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老吐奶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老吐奶怎麼辦?當看到寶寶吐奶的時候, 很多媽媽都會特別著急, 生怕寶寶是患上了什麼疾病, 其實新生兒吐奶大多是一種生理原因。 新生兒老吐奶怎麼辦呢?

Advertisiment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 他們通常都是在吃母乳, 而許多新生兒會有吐奶的情況, 那麼大家知道新生兒為什麼老吐奶呢, 新生兒為什麼會吐奶大家知道嗎,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新生兒吐奶的情況吧。

嬰兒牛奶飲料, 如果過多, 容易導致不適當的餵養或母乳餵養。 寶寶要及時照顧, 寶寶要把冰敷在脖子上的牛奶要儘快清洗乾淨, 以防濕疹。

如果嬰兒吐奶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1、改變餵養姿勢

媽媽抱著寶寶喂母乳時, 要讓寶寶的頭部高一些, 身子低一些, 這樣能減輕寶寶吐奶的症狀。 給寶寶喝奶粉時儘量不要讓寶寶躺著喝, 坐著或站著比較好。

2、改變餵養時間

Advertisiment

當寶寶有吐奶症狀時, 要注意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 不要長時間給寶寶餵奶, 讓寶寶慢慢的消化吸收, 慢慢的寶寶腸胃適應了就不會吐奶了。

3、改變餵養次數

如果寶寶吐奶現象, 應適當減少餵奶的次數, 前兩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減少到三個小時的時間。

4、媽媽加強護理

如果寶寶吐奶時, 有可能是肚子裡喝進空氣了, 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 媽媽要及時把寶寶豎著抱一抱, 輕輕的拍打拍打寶寶背部, 讓寶寶打個嗝, 就不會再吐奶了。

5、如果沒有好轉

如果用以上方法寶寶吐奶症狀仍不好轉, 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吐奶了, 寶寶腸胃可能有病變, 應及時去看兒科醫生, 然後對症下藥。

新生兒吐奶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吐奶的時間一般在餵奶後的1個小時之內,

Advertisiment
而且寶寶也不會覺得很辛苦, 那就是普通的吐奶現象, 主要是由於爸媽餵養不當所造成的。 所以爸媽要科學餵養和加強護理。

新生兒的消化系統

因新生兒甚至到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胃均呈水準狀態, 胃底部未發育健全, 胃容易小, 而賁門肌比較鬆弛, 食道相對短, 進奶後如果讓新生兒體位改變或哭鬧, 造成胃的逆蠕動而發生吐奶。

除了嬰兒本身生理特點外, 新生兒為什麼老吐奶的原因, 多由於餵養不當, 如嬰兒在餵奶前劇烈哭鬧而吞入大量空氣, 吃奶時又過於著急, 有的奶瓶中的乳汁未能流滿乳☆禁☆頭或奶孔過大, 使孩子吸人了空氣;奶的溫度不合適, 或奶變質;胃腸道外的疾病,

Advertisiment
如新生兒肺炎、中耳炎、腦膜炎等也可引起嘔吐症狀。

母乳餵養吐奶的原因

1、在餵奶前, 寶寶出現哭鬧, 或者吃奶過急, 吸入了大量的空氣, 使的胃內溢出時, 將奶帶出而嘔吐;2.嬰兒吸吮過久, 使得大量的空氣進入胃內3、在餵奶後, 將新生兒平放過多翻動新生兒, 這樣很容易使奶水從賁門流出;4.不正確的斷乳方法, 例如強行餵食或不易接受新食物也會嘔吐。

人工餵養吐奶原因

1、在人工餵養寶寶時, 由於奶嘴過大, 使的嬰兒吸入的大量的空氣;

2、奶嘴孔的大小, 以以倒置奶瓶時奶慢慢滴出為宜, 每瓶奶的餵食時間不超過10~15分鐘;

3、奶太燙或太冷, 嬰幼兒腸胃難以適應, 會導致吐奶;

4、配方奶稀釋過分或奶粉品牌經常更換, 嬰幼兒腸胃脆弱,

Advertisiment
不能有效吸收分解。

新生兒吐奶怎麼辦

新生兒吐奶, 媽媽應該注意區分生理或病理吐吐之間。 生理上正常的吐奶, 母親在餵養注意每次喂量不宜過大, 餵奶後直立, 調回來;如果寶寶出世24小時不停地吐, 吐出量多, 病理應及時就醫。

