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吸氧可致失明

想起早產兒, 腦海中就想起是在保溫箱中吸著氧氣, 呼吸微弱的小寶貝, 我們都知道氧氣對於搶救新生兒生命很重要, 所以其使用不可避免, 但伴隨而來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也與日俱增, 由此而導致兒童失明的越來越多。

吸氧副作用不可忽視

有關資料表明, 早產兒吸氧併發視網膜病變的幾率為15%至30%, 雖然並非完全因吸氧引起, 但家長一定要警惕, 避免高濃度、長時間吸氧。 視網膜病變初期, 患兒的外觀基本正常, 不易被家長察覺, 容易使人麻痹大意。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病程通常分為五期, 在第一期、第二期時,

Advertisiment
病變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則很嚴重, 雖然可進行手術治療, 但效果較差。 如果發展到第五期, 則有極大的危險致終身失明。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從三期到四期病情變化非常快, 只有短短的數天, 加上嬰兒的眼睛從外觀看來沒有異常, 因此很容易錯過。 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嬰兒很可能失明, 所以孩子一旦有視網膜病變跡象, 要密切監測病程發展, 以便及時治療。

專家建議:對於出生體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齡在28周以內的, 出生後曾接受過長期吸氧的嬰兒, 家長應在孩子出生4周內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眼科醫院進行檢查, 以便早期發現, 及時治療視網膜病變的問題。

如遇到早產兒或低體重兒出生後因血管發育不完全而出現呼吸窘迫的情況,

Advertisiment
的確需要人工吸氧。 可以說人工吸氧已成為了搶救早產兒生命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即使氧氣能將早產兒從危重的病情中搶救過來, 我們也需要警惕若給早產兒吸入高濃度氧氣, 或用氧時間過長, 會使早產寶寶患上視網膜病變。 這是因為早產寶寶視網膜本身發育不完全, 高濃度氧氣刺激視網膜組織, 使視網膜血管的正常發育受到干擾, 從而產生病變。 一般在出生後一個月左右出現, 常為兩側, 男女發病率相等。

故此在給早產兒進行吸氧治療時, 醫生一般會控制氧氣濃度, 使其在40%以下, 並且時間也不宜過長。 此外, 家長還需定期帶早產寶寶到醫院做眼科檢查, 密切監測病程發展,

Advertisiment
一旦發現寶寶有視網膜病變跡象, 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若是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或將導致嬰兒失明。

出生4周及時檢查

專家指出, 氧氣對於搶救新生兒生命作用關鍵, 所以其使用不可避免。 對於有過吸氧治療史的新生兒, 家長要儘早帶孩子到眼科進行檢查, 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視網膜病變。

出生體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齡在28周以內的嬰兒、體重及胎齡正常, 但出生後接受過吸氧的嬰兒, 都應該及時進行視網膜檢查。 而檢查的時間為出生後4周, 或從母親懷孕後32周時開始檢查, 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和篩查嬰兒的視網膜病變並及時治療。

一定要去正規的眼科找有資質的醫生, 他們用間接眼底鏡或眼底數碼相機可以捕捉到嬰兒是否視網膜病變。

Advertisiment
通常來說, 病變早期若在視網膜的有血管區和無血管區之間出現“分界線”, 則是嬰兒發生視網膜病變的臨床體征。

治療時機切勿錯過

雖然得到了及時篩查, 但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窗”, 嬰兒也可能永遠生活在黑暗中。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病程通常分為五期, 在第一期、第二期時, 病變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則很嚴重, 雖然可進行手術治療, 但效果不好。 如果發展到第五期, 則有極大的危險終身失明。

因此, 在病程一至三期時, 是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最佳時間段, 尤其第三期是治療的關鍵期。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從三期到四期病情變化非常快, 只有短短的數天, 加上嬰兒的眼睛從外面看來沒有異常,

Advertisiment
因此很容易錯過。 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嬰兒很可能失明, 所以孩子一旦有視網膜病變跡象, 就應該緊密監測病程發展, 及時治療。

