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應對“寶寶的哭鬧”

公園門口的“氣球風波”

媽媽經常帶著3歲的女兒冰冰去社區附近的公園裡玩。 在公園門口, 有個賣小食品的攤位, 掛著幾個吹得脹鼓鼓的、顏色鮮豔的氣球, 圖案正是冰冰特別喜歡的“喜羊羊”。 於是, 冰冰吵著要買。 媽媽反復對冰冰講:“咱家有個更大的‘喜羊羊’呢。 ”可是冰冰卻不依不饒, 非要一個氣球不可。 媽媽只好向賣貨的女孩詢問, 這才知道, 人家的氣球不是賣的, 而是買小食品時的贈品。 媽媽不想給冰冰吃小食品, 於是說道:“那氣球人家不賣。 ”不料, 冰冰大哭大鬧起來, 讓媽媽很是為難。 賣貨的女孩見狀,

Advertisiment
就抽出一個氣球遞過來, 說:“就送一個氣球給小妹妹玩兒吧。 ”這才解了圍。

這個週末, 媽媽又帶冰冰到公園來玩。 可是剛到門口, 冰冰居然自己跑到攤位前, 逕自抽出一隻氣球來!媽媽感到事態嚴重了, 立刻勸阻冰冰, 讓她把氣球還回去。 可沒成想, 冰冰開始嚎啕大哭起來, 打算繼續用哭鬧來逼迫媽媽滿足她再要氣球的願望……

很明顯, 冰冰的哭鬧純屬“無理取鬧”, 如果這個時候滿足她的要求, 顯然是不合適的。 那麼, 作為父母, 在孩子哭鬧時應該怎麼辦呢?

父母妥協寶寶哭鬧的後果

很多孩子已經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 唯我獨尊, 自己的意願必須滿足。 一旦達不到自己的要求, 便立刻以哭鬧甚至就地打滾等方式來要脅父母。

Advertisiment
這時, 如果父母遷就縱容, 就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也會使得孩子更加孤僻、冷漠, 不會與他人分享並合作, 將來也許就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

寶寶以哭鬧相要脅的原因

寶寶利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的小目的, 究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兩種:

1.哭鬧的“高招”來源於寶寶剛出生時的撫養關係。 新生兒和小嬰兒, 餓了、渴了、大小便等等, 都是用哭聲來通知父母的, 而父母也往往是根據寶寶的哭聲注意並滿足寶寶的各種需求的。 這樣一種溝通模式一直持續到寶寶長大。 一些家長習慣了寶寶“一哭就給”的模式, 甚至聽不得寶寶的哭聲, 寶寶只要一哭, 就想盡辦法哄寶寶, 滿足寶寶的一切願望。 所以, 一些已經長大的寶寶還習慣以哭聲來要脅父母,

Advertisiment
從而達到他們的小目的。 於是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模式:

索取一拒絕一哭鬧一滿足

2.現如今, 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祖輩干預”的教育現象, 也就是“隔代教育”。 許多年輕父母缺少時間和精力來進行親子教育, 相當一部分教育任務都落在了孩子的祖輩身上。 作為祖輩, 對孩子大多會溺愛, 孩子要什麼, 就滿足什麼, 可謂百依百順。 而一旦孩子的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就會感覺受到了嚴重挫傷, 在委屈的同時, 更是以大哭大鬧作為手段, 直至達到目的。

正確處理寶寶的哭鬧

作為父母, 對寶寶的合理行為與需要應該給予鼓勵和滿足;對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則應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 避免使用強硬手段導致寶寶情緒波動。

Advertisiment
其實, 孩子有點兒“不聽話”也並非都是壞事, 往往這些孩子興趣廣泛, 有獨立見解, 適應環境的能力強, 心理發展也比較健康;而一個一切聽從成人安排的特別聽話的孩子, 同樣也不一定是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作為父母, 遇到寶寶哭鬧時, 可以採取以下方法解決:

1.轉移注意。 對於年齡較小的寶寶, 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 他們往往會關注更能夠引起自身興趣的東西。 因此我們可以在寶寶哭鬧時, 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2.不可嬌寵。 作為家長, 應分清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對於不合理的要求, 要通過耐心開導的方式, 打消孩子的念頭。 別看寶寶比較小, 其實, 只要家長耐心地把道理多說幾遍,

Advertisiment
他們還是可以聽進去的。 尤其需要記住的是, 不能在寶寶哭鬧時接受他們的要求, 否則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採取哭鬧的辦法來爭取他們的任何要求。

3.冷處理。 在孩子通過哭鬧甚至撒潑打滾的方式促使家長滿足其要求時, 家長可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 或者乾脆走開, 也就是所謂的冷處理。 過一陣兒, 孩子就會自覺無趣, 從而結束哭鬧。

4.角色轉換。 對於喜歡用哭鬧的方式跟家長“溝通”的孩子, 家長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與孩子玩“角色轉換”的遊戲。 設計一個家長需要幫助的小情境, 讓孩子想辦法“照顧”家長, 家長可以故意用“哭鬧”的方法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或者讓孩子照顧年齡更小的其他孩子。 在這種角色轉換的遊戲過程中, 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哭鬧給別人帶來的不愉快感,同時意識到自己以哭鬧達到目的的做法是不對的。

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哭鬧給別人帶來的不愉快感,同時意識到自己以哭鬧達到目的的做法是不對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