1、生理性吐奶

(1)媽媽在孕期的時候, 要注意乳☆禁☆房保護, 有乳☆禁☆頭凹陷的媽媽, 要逐漸把乳☆禁☆頭提拉出來, 以便於寶寶出生後吸奶。 用奶瓶餵奶時, 要注意橡皮乳☆禁☆頭扎眼不要過大, 防止寶寶吸奶過急、過沖。

(2)餵奶次數不宜過多, 每次餵奶量不宜過大。

(3)餵奶前不要讓寶寶過於哭鬧。

(4)餵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 這樣可以防止寶寶胃內吸入過多的空氣而導致吐奶。

(5)餵奶後不要過早的翻動寶寶, 最好把寶寶豎起來,輕輕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幾個飽嗝後,再放回床上,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發生吐奶現象了。

(6)容易吐奶的寶寶,在餵奶後,最好將他的床頭抬高一點,頭側位睡,防止吐奶時發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以上為新生兒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治療,爸媽只需要合理餵養和加強護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和胃腸功能逐漸完善,就會慢慢好轉。

2、病理性吐奶

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就開始吐奶,量較多,甚至呈噴射狀吐奶,或者除吐奶外還伴有其他異常的症狀體征,這表明寶寶是因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屬於病理性吐奶,爸媽應該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1、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

2、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

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鬆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衝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衝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

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

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

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漾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衝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

所以,在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乳☆禁☆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乳☆禁☆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乳☆禁☆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

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

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了。平常一定要注意睡覺的時候一定要側睡和嘔吐的時候一定要儘快側身低頭讓小孩吐出來,以免嗆入呼吸道和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甚至發生窒息導致生命危險的可能。

病理性嘔吐的常見原因是食管閉鎖、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門狹窄、腸旋轉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確診後應手術治療。

嬰兒漾奶、溢奶和吐奶的區別

嬰兒漾奶:是指餵奶後隨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裡從嘴邊漾出。也有少數情況是因為乳母在餵奶後不久給嬰兒換尿布而引起漾奶。一般情況下,這不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所以可視為正常現象。隨著月齡的增長,6個月內嬰兒漾奶會自然消失。

嬰兒溢奶:嬰兒吃奶後,如果立即平臥床上,奶汁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餵奶後把寶寶豎抱一段時間再放到床上,吐奶就會明顯減少。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

嬰兒吐奶: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吐奶也可稱噴奶,不同於漾奶,是由於消化道和其他有關臟器受到某些異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經反射性動作,嘔吐時奶水多是噴射性地從嘴裡、甚至鼻子裡湧出的。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嬰兒在喝奶的時候,如果喝的過快了,或者是媽媽餵奶的時候出現了什麼不當的處理就容易導致嬰兒吐奶。

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

1、45°斜抱孩子

儘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2、給寶寶拍背

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後側臥一會兒

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4、餵奶量要適中

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怎樣正確防止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準位元,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媽媽第一次看到新生兒吐奶時可能會很擔心,不知所措。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就可以防止寶寶吐奶。

除了為吐奶的寶寶選擇易消化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外,媽媽還要注意一些生活中的細節。

1、奶嘴型號不合適

過大或過小如果奶嘴孔過小,寶寶就要用力吸吮,容易導致空氣與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過大,寶寶吸吮時又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咳嗽。所以,在選用奶嘴時,媽媽要挑選奶嘴孔大小適合寶寶的奶嘴。

2、餵奶時讓奶瓶保持水準

將奶液充滿奶嘴後再給寶寶餵奶,還有餵奶時奶瓶後部要略高於前部,使奶液始終充滿奶瓶前部,不留進空氣的間隙。

3、躺著餵奶

媽媽應坐起抱著寶寶餵奶。懷抱裡的寶寶身體傾斜,胃的下口便相應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於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躺著餵奶的寶寶稍一晃動便易造成奶汁向食管回流而吐奶。

4、餵奶後馬上讓寶寶仰臥

為了減少吐奶,在餵食後儘量豎著抱寶寶20~3 0分鐘,如果媽媽抱得手臂累了,也可以採用前背帶、後背帶、搖籃或使用寶寶椅,讓寶寶儘量不要仰面躺著。

5、喝完奶再給寶寶換尿布

如果吃奶時也到了該換尿布的時間,還是把尿布換完再吃吧。當他在肚子飽飽的時候,被媽媽左翻右翻,還被拎起雙腿墊尿布,寶寶不吐奶才怪呢。同樣,按摩、撫觸、洗澡等都應安排在餵奶前,以防餵奶後過多翻動引起寶寶溢奶。

幫助孩子拍嗝的正確方法

1、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

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鐘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2、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3、打不出嗝的時候

