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教案例:幼兒的依戀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 情況慢慢好轉, 但也有個別孩子, 哭鬧持續較久, 玉兒就是一個。 由於年齡小, 才二十幾個月大, 早上姥爺送來的時候, 哭鬧得特別厲害, 於是我就把她抱起來, 坐在我的腿上, 安慰她, 說:“玉兒最乖了, 不哭的, 我叫姥爺第一個來接你回家, 如果你一直哭的話, 姥爺就不來接你了。 ”她聽了我的話, 慢慢地停止了哭泣。

在上午早鍛煉的時候, 寶寶們都開心地在玩小豬車, 玉兒伸著手哭著走過來說:“姥爺呢?姥姥呢?爸爸呢?媽媽呢?我要抱抱。 ”於是我又抱起她, 繼續早上安慰她的話, 她漸漸地停止了哭泣,

Advertisiment
但是我叫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小豬車的時候, 她卻不肯, 一直要我抱著。

中午吃飯的時候, 又開始哭了, 一邊哭還一邊問我:“姥爺呢?姥姥呢?爸爸呢?媽媽呢?”我說:“你不哭, 先吃飯, 吃完飯就叫姥爺來接你。 ”於是我就喂她吃飯, 可是她不肯吃, 她對我說:“我要老師抱著喂。 ”就連午睡的時候也要我坐在她的床邊, 幫她蓋好毯子, 拍著她才肯睡, 嘴巴裡還一直念著:“我要唐老師陪我睡。 ”生怕我走了。

玉兒的行為是典型的依戀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依戀是嬰兒尋求在軀體上和心理上, 與撫養人保持親密聯繫的一種傾向, 常表現為微笑、依偎、追隨等。 2-3歲是孩子依戀感最強的時期, 也是孩子處於依戀關係明確期。 在此階段中, 孩子對特殊人的偏愛變得更強烈。

Advertisiment
有學者認為, 孩子會從對物體的撫摸、摩擦中接受肌體刺激, 從而促進相應感知覺的發展, 促進自我撫慰能力的發展, 並由於這種行為會帶來快感和緊張的釋放。

玉兒在離開熟悉的環境後來到了幼稚園, 由於熟悉的人不在身邊, 於是就轉移了依戀目標, 由於我是第一個抱她的人, 所以我就成了她的新依戀物件, 因此她才會對我一再提出要抱抱的要求, 其實這是她在離開熟悉的環境後尋求的一種安全感。

長久下去也不是辦法, 所以要幫她建立一個準確的依戀, 才是她能融入到這個集體的關鍵。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當她提出抱抱的要求是, 可以適當的拒絕, 減少報的次數。 在早鍛煉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會多鼓勵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有時會叫幾個機靈的寶寶帶她一起玩, 在玩的時候, 可以晚些互相協作的遊戲, 比如蹺蹺板, 拋接布袋等等。 中午吃飯的時候, 當她提出要抱著餵飯的時候, 我會和她商量:“老師只會半碗, 玉兒長大了, 會自己吃飯了, 剩下的半碗你自己吃, 吃完了老師會獎五角星給你。 ”睡覺時也適當地坐遠一點, 告訴她:“玉兒現在很乖的, 會自己睡覺了, 老師會在旁邊看著你的。 ”此外, 我們還需要家長的配合, 告訴玉兒要多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和他們一起玩。 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引導下, 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