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模擬看病讓寶寶不怕上醫院

“我不要看醫生!”在兒科門急診醫生幾乎每天都會碰到一些“恐醫症”的寶寶。 看著他們滿是淚痕、漲紅了的臉, 父母更是心疼不已。 不看醫生病也治不好, 有什麼辦法能讓寶寶不再害怕醫生呢?

在醫院, 我們常常能聽到小孩子“我不要看醫生”、“我不要打針”等的哭鬧聲, 看著他們早已滿是淚痕的、因用力掙扎呼喊而漲紅了的臉, 做為父母的心疼又無奈。 如果可以, 我們寧願受苦受累、需要看醫生的是自己, 而不是寶寶。 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如此害怕看醫生?有沒有辦法讓孩子不那麼抗拒看醫生呢?

其實, 怕看醫生往往是因為孩子以往的經歷或聽大人講過吃藥打針、化驗的痛苦所致。

Advertisiment
一些大人在平時為了告誡孩子不要做某事, 然後就嚇唬他們“你再吵再鬧, 我就帶你去看醫生, 醫生的針打人很痛的!”等之類的話, 無形中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一種固有形象, 醫生都是可怕的, 打針都很疼。 如果減輕或消除了這方面的恐懼, 孩子就不會那麼抗拒看醫生了。 小編今天搜集了幾個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家長不妨試試。

一、模擬看病, 角色扮演

爸爸媽媽平常給孩子買很多玩具, 各種小車、卡通人物、娃娃等, 但有沒有想過買一套醫療用品類的玩具呢?

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個醫生看病的玩具醫藥箱, 有注射器、聽診器、盤子等。 平時在家時,

Advertisiment
親子之間或小夥伴之間可以玩一下角色扮演, 一些人扮演醫生, 一些人則扮護士、病人, 玩一些醫生看病的遊戲。 在扮演角色、玩遊戲的過程中, 爸媽可以提出一些有關於看醫生的問題, 如果孩子不懂得回答也不要緊, 爸媽可以用一種輕鬆自然的方式把答案說出來, 無形中已經在給孩子科普一些醫療常識了。 當然, 這些問題也不用太過深奧。

跟孩子一起模擬看病, 角色扮演, 這樣做不但可以讓孩子覺得看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還讓孩子懂得更多醫療知識。 通過角色扮演、玩遊戲, 可以讓孩子瞭解並熟悉看病過程, 瞭解了原理, 見多了這樣的場面, 孩子自然就不怕了。

二、實話實說好商量

有些父母為了哄寶寶去看醫生,

Advertisiment
就跟他說帶他去一個好玩的地方, 或者帶他去吃好吃的。 這樣做, 當孩子去到醫院發現父母在欺騙他的時候, 他會有一定的心理落差, 對於去看醫生, 他會更不接受、更抗拒。

其實, 在看醫生前, 父母最好對孩子實話實說, 不要採用欺騙法哄他到醫院。 應該告訴他他自己的身體狀況, 列舉一些他自己也知道的症狀, 如“看, 你的頭是不是很痛?”、“你咳嗽已經很嚴重了!”、“你在流鼻涕了, 是不是很不舒服?”等等。

要告訴他看醫生能使他快點好起來, 並簡單解釋看病的過程, 實事求是地回答他的所有問題, 對於各種檢查, 疼就是疼, 不疼就是不疼。 對孩子講真話, 讓他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表現自然會好一些。

三、給孩子立榜樣

在看醫生前或過程中可以在身邊找一些勇敢的正面形象,

Advertisiment
如“你看那哥哥多勇敢, 沒有哭哦!”“人家看病, 沒有人哭的, 哭的不是好孩子”等等, 在孩子心中立榜樣。

另外, 父母還可以請看過醫生且表現勇敢的孩子現身說法, 或讓成人有聲有色地講述一些令人敬佩的人物的故事, 前者可以讓他多瞭解看病的過程、看病的經過, 後者可以讓孩子在心底裡有模仿英雄的衝動, 勇敢起來。

兩者都可以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節中, 並對這些形象產生學習和模仿的願望, 從而將畏懼、抵抗的程度降低。 父母也要及時鼓勵小孩, 從而把孩子最初的模仿行為變為自我表現的行為。

在這些情況下, 許多孩子是能夠接受醫生治療的,

Advertisiment
也可以忍受打針吃藥的痛苦。

四、分散孩子注意力

孩子還小, 思想較為單純單一, 利用孩子思想幼稚的特點, 可以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 這樣他們就不會在心中不斷強化看醫生的可怕了。

家長帶小孩去看醫生, 可以帶上一兩樣孩子常玩的玩具或者喜歡看的書, 並告訴他們可以一邊看醫生, 一邊看書、玩娃娃等。 在看醫生或打針的過程中, 孩子有了這些自己喜歡的書或玩具上, 一方面注意力被分散了, 對於吃藥打針的畏懼有所減少;另一方面, 這些書和玩具也給了孩子的一個精神上的撫慰, 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這樣一來, 看醫生無形中成為不成問題的事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