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肺不張

新生兒肺不張原因

肺不張在小兒時期比較常見, 可由多種原因引起肺組織萎縮或無氣, 以致失去正常功能。 按其病因可分為三類:

1、外力壓迫肺實質或支氣管受壓迫。

2、支氣管或細支氣管內的梗阻支氣管內腔被阻塞。

3、非阻塞性肺不張除以上兩類外, 近年來對非阻塞性肺不張越加重視。

總之, 肺不張在小兒發病數較高, 其病因以毛細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哮喘, 支氣管淋巴結結核, 多發性神經根炎, 支氣管異物及手術後較多見, 此外, 還可見於吸入性肺炎, 支氣管擴張顱內出, 血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

Advertisiment
先天性心臟病腫瘤等。

新生兒肺不張的症狀

1、症狀及體征由於病因及範圍大小不同症狀也不同:

(1)一側或雙側肺不張:一側或雙側的肺不張起病很急, 呼吸極為困難, 可有高熱脈速及發紺。

(2)大葉性肺不張:起病較慢呼吸困難也較少見。 體征近似全側肺不張, 但程度較輕可隨不張的肺葉而有所不同。

(3)肺段不張:臨床症狀極少, 不易察覺。 肺不張可發生於任何肺葉或肺段, 但以左上葉最為少見, 只有先天性心臟病時擴大的左肺動脈壓迫左上葉支氣管, 可引起左上葉肺不張小兒肺不張。

2、肺功能檢查可以見到肺容量減少, 肺順應性下降通氣/血流比率異常, 以及程度輕重不等的動靜脈分流低氧血症等。

3、X線檢查, X線特點為均勻緻密陰影佔據一側胸部一葉或肺段陰影,

Advertisiment
無結構肺紋理消失及肺葉體積縮小一側或大片。

4、病程梗阻性肺不張, 可以短暫或持久肺炎毛細支氣管炎哮喘及支氣管炎所致, 粘液栓塞或粘膜水腫而形成的肺不張時間較短, 消炎去腫後即易消失。

新生兒肺不張的治療

1、護理體溫不升的寶寶需保暖。 如果能將嬰兒置於37℃恒溫下, 體內耗氧量最低, 相對濕度以50%左右為宜。 經常清除咽部粘液, 保持呼吸道通暢。 不能吃奶的寶寶要靜脈補充液體和高營養液, 能吃奶的寶寶要按時餵奶。

2、給氧和人工呼吸為改善缺氧, 應供足氧氣, 可用面罩或鼻孔插管等方法供給。

3、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呼吸性酸中毒可以在適合的氧氣療法下得到糾正;如代謝性酸中毒嚴重,

Advertisiment
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治療。 血鉀高者可在應用碳酸氫鈉後隨之下降, 如血鉀仍高可用15%—25%葡萄糖靜滴, 每4克葡萄糖中加1單位胰島素。

4、抗生素治療由於肺透明膜病變不易與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鑒別, 所以多數同時採用青黴素治療。

5、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可從人的羊水中提取表面活性物質, 滴入或噴入患兒肺部, 症狀即可減輕, 並提高治癒率。

新生兒肺不張併發症的預防

選用比一般略細不帶密封氣囊的氣管導管;氣管內沖洗及氣管內溫濕化;加強胸部物理治療;機械通氣加用PEEP以防呼氣終末肺泡萎陷;撤機、拔管前後的處置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