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些鼓勵要不得


現在的孩子, 自尊心都很強, 父母也都很重視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時候會通過鼓勵來教育引導孩子。 這樣做無疑是有很多的好處, 但是有些鼓勵性言語說得不恰當不僅可能破壞孩子的自信心, 還會給孩子一些很不好的影響呢。 這裡我們列舉了幾種聽起來沒錯, 但實際上對孩子成長不利的鼓勵之詞, 希望引起爸爸媽媽足夠的重視。
1、孩子生氣時簡單的安慰 
婷婷從幼稚園回來, 抱怨她的小夥伴“太自私”。
錯誤回答:媽媽完全瞭解你的感覺。
自然, 你是想告訴她, 媽媽理解她, 並且想讓她知道憤怒、難過之類的感受都是正常的。

Advertisiment
但是, 你這樣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 孩子會覺得你這麼說是覺得他經歷的事情很正常, 她的不快不僅沒平息, 很可能以後她什麼都不願告訴你了。
正確做法:從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著手, 瞭解事情的全過程及細節, 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比簡單的安慰有效得多。
2、孩子指責別人時否定孩子的看法 
小濤剛剛同小夥伴玩了, 回家卻宣稱:“我一點也不喜歡大明。 ”
錯誤回答:“不可以這麼說, 大明是個好孩子。 ”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對他人過分地指責, 希望兩個孩子相處愉快。 不過在這時候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喜歡”別人是不對的, 這等於是輕易地否認他對小夥伴的判斷力, 很可能抑制他今後判斷人、發展人際關係的能力。
Advertisiment
 而且, 孩子還會覺得你根本不瞭解情況, 總是不聽他說, 有成見。  
正確做法:認識到你的孩子不喜歡另外一個孩子總有他的理由。 還是同孩子聊聊吧, 問他:“那你今天過得不開心嘍?大明對你怎麼了?他做了什麼事讓你不高興了?下次碰到他你準備怎麼辦?”通過這種方式來鼓勵孩子。
3、過分的讚美會令孩子產生自我懷疑 
5歲的馬靜說:“今天班裡畫畫, 老師表揚我了。 ”
錯誤回答:“你是最棒的。 ”
如果總是用“最漂亮的”“最可愛的”“最能幹的”這樣的詞鼓勵孩子, 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會令孩子對自己期望過高, 以致不能承受。
而且, 孩子同小夥伴一比較, 發現“玲玲跑得比我快”, “露露唱歌比我好”, 她漸漸發覺她並不是樣樣都比別人好。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做過一項調查, 發現盲目誇大地表揚孩子會導致孩子自我懷疑, 令孩子不自信。 只有恰當地符合事實的表揚和鼓勵才會真正對孩子有益。
而且這樣容易把孩子慣成受表揚鼓勵過癮的人。 靠表揚鼓勵的孩子不會為了自己滿意而努力實現各種目標, 反而會因平常小事而期待別人的溢美言辭, 否則他就可能不想去完成自己份內應盡的義務。  
正確做法:不要再不切實際地表揚孩子。 “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適得多。 “這個故事真有趣”比“你講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4、孩子無法理解的事情知道得太多反而會害怕 
父母吵架的時侯, 讓6歲的佳琪聽到了, 做媽媽的想對孩子作一番解釋。
Advertisiment

錯誤回答:“我想讓你知道, 爸爸媽媽今天下午吵些什麼。 ”
在這個開放的年代, 我們有時候讓孩子知道得太多了。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如果知道了爭吵的來龍去脈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沒錯, 聽到父母發生激烈爭吵孩子會害怕、不快, 但是把大人之間的事全盤托出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擔憂。 在他們的小腦瓜裡, 覺得生活像他們在電視、電影裡看到的那樣混亂、易碎。 你們夫婦或許覺得激烈的
爭吵不過是漫長的婚姻道路上的一點小波折、小點綴, 孩子卻馬上會跳到最壞的狀態:我們的家要散了, 爸爸媽媽不要我了。
正確做法: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剛才火氣太大了, 這跟他沒關係。 因為, 聽到父母在大吵,
Advertisiment
孩子跳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是爭

