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期教育的四大錯誤方式

在家庭教育時, 一提到分享, 我們的解釋通常就是:“寶寶, 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好吃的要分給小朋友一起吃。 ”聽到媽媽這麼說, 寶寶就在心裡說:“哼, 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我就不給他, 我還要打他咬他呢。 ”這哪裡是分享, 分明是剝奪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樣走入了誤區?又該如何讓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早期教育誤區你知道嗎?

豆豆在花園裡玩她的大鏟車, 丁丁開心地跑過來:“豆豆, 讓我玩玩你的鏟車好嗎?”豆豆警惕地看著丁丁, 覺得丁丁簡直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丁丁的小手還沒有伸到鏟車前,

Advertisiment
豆豆就迅速將鏟車挪了地兒。 於是, 丁丁從另一個方向湊了過來, 試圖進入豆豆的遊戲。 豆豆看了一眼“別有用心”的丁丁, 猛地將小手伸出去一擋, 丁丁立刻摔倒在鏟車旁。

分享教育4大錯誤方式

1、強迫寶寶分享

假定你在辦公室上班, 老闆突然過來搶過你的筆記型電腦, 並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 你會對老闆感激涕零, 並且心甘情願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 強迫小寶寶與小夥伴分享, 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強求大的讓著小的

大多數媽媽都會告誡哥哥姐姐將手裡的物品讓給弟弟妹妹, 其實這是不公平的, 沒法讓寶寶從這樣的分享方式裡獲得分享的快樂, 更學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強迫寶寶輪流玩

強迫寶寶輪流玩是最常見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

Advertisiment
但是, 在別的寶寶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 寶寶就急於將玩具奪回來。 3歲以下的寶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 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決寶寶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搶走寶寶手裡的玩具

當小寶寶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 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寶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寶。 這無異于在向寶寶傳達錯誤的觀念, 那就是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

小編總結:在早期教育中我們要知道,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 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 其實, 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 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 到了2歲左右, 寶寶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

Advertisiment
並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在他心目中, 只要他喜歡的東西, 就都是他自己的, 更何況那些本來就屬於他的東西呢。 因此, 他容不得別人侵犯, 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點威脅, 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 維護自己的利益。 “我的”“不”成了這個階段的寶寶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個詞。 當然, 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 有的寶寶在這方面可能就顯得比較大度, 但大多數寶寶都是佔有欲極強的小霸王。 因為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分享, 只能在父母的監督下與別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換的遊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