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樹立寶寶理財觀 三歲開始抓!

最近3歲的女兒開始熱衷於角色扮演類的遊戲, 比如模仿成賣水果的小販, 問我們:要不要西瓜啊?五塊錢一個, 好便宜的!我轉而問她:你賣西瓜賺的錢用來幹嘛呢?她就頓住了:不知道哦。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對‘錢’的概念產生了模糊的意識, 其實她也根本無法理解“五塊錢”是多少, 我們對她的語言引導變得格外小心, 告訴她賺的錢要日積月累得存起來, 用來買必備的用品, 是否需要現在就開始給她一些零花錢讓她自己支配呢?

美國幼稚教育協會的執行副總監傑利安丹尼爾指出:如果孩子能經常看到硬幣,

Advertisiment
那麼3歲的時候就能分辨不同的硬幣了。 隨著表像思維的發育, 再加上孩子看到現金交易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開始意識到, 錢是有價值的。 隨著語言能力的增長, 他們開始跟家長有更多的“問答互動”, 在這個對話過程中, 家長的引導十分重要, 孩子的價值觀就是從生活細節中日積月累而形成。 我們把這個樹立理財觀的關鍵時期, 定位為3歲開始。

告訴孩子“錢”的去向

當我們去超市採購的時候, 可以一邊逛一邊告訴寶寶這些都是什麼, 都有什麼作用, 當寶寶執意選擇一些昂貴又不實用的物品時, 耐心溫和得告訴他我們不選擇的原因, 而不是為了讓寶寶停止哭鬧滿足錯誤的需求, 長此以往,

Advertisiment
不止容易使孩子的性格變得驕橫霸道, 對其理財觀念的樹立也沒有任何幫助。 結帳的時候, 可以告訴寶寶“只有付了錢”才可以把貨品拿走, 這是等價交換;告訴他不要忘了拿回找錢;最後對收銀阿姨表示感謝等。

告訴孩子“錢”的來源

很多家長想知道何時開始給孩子零花錢合適, 一次給多少, 多久給一次?我們無法得到一個統一的標準, 因為每個家庭不同的經濟情況和孩子不同的思想發育情況都不一樣。 能給出的建議是:不要讓孩子覺得“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如同爸爸媽媽每天都要上班工作, 付出多少勞動, 得到多少回報。 一些家長的做法是:每天佈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給予相對的零花錢獎勵。 其實我們並不提倡這種高頻率的“獎勵”,

Advertisiment
首先做家務是孩子在健康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的一件事情, 幫大人疊衣服, 扔垃圾等, 即時給予語言上的獎勵, 讓他感受到幫助大人分擔家務是一件快樂的事, 而不是為了索取零花錢的義務勞動。

【小編建議】家長不妨定期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的小任務:比如孩子要買一個玩具, 首先告訴他這個玩具的價值, 必須自己把玩具架全部整理一遍, 或者玩具車擦乾淨, 才能得到應有的“報酬”。 當孩子明白必須通過勞動才能獲得獎勵的時候, 進一步就要引導他的“儲蓄”意識, 比如獲得的硬幣應該放進“豬寶寶”(零錢罐)的肚子裡, 等到豬寶寶的肚子吃的鼓鼓的, 就可以去商店裡選一個喜歡的小書包等。

Advertisiment
讓寶寶自己定下一個短期的“目標”, 他肯定會樂此不疲的開始存錢了;過年收到紅包的時候, 告訴寶寶把利是錢存起來, 將來用來讀書和買文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