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性黃疸還能繼續餵養母乳嗎?

現在都提倡母乳餵養, 的確, 母乳是新生兒的最好的營養食物, 但是似乎有些寶寶因為吃了媽媽的母乳而有黃疸, 真的是這樣的嗎?那麼母乳還能繼續喂寶寶吃嗎?

母乳性黃疸最早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被報導的, 當時發生率大約1%~2%, 隨著人們對母乳性黃疸的進一步認識, 從上世紀80年代, 文獻報導的發生率就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母乳性黃疸因何而來?

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完全明確, 但醫學界大多認為這是多種因素作用引起新生寶寶膽紅素腸-肝迴圈增加所致。 至於膽紅素腸-肝迴圈為什麼會增加,

Advertisiment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1.餵奶延遲、吃奶量不足或餵養次數少, 造成寶寶腸蠕動減慢、腸道正常菌群建立延遲等, 使腸道的未結合膽紅素吸收增加, 造成早髮型母乳性黃疸。

2.母乳中某些特殊的脂肪酸與膽固醇含量高, 促進了未結合膽紅素的再次吸收, 導致遲髮型母乳性黃疸的發生。 母乳中還有一種因數, 會影響寶寶肝臟代謝膽紅素。

3.人的腸道中某些細菌可將腸道內的膽紅素轉化形成糞膽原, 然後排出體外, 以減少未結合膽紅素的再次吸收。 但是剛出生的寶寶腸道內缺乏轉化膽紅素的菌群, 這也是造成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之一。

母乳性黃疸寶寶有特點

母乳性黃疸可分為早髮型和遲髮型。 早髮型出現在寶寶出生後3~4天,

Advertisiment
黃疸高峰時間是出生後5~7天;遲髮型出現在出生後6~8天, 黃疸高峰時間是出生後2~3周。 寶寶除了皮膚很黃以外, 沒有不舒服的表現, 食欲很好、哭聲響亮、反應好、大小便正常, 營養狀況也都不錯, 生長發育不受影響。

怎樣判斷母乳性黃疸?

目前母乳性黃疸缺乏診斷手段, 往往需要用排除法, 也就是在排除了其他引起寶寶黃疸的病因後才能確診。 對於血清膽紅素超過12~15毫克/分升(205.2~256.5微摩爾/升)的寶寶, 醫生會建議試停母乳, 改喂配方奶3~5天, 如果寶寶黃疸消退, 血清膽紅素下降到原來水準的50%以上, 就可以確定為母乳性黃疸。

由於寶寶出黃疸的原因有多種, 除了生理性黃疸, 很多因素可以造成病理性黃疸, 如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等。

Advertisiment
鑒別黃疸的類型有時比較複雜, 治療方法也不相同, 因此, 媽媽發現寶寶有黃疸, 不要盲目認為是吃母乳引起的, 要去醫院檢查, 以免耽誤治療。

還能繼續喂母乳嗎?

現在很多媽媽母乳餵養意識很強, 不願意中斷母乳餵養, 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醫生也不會輕易建議媽媽停喂母乳。 對於診斷明確的母乳性黃疸寶寶, 不需要特殊的治療, 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醫生會建議媽媽少量多次餵奶, 並監控寶寶的黃疸變化及血膽紅素水準。

不過, 如果寶寶的黃疸比較嚴重, 血清膽紅素超過15毫克/分升(256.5微摩爾/升), 醫生會讓媽媽暫停母乳餵養72小時, 改喂配方奶。 當膽紅素下降到原來水準的50%時, 就能恢復母乳餵養。 重新開始母乳餵養後,

Advertisiment
寶寶的血清膽紅素水準可輕度升高, 而後逐漸降低。 在暫停母乳期間, 媽媽應該用吸奶器將奶水吸出來, 以保證乳汁分泌量不減少, 當寶寶膽紅素下降到可以繼續吃母乳的水準時, 馬上就可以恢復母乳餵養。

預防母乳性黃疸小貼士

儘早開始母乳餵養, 能讓寶寶的腸道菌群儘快建立起來, 不但有利於腸道健康, 促進某些維生素的合成和吸收, 還能促進腸道內的膽紅素轉化為糞膽原, 減少膽紅素的腸-肝迴圈。

讓寶寶吃飽, 吃奶量足能刺激腸道蠕動, 促進胎便排出, 減少膽紅素的腸-肝迴圈, 降低母乳性黃疸發生的可能性。

孕母期間注意飲食衛生, 忌酒和辛熱之品, 不可濫用藥物。 如孕母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

