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認識孩子的任性與韌性

對待任性的孩子, 既要用一些具體的方法糾正他的壞毛病, 又要從根本上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家庭氣氛和親密平等的親子關係, 可說是“無招勝有招”。 經調查發現, 父母既有權威又能尊重孩子的民主型教育, 能培養情緒穩定、善於控制自己和約束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較少任性。
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精神, 多給孩子些“自由度”, 孩子有事願意和父母交流, 父母也主動和孩子多談心, 平等、真誠地對待孩子。 父母能得到孩子信任, 就能增強教育效果, 防止孩子任性。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Advertisiment
整天嘮叨得孩子煩不勝煩, 孩子就容易任性。
特別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任性不好, 要糾正。 但父母不能把孩子有主見、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樣就看作任性。 確定孩子任性的標準決不該是“聽不聽我的話”。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表現出一定獨立性, 對事情有了自己的見解, 父母要允許。 父母還要分清楚“韌性”與“任性”的界限。
“韌性”是堅信自己的做法正確, 無論有多大的困難, 也要堅持下去的一種頑強精神的表現。 而“任性”則不同, 它是不分是非, 固執己見, 不受任何約束。 任性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 不聽勸告的表現。 一個人要是沒有絲毫主見, 做事情沒點韌性, 很難成功。
總之, 孩子任性時父母要多找找原因, 認清孩子的心理需求,
Advertisiment
正確解決孩子任性的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