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體驗——寶寶的智力食物

新體驗是智力發育的先決條件。 它對於智力發育, 猶如食物對於身體發育那麼重要。 從嬰兒落地起, 他就面臨了許多不同層次的生長任務, 只有完成了前階段較容易的任務, 才有可能完成以後難度更大的任務。 例如, 幼兒先學會了用手抓、握物體之後, 才逐漸學會自己吃飯。 如果失去了進行新體驗的機會, 他就什麼也不會。 比如, 在一個沒人說話的環境裡, 兒童就學不會講話, 哪怕是他的聽力和講話器官都很正常。
幼兒急於探索周圍一晃而過的每一樣東西, 一旦他看見了, 它們都會變成富有吸引力的新體驗。

Advertisiment
幼兒出生後完成的每一項任務也留是一種新體驗, 例如學會隨時移動四肢, 或者把握、抓咬東西, 以檢查它們的材料、結構、味道以及形狀。 學會爬行、走路、跑步和爬高, 都是新的體驗, 它們同時也為兒童的進一步探索開闢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 而後的挑戰將是學會閱讀、騎自行車或爬山。 這裡提及的體驗, 以及其他許許多多尚未談到的體驗, 為好動的正常兒童提供需要征服的新領域, 使他們的生活成為一系列有獎冒險。
一旦兒童對新奇事物感興趣, 這種興趣就會成為他進行新探索的動力, 因此也是開始學習的動力。 用皮蓋特的話來說就是, “嬰兒聽見和看見的越多, 他想聽和想看的就越多。 ”同時, 刺激或“輸入”有可能出現過多或過少這兩種情況。
Advertisiment
太多會使他感到害怕, 失去興趣;太少會使他感到厭惡, 產生冷淡。 在兒童成長的不問階段, 推動他的智力發育都存在著一個最佳程度, 培養兒童的技巧之一就是要正確判斷這種程度。
新體驗使兒童能夠學會幼兒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課:即學會怎樣學習, 學會感受不斷征服所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兒童往往會欣喜若狂地大叫:“我自己能做了!”這表明了他的感受, 也說明了情緒和學習之間, 感性☆禁☆體☆禁☆驗和理性☆禁☆體☆禁☆驗之間存在著相當的聯繫, 新的能力不僅使兒童自己又掌握了一門新技能, 完成了一項新任務, 並由此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同時母親或其他大人對兒童新近獲得的技能表示欣慰和讚賞,
Advertisiment
又使兒童更願意尋找新的領域, 征服新的領域。
然而, 兒童創造性的活動常常遭到父母的反對, 阻止甚至懲罰。 這可能是因為兒童給整齊、乾淨、以成人為中心的家居生活造成混亂, 也可能是因為母親擔心這些活動會有危險, 還可能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負擔過重, 不能給孩子提供必需的場地和花費。 一旦如此, 孩子對待學習就會產生另一種態度, 其特徵很可能是悲觀、膽怯、易受挫折、沒有耐心, 幾乎沒有喜悅或滿足之感。
由此可見, 兒童的可教育性——即兒童時教育向他提出的挑戰所作出的反應——不僅取決於他天生的學習能力, 也取決於環境機遇和父母的鼓勵。 家庭中的感情和文化氣氛,
Advertisiment
以及父母的參與和鼓勵, 既能培養, 也可能限制、甚或損害兒童的智力發育。 如果兒童處於一個好環境之中, 他的學習潛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如果他所處的環境不好, 這種學習能力可能受到損害, 還有可能不能實現。
眾所周知, 適當的飲食對於身體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而對於智力發育來說, 至關重要的則是玩耍和語言。 兒童正是通過玩耍和運用語言來探索世界, 並且學會對付世界的。 這裡所說的世界既包括現實的客觀外部世界, 也包括思想上的主觀內心世界。 兒童也正是通過玩耍和運用語言, 學會了運動技巧, 具備了理解力, 形成了世界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