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黃疸分病理性和生理性

亮亮是早產兒, 出生4天小便顏色發黃, 小便量也少了, 同時皮膚也發黃。 經醫生診斷, 亮亮是早生兒黃疸。 幸好醫生說是生理性問題不大, 到底什麼是早生兒黃疸?家長如何通過症狀判斷孩子是否早產兒黃疸?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呢?

黃疸為何“偏愛”早產兒

早產兒由於早產, 體質會比足月兒要顯得虛弱, 更容易患上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寶寶新生期常見症狀之一, 尤其是7天內的新寶寶症狀明顯。 醫學上則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 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 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

Advertisiment
黃疸既可以是生理現象, 又可為多種疾病即病理性表現。

由於早產兒一般會有較高的膽紅素值(可能與肝臟發育較不成熟有關), 若同時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時, 可引起膽紅素腦病。 而且由於早產兒體質較弱, 常發生新生兒窒息、敗血症、呼吸窘迫症、顱內出血等合併症, 這些情況將使黃疸加劇使黃疸不易消退。

因此, 新父母應掌握基本判斷黃疸性質的方法, 當發現寶寶發生黃疸可及時送到醫院診斷、治療。

如何判斷自己寶寶得了黃疸?

醫生跟亮亮媽媽解釋說, 在自然光線下, 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

Advertisiment
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 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 如果也出現黃染, 即為重度黃染, 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遇上黃疸必須諮詢醫生

專科醫生表示, 亮亮媽媽通過自己的判斷, 立刻諮詢醫生的做法, 是正確的。 因為當父母一旦發現新生兒有黃疸, 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都應諮詢專業醫生。

生理性黃疸無需擔心

黃種人新生兒發生黃疸非常普遍, 資料顯示, 約有5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出現黃疸。 新生兒體內的血清膽紅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膚、眼睛鞏膜的黃染稱作新生兒“黃疸”。 血清膽紅素是人體內紅細胞衰老死亡後的降解產物,

Advertisiment
如果血清膽紅素過多, 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 肝細胞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下降, 血清膽紅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 就會引起黃疸。 這種屬於生理性黃疸, 一般來說隨著時間推移會慢慢消退。

病理性黃疸勿掉以輕心

一旦黃疸持續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跡象, 同時新生兒出現精神不好、哭鬧增多、體重下降等情況時, 便不可再掉以輕心。

病理性黃疸判斷依據:1、24小時內出現黃疸;2、黃疸程度深, 進展快, 即在一天內就加深很多;3、黃疸持續時間長或消退後又重新出現並進行性加重:足月兒超過2周, 早產兒超過4周。

專家表示,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常見的有母嬰血型不合導致溶血, 母親患肝炎、地中海貧血、腸道病,

Advertisiment
孩子有宮內感染等, 有的則因為餵養母乳而出現。 儘管絕多數的黃疸比較好治療, 但如果黃疸濃度過高, 甚至發生“核黃疸”, 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 引起運動障礙、腦癱及聽力問題外, 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家長要密切觀察新生兒的黃疸變化, 建議在醫院監測, 膽紅素如過高則應住院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