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媽媽還會和好嗎?
然後, 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來個簡單的擁抱或是說句調侃的話, 這樣孩子才會放心, 覺得警報解除了。
5、自卑的鼓勵不恰當 
芳芳從幼稚園回來悶悶不樂, 因為同伴嘲笑她有個大蒜鼻子。
錯誤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 媽媽就喜歡你這個樣子。
媽媽不過是在寬慰孩子, 告訴她無論長得什麼模樣, 媽媽一樣愛她。 但是這其實等於告訴孩子她擔心的東西是真的。 事實上, 兩三歲孩子就開始注意自己的長相了。 到了五六歲, 他們會同別人比較, 然後, 會抱怨:“我的臉太黑了。 ”“我是不是太矮啊?”可能令他懷疑自己的判斷力, 他會用你告訴他的標準去看周圍的人。 他也可能覺得你不理解他的傷心,會一個人把不快壓在心底,不再對你說什麼,在今後的社交中出現心理障礙。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哪裡長的不好看,先問問他,是不是在和誰做比較。然後可以同他討論,看看能不能幫他。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訴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點,可以鼓勵他去打打籃球,學習游泳。當然,有時候對於孩子的抱怨我們實在無能為力,在那種情形下,你可以對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萬不要置之不理。
6、輕易擔保不撒謊 
6歲的單玲聽到老師說吸煙不好,回來問你有沒有吸過煙。你回答說沒有,他不信任似地再問:“真的嗎?”
錯誤回答:“我從沒對你撒過謊。”
你這麼說是為了贏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訴孩子“從沒並且永遠不會對他撒謊”之類的話,孩子今後很輕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確做法:“爸爸盡可能對你誠實。”當他下次發現你在說著一個善意的謊言時,你就有了解釋的機會,告訴他有時候這麼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費了好多時間來準備,我不想讓她不高興啊。” 
7、用物質鼓勵來讓孩子做事情 
當孩子怎麼也不肯洗臉或不肯吃飯時,媽媽就許諾給他買這買那,以使他好好洗臉、吃飯。這位家長不但對孩子沒有批評,反而給以物質獎勵,這種獎勵無異於是對孩子錯誤行為的支援,更表明你的家規本身沒有內在的價值。好的辦法是在孩子幹完事之後才能獎勵,以表彰其好的行為。一般不要用物質獎勵,因這樣會養成孩子做任何事都講條件,最好的辦法是用一句得體的話語、一個微笑或親親孩子,還可借用別人的言語來表揚孩子,如;“你阿姨都誇你講衛生,小臉洗得很乾淨……,小朋友都說你愛勞動……。”
 <>

他也可能覺得你不理解他的傷心,會一個人把不快壓在心底,不再對你說什麼,在今後的社交中出現心理障礙。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哪裡長的不好看,先問問他,是不是在和誰做比較。然後可以同他討論,看看能不能幫他。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訴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點,可以鼓勵他去打打籃球,學習游泳。當然,有時候對於孩子的抱怨我們實在無能為力,在那種情形下,你可以對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萬不要置之不理。
6、輕易擔保不撒謊 
6歲的單玲聽到老師說吸煙不好,回來問你有沒有吸過煙。你回答說沒有,他不信任似地再問:“真的嗎?”
錯誤回答:“我從沒對你撒過謊。”
你這麼說是為了贏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訴孩子“從沒並且永遠不會對他撒謊”之類的話,孩子今後很輕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確做法:“爸爸盡可能對你誠實。”當他下次發現你在說著一個善意的謊言時,你就有了解釋的機會,告訴他有時候這麼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費了好多時間來準備,我不想讓她不高興啊。” 
7、用物質鼓勵來讓孩子做事情 
當孩子怎麼也不肯洗臉或不肯吃飯時,媽媽就許諾給他買這買那,以使他好好洗臉、吃飯。這位家長不但對孩子沒有批評,反而給以物質獎勵,這種獎勵無異於是對孩子錯誤行為的支援,更表明你的家規本身沒有內在的價值。好的辦法是在孩子幹完事之後才能獎勵,以表彰其好的行為。一般不要用物質獎勵,因這樣會養成孩子做任何事都講條件,最好的辦法是用一句得體的話語、一個微笑或親親孩子,還可借用別人的言語來表揚孩子,如;“你阿姨都誇你講衛生,小臉洗得很乾淨……,小朋友都說你愛勞動……。”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