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月經病的中醫治療原則

1.重在調經。
rn
rn月經病的治療原則, 首先是重在調經。 調經之法, 應遵循《內經》所述的“謹守病機”、“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 以下為期”的宗旨。 其具體原則, 有調理氣血、補腎、扶脾、疏肝等法。
rn
rn調理氣血病在氣者, 當以治氣為主, 佐以理血;病在血者, 當以治血為主, 佐以理氣。 氣血同病者, 當氣血同治。
rn
rn補腎調經之本, 歸根在腎。 腎有陰陽之分, 補腎以填補精血為主, 井佐以助陽之品, 即“滋水更當養火”之意, 使腎中陰平陽秘, 陰陽平衡, 精血俱旺, 則經水如期。
rn扶脾“補脾胃以資血之源”, 以健脾升陽為主, 使脾氣健運, 統攝有權, 生化有常,
Advertisiment
血海充盈, 則月經期量有常。 疏肝以疏肝養肝為主, 意在調其疏泄功能, 使肝氣條達, 血海蓄溢有其常度。
rn
rn2.分清先病後病。
rn
rn由其他病而致月經病者, 當先治其他病, 他病去則經自調。 如由於凝血功能障礙等血液病所致的月經過多、崩漏, 應先治血液病。 由月經病而致其他病者, 當先治月經病, 經調則病自愈。 如由月經過多、崩漏所致的貧血, 應先止血治月經病, 貧血方能糾正。
rn
rn3.分清標本緩急。
rn
rn按“急則治其標, 緩則治其本”的原則, 亦應注意治標當兼顧本, 治本當兼治標。 如暴崩之際當急止血, 血止後調經治本。 痛經之時當先止痛, 痛止後調治身體。 而止血止痛之法, 又宜按熱則清之, 寒則溫之, 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以治本。 調經治本之時,
Advertisiment
又宜兼以和血止痛以治標。
rn
rn4.按月經週期不同階段用藥。
rn
rn月經病, 其見證常隨經前、經期、經後或經間期而有所變化, 故治療月經病又應按月經週期不同階段用藥。 一般而言, 經前宜通, 經後宜補。 在月經期、排卵期, 治以疏通氣血、理氣活血為主;在卵泡期、黃體期, 治以滋腎養血、補腎益精為主。
rn
rn5.按不同年齡用藥。
rn
rn月經病患者, 不同年齡用藥宜有所側重。 青春期少女, 因腎氣未充, 應著重從腎調理, 治以滋腎補腎為主。 育齡期婦女, 因氣血鬱結多見, 故著重從肝調理, 治以疏肝養肝為主。 更年期婦女, 因氣血、腎氣已衰, 故著重從脾調理, 以後天養先天, 治以健脾補腎為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