相關連結:早產兒成長的幾道大關

早產兒(指胎齡小於37周, 體重小於2.5公斤的未成熟兒)由於全身各個器官都未發育成熟(胎齡越短, 越不成熟), 難以適應子宮內外環境的驟然變化, 易發生各種疾病, 甚至死亡。 早產兒出生後主要面臨五個方面的問題, 即五道關。

呼吸關早產兒因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 呼吸常不規則, 甚至出現頻繁的呼吸暫停或呼吸衰竭。 另外, 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基本單位是肺泡。 肺泡要保持張開狀態而不萎陷, 需要一種稱為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參與。 早產兒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較少,容易出現肺泡萎陷,通氣降低,出現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

體溫關正常體溫是機體維持正常新陳代謝的基本條件。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而用於產熱的棕色脂肪較少,故保暖不當易發生低體溫,出現肢端發冷、硬腫,哭聲低弱,吸吮差,心率降低,甚至休克、腎衰、肺出血等危及生命。若室溫過高,則又會出現脫水熱。

感染關新生兒皮膚黏膜薄嫩,易被擦傷,成為細菌侵襲的通路;臍部為開放的傷口,細菌易繁殖並進入血液;部分免疫球蛋白雖可通過胎盤由母體進入胎兒,但與胎齡有關,胎齡越低,免疫球蛋白水準越低。故早產兒體內免疫球蛋白水準較低,易發生各種感染性疾病,甚至敗血症。

黃疸關胎兒在子宮內由於處於氧分壓偏低的環境,生成的紅細胞數較多,出生後環境氧分壓提高,紅細胞相對過多,多餘的部分被破壞,並代謝成膽紅素,加上早產兒對膽紅素的轉運和代謝能力差,容易出現黃疸。另外,早產兒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高,膽紅素容易從血液侵入腦組織,並對腦組織產生損害。

餵養關早產兒由於吸吮能力差,不會吞咽,易發生嗆咳;由於胃容量小,食道下端的括約肌張力低,易出現溢乳;由於各種消化酶和膽汁缺乏,消化吸收能力差,對食物的耐受性差,餵養不當易出現小腸壞死。

早產兒有這麼多可能發生的危險,所以我們應儘量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避免早產;對已出生的早產兒應加強護理,防止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保證其健康成長。

早產兒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較少,容易出現肺泡萎陷,通氣降低,出現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

體溫關正常體溫是機體維持正常新陳代謝的基本條件。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而用於產熱的棕色脂肪較少,故保暖不當易發生低體溫,出現肢端發冷、硬腫,哭聲低弱,吸吮差,心率降低,甚至休克、腎衰、肺出血等危及生命。若室溫過高,則又會出現脫水熱。

感染關新生兒皮膚黏膜薄嫩,易被擦傷,成為細菌侵襲的通路;臍部為開放的傷口,細菌易繁殖並進入血液;部分免疫球蛋白雖可通過胎盤由母體進入胎兒,但與胎齡有關,胎齡越低,免疫球蛋白水準越低。故早產兒體內免疫球蛋白水準較低,易發生各種感染性疾病,甚至敗血症。

黃疸關胎兒在子宮內由於處於氧分壓偏低的環境,生成的紅細胞數較多,出生後環境氧分壓提高,紅細胞相對過多,多餘的部分被破壞,並代謝成膽紅素,加上早產兒對膽紅素的轉運和代謝能力差,容易出現黃疸。另外,早產兒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高,膽紅素容易從血液侵入腦組織,並對腦組織產生損害。

餵養關早產兒由於吸吮能力差,不會吞咽,易發生嗆咳;由於胃容量小,食道下端的括約肌張力低,易出現溢乳;由於各種消化酶和膽汁缺乏,消化吸收能力差,對食物的耐受性差,餵養不當易出現小腸壞死。

早產兒有這麼多可能發生的危險,所以我們應儘量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避免早產;對已出生的早產兒應加強護理,防止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保證其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