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教音樂適合每個孩子嗎?

早期音樂教育適合每個孩子嗎

“安靜點, 不要吵醒寶寶。 ”這在美國被認為是廢話。 有3 個孩子的艾倫認為嬰兒的聽力不是很好, 所以在寶寶睡覺時根本用不著強調安靜。 那麼嬰兒到底能不能聽到聲音呢?

美國的音樂感受性啟迪專家戈登(Gordon) 認為, 人從嬰兒時期就應開始培養對音樂的感受性。 讓孩子反復聽適合嬰幼兒水準的音律和節拍, 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音樂, 並且可以在聽不到音樂的空間裡想像音樂, 再現音樂。 這也可以理解為在進行具體的音樂教育之前, 比如學習鋼琴或小提琴等樂器之前,

Advertisiment
先培養他們喜好音樂的心理基礎。

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早期特長教育需要我們好好反省一下。 只有在孩子已經具備了接受音樂教育的心理條件時, 這種音樂特長教育才會有效果。 如果強行讓一個沒有心理準備的孩子接受音樂教育, 他將會永遠討厭音樂。

有一位媽媽為了讓上小學的女兒能在鋼琴比賽上獲得好成績, 就強迫她整個暑假都要練琴。 結果, 雖然獲得了特等獎, 但孩子卻不再彈琴了。 對這個女兒, 媽媽毫無辦法。 如果父母讓孩子接受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是想讓孩子將來在感到幸福時, 閒暇時, 能用琴聲表達內心感受, 就不要這樣狠心強迫孩子練琴了。

被派遣到紐西蘭的一位外交官家裡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在回國的前一年, 他們把5 歲的女兒送到當地一家非常有名的音樂學校, 讓孩子學習彈鋼琴。 看著孩子每天高高興興地從音樂學校裡回來, 媽媽就懷著期待的心情讓孩子彈鋼琴給她聽, 但孩子每次不是說 “今天練習唱歌了”就是說“今天打鼓了”“今天拍手了”…… 媽媽很著急, 在回國前2 個月左右, 她實在忍不住去問音樂學院的老師, 到底什麼時候能學彈琴。 老師說:“彈鋼琴不是技術, 不喜歡音樂的人根本沒有必要學習它。 您家的孩子沒有節拍感、樂感, 怎麼能學好鋼琴呢?”結果那個孩子到回國時也沒有摸過琴鍵。

不要因為父母的強迫或錯誤的教育方法, 讓一個原本只要經過培養就能開花結果的幼苗過早凋謝掉。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