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是大人教會了孩子自私

當一個孩子贈予另一個孩子東西時, 我們做家長的是肯定和贊賞, 還是大加訓斥和責難?

我們家長總喜歡在孩子之間做好與壞的評判, 一是和別人的孩子比, 主要比學習成績;二是看孩子是否達到自己的要求, 或者其為人處世的方式是否與自己一致。

其實, 沒有哪一個孩子的天性是不好的。 正如著名母親教育專家王東華先生所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會教的家長。 ”每一個孩子的身上, 都有我們做父母為人處世的影響和言傳身教打下的烙印。

兒子小的時候, 在評價他的好與壞的問題上,

Advertisiment
我曾和他的父親發生過一次激烈的爭吵。

那時, 小縣城還沒有賣熟食的地方, 平時我們都是自己蒸饅頭吃。 因為嫌蒸一次太麻煩, 我就一次性蒸了很多, 準備留著下一頓再吃。 可等到下一頓吃饅頭的時候, 我卻發現饅頭沒有了。 原來是兒子拿去送給了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

一次、兩次, 我都沒有責怪兒子, 我覺得他之所以送饅頭給小朋友們, 肯定是他和小朋友之間有一種互相給予的樂趣。

他的父親卻因為這么一點兒小事狠狠地訓了兒子:“真是個壞孩子!真是個壞孩子!”一聽這話, 我急了, 大聲喊道:“你住嘴!這個問題沒有那么嚴重。 難道送了幾個饅頭就能證明兒子是個壞孩子?”

事后, 我才明白, 其實兒子的父親說的“壞孩子”,

Advertisiment
也只是一個口頭禪, 并不是對孩子品格的定論。 但是, 這種評價無疑會對孩子的是非觀念產生負面影響。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當一個孩子贈予另一個孩子東西時, 我們做家長的是肯定和贊賞, 還是大加訓斥和責難?我們會不會想到, 孩子把他所喜歡的給了自己的朋友, 那是一顆童心對另一顆童心的奉獻, 是一顆純真美好的愛心所構成的整個愛的世界。 那種分量的愛, 是無法用成人的世俗價值觀來衡量的。

當孩子們把愛別人、幫助別人的過程領悟為被愛時, 我們家長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這種愛別人也被別人所愛的行為, 而不應該以自己的喜惡和是非觀來評判孩子間的那份純潔和美好的情感,

Advertisiment
更不能對他們進行大聲地訓斥和強烈地反對。 當我們教育孩子學會比較價值, 學會區別自己的東西和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的時候, 我們已經在強迫孩子告別童心了。

與其說我們在教育孩子, 不如說我們在不斷地污染著孩子純真的心靈。 當這種污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時, 我們又回過頭來說孩子自私,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面對不斷成長的孩子, 我們有必要拍著胸膛問問自己, 孩子的自私有多少是我們親自灌輸給他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