Advertisiment
自確診的服至分娩, 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 嬰兒出生後, 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 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複現等情況, 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有研究認為增加新生兒早早期乳汁攝入量, 可使新生兒體內熱量增多, 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能促進腸蠕動, 使胎糞儘早排淨。 減少膽紅素腸肝迴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準從而降低了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患病率。 並可使新生兒及時獲得營養豐富的初乳。 對健康新生兒的母乳黃疸要嚴密監測和加強隨訪尤對生後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黃疸新生兒需建立必要的隨訪以便早干預防止腦損害。

正常足月新生兒, 在出生 3天出現黃疸, 4- 6天達到高峰,7- 10天消退,膽紅素不超過12mg/dl,早產兒可 以持續 2- 3周,這是生理性黃疸;至於因為溶血、阻塞或肝細胞損傷而出現的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早,黃疸程度重,持續時間長達一月以上 ,稱為病理性黃疸。

近年來發現有一種介乎生理與病理之間的新生兒黃疸,其持續時間比生理性黃疸長,黃疸程度比生理性黃疸重,發生在完全母乳餵養的新生兒。這種新生兒哭聲響亮,吃奶好、反應好、大便顏色與母乳餵養兒相同,除了黃疸程度稍深外,沒有任何病態。

母乳性黃疸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 (真性母乳性黃疸 )兩型。一般在生後4- 5天出現,逐漸加重,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 10- 30mg/dl,升高的膽紅素水準可持續 2- 3周,然後緩慢下降,3- 12周逐漸恢復正常水準。

發生母乳性黃疸的原因至今還未完全明確,文獻報告可能是患兒的母親初乳中含有2α- 20β孕二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使膽紅素不能與這種酶相結合,使小腸對膽紅素回吸收增加,因而出現明顯示黃疸。

母乳性黃疸預後

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 ,一般不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多數能自行恢復。

 (一 )預防 :

(1)孕期絕對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補品及食品或飲料等。

 (2)慎重服用中藥人參類製劑及食品

(二 )治療 :

(1)停止喂哺母乳 2- 3天,用配方奶代替。假如膽紅素在停乳後下降 50%,即可確診,若 2- 3天后再次哺乳 ,血清膽紅素水準可上升至 1- 3mg/dl,但不會再達到上述高水準。

(2)少量多次喂母乳可使黃疸減輕。

(3)服用維生素C及B1、B6,保護肝臟。

(4)維生素B12注射液 0. 1- 0. 2毫升,在足三裡穴注射,隔日1次連用 2- 3次即可。

在出生 3天出現黃疸, 4- 6天達到高峰,7- 10天消退,膽紅素不超過12mg/dl,早產兒可 以持續 2- 3周,這是生理性黃疸;至於因為溶血、阻塞或肝細胞損傷而出現的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早,黃疸程度重,持續時間長達一月以上 ,稱為病理性黃疸。

近年來發現有一種介乎生理與病理之間的新生兒黃疸,其持續時間比生理性黃疸長,黃疸程度比生理性黃疸重,發生在完全母乳餵養的新生兒。這種新生兒哭聲響亮,吃奶好、反應好、大便顏色與母乳餵養兒相同,除了黃疸程度稍深外,沒有任何病態。

母乳性黃疸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 (真性母乳性黃疸 )兩型。一般在生後4- 5天出現,逐漸加重,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 10- 30mg/dl,升高的膽紅素水準可持續 2- 3周,然後緩慢下降,3- 12周逐漸恢復正常水準。

發生母乳性黃疸的原因至今還未完全明確,文獻報告可能是患兒的母親初乳中含有2α- 20β孕二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使膽紅素不能與這種酶相結合,使小腸對膽紅素回吸收增加,因而出現明顯示黃疸。

母乳性黃疸預後

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 ,一般不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多數能自行恢復。

 (一 )預防 :

(1)孕期絕對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補品及食品或飲料等。

 (2)慎重服用中藥人參類製劑及食品

(二 )治療 :

(1)停止喂哺母乳 2- 3天,用配方奶代替。假如膽紅素在停乳後下降 50%,即可確診,若 2- 3天后再次哺乳 ,血清膽紅素水準可上升至 1- 3mg/dl,但不會再達到上述高水準。

(2)少量多次喂母乳可使黃疸減輕。

(3)服用維生素C及B1、B6,保護肝臟。

(4)維生素B12注射液 0. 1- 0. 2毫升,在足三裡穴注射,隔日1次連用 2- 3次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