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分娩期>分娩時刻>正文

正確的分娩姿勢可加速產程

一位在南京的朋友前不久很興奮地告訴我, 他的太太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坐著”生下了他們漂亮可愛的女兒菲菲。 在那里, 醫生讓準媽媽坐在從美國進口的寬大的可調式產床上, 整個產程都顯得很輕松。

聽到這一消息, 我并不感到意外。 “換個姿勢生寶寶”, 似乎已成為近幾年的世界性潮流。 很多準媽媽也對“用什么姿勢生寶寶”這個話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紛紛向我咨詢, 在與她們交談以后, 我發現很多人對變換分娩姿勢的內容還不是很清楚, 誤認為在生寶寶時換個姿勢, 分娩時一切的煩惱、痛苦都會迎刃而解了,

Advertisiment
其實則不然。

有關分娩姿勢的片面認識

分娩姿勢決定順產

決定準媽媽能否順產, 主要取決于分娩時的4個條件:即分娩4要素(產力的強度、產道寬敞度、胎兒的大小和精神因素)。 只有這4個因素相互適應了, 順產才有可能。 若其中任何一個有問題, 難產就可能發生。 從醫學角度上說, 如果順產的條件符合了, 那么什么姿勢都能順產。 若靠特定的姿勢才能完成的分娩, 還不能稱之為順產。

分娩姿勢加速產程

分娩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這是因為寶寶必須在通過媽媽的骨產道和軟產道后, 媽媽和寶寶仍都是安全的, 分娩才可以說算是成功。 而媽媽的骨產道雖說只有10余厘米的長度, 但它不是等圓等寬的, 而是一個近似漏斗狀的管道,

Advertisiment
在這個短小的管道里竟有三個平面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因此, 寶寶要想以一種姿勢來通過是絕對不可能的, 會被卡在產道的某一處。 寶寶必須要做一些適應性和被動性的轉動來適應媽媽產道腔的形態, 下一步的分娩才可能進行, 每一個動作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并不能著急。

寶寶在完成這些轉動時, 自身并沒有主動的意思, 而是完全由媽媽的宮縮力和產道阻力所產生的合力給“包辦”了。 因此, 讓寶寶娩出的前進動力, 并不決定于準媽媽分娩時的姿勢。

對分娩姿勢要有正確的理解

在整個分娩的過程中, 準媽媽不可能始終保持著一種姿勢。 在分娩的第一產程里, 醫生總是盡量鼓勵準媽媽們多活動來減少或緩解分娩時的疲勞。

Advertisiment
目前所說的分娩姿勢僅是指寶寶即將娩出時媽媽所采取的姿勢, 即快進入或是在第二產程的姿勢(完成第二產程僅需要1個小時~2個小時)。

1。 分娩姿勢局限性

在分娩時選擇了合適的姿勢, 的確可以減輕準媽媽的痛苦。 但并不是所有的準媽媽都可以采用自由的分娩方式。 有很多準媽媽在目前的科學技術條件下還不能自己選擇分娩姿勢:(1)頭盆關系有異常情況的。 (2)有產前并發癥的, 如胎膜早破、胎位不正、產前感染、出血等。 (3)有妊娠合并癥的, 如高血壓、心臟病等等。

2。 分娩姿勢需要專用設備

分娩姿勢不能單純理解為準媽媽在分娩時就可以站著、躺著、或泡在水里生寶寶。 例如選擇坐式分娩姿勢分娩需要在各種立式姿勢分娩床上進行,

Advertisiment
這種可以自動調整的產床給分娩提供了很大幫助。 而在水中分娩時, 產婦需要躺在特殊的浴缸中, 這種浴缸對消毒和恒溫設施的要求相當高。 購買這些專用設備需要付出高額的費用, 讓很多醫院難以承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