幹時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煮熟透收汁即可。

待冷,放入瓶罐中貯存備用。每日3次,每次15~30g。

食療功效

本方有開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適用於冠心病以及肉食不消腹瀉。

4、益脾餅

材料

白術30g,乾薑6g,紅棗250g,雞內金15g,麵粉500g,菜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

將白術、乾薑用紗布包成藥包紮緊,放入鍋內,下紅棗,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用文火熬煮1小時左右,除去藥包和紅棗的核,把棗肉攪拌成棗泥待用。

將雞內金粉碎成細末,與麵粉混合均勻,再將棗泥倒入,加鹽、水適量,和成麵團。將麵團分成若干小團,做成薄餅,在鍋內放入菜油,用文火烙熟即成。

食療功效

本方有健脾益氣、開胃消食之功,適用於食欲不振、食後胃痛、慢性腹瀉、慢性胃腸病等。

通過閱讀上面的文章我相信大家對於治療小兒腹瀉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小孩子出現了腹瀉現象,作為大人的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對孩子負責任。在這裡小編希望大家都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

洗淨。在鯽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蓽茇、大蒜、胡椒、泡辣椒、蔥、食鹽、醬油備用。

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鍋內煎熟,再加入水適量,燉煮成羹即成。空腹食之。

食療功效

本方有醒脾暖胃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症。

3、蜜餞山楂

材料

生山楂500g、蜂蜜250g。

做法

將生山楂洗淨,去果柄、果核,放在鋁鍋內,加水適量,煎煮至七成熟爛、水將耗幹時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煮熟透收汁即可。

待冷,放入瓶罐中貯存備用。每日3次,每次15~30g。

食療功效

本方有開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適用於冠心病以及肉食不消腹瀉。

4、益脾餅

材料

白術30g,乾薑6g,紅棗250g,雞內金15g,麵粉500g,菜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

將白術、乾薑用紗布包成藥包紮緊,放入鍋內,下紅棗,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用文火熬煮1小時左右,除去藥包和紅棗的核,把棗肉攪拌成棗泥待用。

將雞內金粉碎成細末,與麵粉混合均勻,再將棗泥倒入,加鹽、水適量,和成麵團。將麵團分成若干小團,做成薄餅,在鍋內放入菜油,用文火烙熟即成。

食療功效

本方有健脾益氣、開胃消食之功,適用於食欲不振、食後胃痛、慢性腹瀉、慢性胃腸病等。

通過閱讀上面的文章我相信大家對於治療小兒腹瀉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小孩子出現了腹瀉現象,作為大人的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對孩子負責任。在這裡小編希望大家都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