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的比較讓孩子超越自我

相比之心, 人皆有之。 在生活中, 我們經常可以遇見一些家長, 他們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 不管孩子自身發展如何, 即便孩子已經很優秀, 他們也總能夠在比較中尋找到差距, 並以此為殺手鐧, 督促孩子更加努力。

該不該存在比較心?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 就免不了要去比較, 自然環境中的優勝劣汰是比較的結果, 社會環境中的叢林法則也是比較的結果, 所以比較是不可回避的事實。 其實, 比較本身並沒有錯, 就如俗話說的“不比不出貨, 不壓不出油”, 關鍵是我們應該如何比。

Advertisiment

如何對待比較心?

1.合適的比較物件具有“登門檻”效應

正確的比較物件應該是孩子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目標, 而不是高高在上。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同, 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 更是如此。 比起那些高不可攀的目標, 那些跳跳就夠得著的東西, 更能夠激發孩子的鬥志, 並且在實現目標時體驗到成就感。 就如你讓最後一名去超越第一名, 他估計會直接放棄, 可是你讓他去超越倒數第二名, 那麼他就會有信心去比拼一下, 等下一次, 他就會想要超越倒數第三、第四名。 這就是所謂的“登門檻效應”, 即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 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 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 然後逐漸提高要求, 從而使孩子樂於無休止的奮發向上。

Advertisiment

2.縱向比較讓孩子超越自我

相對於和他人進行橫向比較, 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對孩子進行縱向比較, 也就是讓孩子和自己比, 這將更有利於幫助孩子超越自我。 因為和他人比較, 容易給孩子帶來壓力, 特別是仰望高山上不去時, 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而和自己比較, 超越自己的過去, 對孩子來說, 並不是那麼難。 如果孩子能夠一直保持超越自己的信心, 那麼想要超越他人也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如果我們總是讓孩子與不同優秀的人去比, 那麼孩子的關注力就始終會集中在別人身上, 這會讓孩子感到迷茫, 從而認不清自己, 找不到自己的真正能力以及價值所在。 當孩子和自己比較時, 就會把關注力放在自己身上,

Advertisiment
不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能夠以一種更輕鬆自然的狀態進入學習, 促使孩子不斷地超越自我。

正確的比較, 該怎麼做?

1.不用孩子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進行比較, 也不用孩子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進行比較。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 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才能, 用一個人的長處去和另一個人的短處比較, 這樣的比較沒有意義, 也不利於孩子自身發展。 父母應該把關注的目標放在孩子身上, 發現孩子的長處, 並幫助孩子發揚它, 讓孩子不斷體驗自身才能所帶來的成就感, 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動力。

2.相對於結果比較, 做事的態度、付出的努力、行為習慣、道德品行等, 才更應該是比較的內容。 每個人的個性、能力、天賦、成長環境等,

Advertisiment
都有著差異性, 如果單用結果去比較, 是不科學的方式, 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公平。 因而, 面對著孩子的成長, 我們應該在尊重孩子個性發展, 承認孩子差異性的基礎上, 比較孩子的努力程度、習慣、方法, 態度等。

小結:從某種程度上說, 比較就是把“雙刃劍”, 關鍵在於人們如何使用。 恰當的比較, 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 引發鬥志, 超越自我。 不恰當的比較, 可能會使人變得自卑, 心生怨氣, 誤入歧途, 從而喪失自信, 最終阻擋了成長的步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