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是藥三分毒?教你如何避開兒童用藥雷區

兒童用藥的安全問題一直都是父母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小寶寶年紀尚小, 不能明確指出身上的病症所在。 在日常生活中, 兒童用藥仍有不少“雷區”, 在用法、劑量、說明以及產品類型等多方面都存在諸多隱患。 那麼, 究竟都有哪些用藥雷區呢?下面跟隨小編來瞭解一下最專業、最權威、最科學的小兒用藥知識吧!

“顏色”雷區之--紅色OTC、綠色OTC都一樣

媽媽們都知道OTC代表非處方藥, 即不需要醫生的處方, 消費者可自行判斷、購買、使用的藥物。 但是, 很多媽媽不知道的是, 非處方藥卻分為以下兩類:

紅色(甲類)OTC:只能在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配備執業藥師或藥師以上技術人員的社會藥店,

Advertisiment
醫療機構藥房零售的非處方藥。

綠色(乙類)OTC:除了在社會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外, 還可在經過批准的普通零售商業企業零售的非處方, 消費者可以根據說明書自行服用。

以媽媽們都知道的伊可新為例, 伊可新對於促進鈣吸收、增強抵抗力、促進視覺發育、參與造血功能有重要作用, 對佝僂病、夜盲症、缺鐵性貧血等疾病也有預防作用。 是寶寶補充營養素的常規用藥, 伊可新的OTC標識為綠色, 說明消費者可自行服用。 但是, 有的家長過度糾結于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內容, 擔心不良反應而擅自為孩子減少用量。 事實上, 伊可新屬於預防用藥,

Advertisiment
維生素A和D的含量較低, 與中毒劑量相差甚遠, 只要媽媽們按照每天一粒的劑量服用, 是非常安全的。 寶寶的身體雖然嬌嫩, 但每日也會進行代謝, 所以媽媽們遠不用擔心長期服用會過量的問題。

“詞語”雷區之--咬文嚼字難分清

不宜:指某些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藥物配合時對小兒會產生不利於治療的不良反應, 不適合小兒使用。

慎用:提醒服藥時需小心謹慎, 即在服用後要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出現, 如有就必須立即停止服用, 如沒有方可繼續使用。

禁用:即禁止使用, 指某些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單獨或與其他藥物配伍時可產生嚴重不良後果, 甚至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用量”雷區之--成人“縮小版”用藥即可

Advertisiment

很長一段時間, 兒童用藥都是以按照成人用量“酌量減半”“減量”標注, 按成人“縮小版”給兒童用藥, 這是極不科學的。 兒科專家表示, 兒童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複雜得多, 不能簡單地將成人藥“打折”使用。 兒童時期可以分為多個階段, 如從出生至28天為新生兒期, 28天至1歲為嬰兒期, 1歲至3歲是幼兒期, 學齡前期從3歲到6歲, 6歲至12歲是學齡期……

不同時期孩子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能力都不同, 絕不能僅僅按照體重、年齡或體表面積來換算, 兒童肝、腎的解毒和排泄以及血腦屏障功能均不成熟, 對許多藥物的代謝、排泄和耐受性差, 兒科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要複雜得多, 應根據不同時期孩子特點和具體病情確定治療方案。

Advertisiment
現如今, 兒童量身定制藥物問題仍亟待解決, 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兒藥企業的共同努力。

“選擇”雷區之--亂用藥物不會釀大禍

兒科專家表示, 隨意拿成人藥給孩子吃的父母並不少見, 例如有些成人感冒藥能收縮上呼吸道毛細血管, 還能興奮中樞神經, 這類感冒藥是治療成人感冒的常用藥, 但不可以給寶寶服用。 另外, 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 孩子一生病可急壞了家長, 恨不得病能立刻好, 於是要求醫生為孩子輸液治療。 殊不知, 輸液和其他給藥途徑相比, 危險係數要大得多, 嬰幼兒輸液容易發生輸液反應或引發各種臟器損傷, 甚至造成終身殘疾, 嚴重者還可導致死亡。 因此, 家長們切不可強求醫生為患兒進行輸液治療。

Advertisiment
寶寶生病後, 能不用藥就不用。 如需用藥, 一定要首選兒童專用藥, 同時還要精准把握藥量。

“情緒”雷區之--孩子生病家長焦慮萬分

寶寶生病時, 家長容易陷入極端狀態, 過於焦急關心, 反反復複跑醫院。 以發燒為例, 寶寶發熱屬於疾病的一種炎症反應, 不必過度驚慌恐懼。 一般在呼吸道感染3天后病情好轉, 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如果孩子體溫在38.5℃以上才需用退燒藥, 任何退燒藥均需間隔4小時後使用, 期間家長應持續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 如果帶著孩子反復跑醫院, 不僅容易導致用藥過量, 而且在流感高發季, 更容易導致反復感染。 因此, 面對孩子生病, 家長要保持理性的心態並遵守醫囑, 不要隨意增減劑量和療程, 並需時刻留意寶寶的病情變化。

總之,對於孩子用藥的選擇,家長一定要謹遵醫囑,切勿憑“經驗主義”“祖輩經驗”或者“朋友推薦”自行亂用藥,不確定時一定要向醫生進行諮詢。

並需時刻留意寶寶的病情變化。

總之,對於孩子用藥的選擇,家長一定要謹遵醫囑,切勿憑“經驗主義”“祖輩經驗”或者“朋友推薦”自行亂用藥,不確定時一定要向醫生進行諮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