吸入胃中的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此時如果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將有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來,或者可以給孩子墊高後背使上身保持傾斜30分鐘左右。

嬰兒吐奶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嬰兒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於新生兒為什麼老吐奶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了吧,新生兒如果出現了吐奶的情況的時候,父母們就要查明寶寶吐奶的原因是什麼,只有查明了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最好把寶寶豎起來,輕輕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幾個飽嗝後,再放回床上,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發生吐奶現象了。

(6)容易吐奶的寶寶,在餵奶後,最好將他的床頭抬高一點,頭側位睡,防止吐奶時發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以上為新生兒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治療,爸媽只需要合理餵養和加強護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和胃腸功能逐漸完善,就會慢慢好轉。

2、病理性吐奶

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就開始吐奶,量較多,甚至呈噴射狀吐奶,或者除吐奶外還伴有其他異常的症狀體征,這表明寶寶是因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屬於病理性吐奶,爸媽應該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1、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

2、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

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鬆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衝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衝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

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

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

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漾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衝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

所以,在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乳☆禁☆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乳☆禁☆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乳☆禁☆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

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

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了。平常一定要注意睡覺的時候一定要側睡和嘔吐的時候一定要儘快側身低頭讓小孩吐出來,以免嗆入呼吸道和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甚至發生窒息導致生命危險的可能。

病理性嘔吐的常見原因是食管閉鎖、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門狹窄、腸旋轉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確診後應手術治療。

嬰兒漾奶、溢奶和吐奶的區別

嬰兒漾奶:是指餵奶後隨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裡從嘴邊漾出。也有少數情況是因為乳母在餵奶後不久給嬰兒換尿布而引起漾奶。一般情況下,這不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所以可視為正常現象。隨著月齡的增長,6個月內嬰兒漾奶會自然消失。

嬰兒溢奶:嬰兒吃奶後,如果立即平臥床上,奶汁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餵奶後把寶寶豎抱一段時間再放到床上,吐奶就會明顯減少。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

嬰兒吐奶: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吐奶也可稱噴奶,不同於漾奶,是由於消化道和其他有關臟器受到某些異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經反射性動作,嘔吐時奶水多是噴射性地從嘴裡、甚至鼻子裡湧出的。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嬰兒在喝奶的時候,如果喝的過快了,或者是媽媽餵奶的時候出現了什麼不當的處理就容易導致嬰兒吐奶。

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

1、45°斜抱孩子

儘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2、給寶寶拍背

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後側臥一會兒

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4、餵奶量要適中

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怎樣正確防止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準位元,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媽媽第一次看到新生兒吐奶時可能會很擔心,不知所措。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就可以防止寶寶吐奶。

除了為吐奶的寶寶選擇易消化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外,媽媽還要注意一些生活中的細節。

1、奶嘴型號不合適

過大或過小如果奶嘴孔過小,寶寶就要用力吸吮,容易導致空氣與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過大,寶寶吸吮時又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咳嗽。所以,在選用奶嘴時,媽媽要挑選奶嘴孔大小適合寶寶的奶嘴。

2、餵奶時讓奶瓶保持水準

將奶液充滿奶嘴後再給寶寶餵奶,還有餵奶時奶瓶後部要略高於前部,使奶液始終充滿奶瓶前部,不留進空氣的間隙。

3、躺著餵奶

媽媽應坐起抱著寶寶餵奶。懷抱裡的寶寶身體傾斜,胃的下口便相應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於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躺著餵奶的寶寶稍一晃動便易造成奶汁向食管回流而吐奶。

4、餵奶後馬上讓寶寶仰臥

為了減少吐奶,在餵食後儘量豎著抱寶寶20~3 0分鐘,如果媽媽抱得手臂累了,也可以採用前背帶、後背帶、搖籃或使用寶寶椅,讓寶寶儘量不要仰面躺著。

5、喝完奶再給寶寶換尿布

如果吃奶時也到了該換尿布的時間,還是把尿布換完再吃吧。當他在肚子飽飽的時候,被媽媽左翻右翻,還被拎起雙腿墊尿布,寶寶不吐奶才怪呢。同樣,按摩、撫觸、洗澡等都應安排在餵奶前,以防餵奶後過多翻動引起寶寶溢奶。

幫助孩子拍嗝的正確方法

1、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

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鐘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2、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3、打不出嗝的時候

吸入胃中的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此時如果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將有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來,或者可以給孩子墊高後背使上身保持傾斜30分鐘左右。

嬰兒吐奶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嬰兒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於新生兒為什麼老吐奶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了吧,新生兒如果出現了吐奶的情況的時候,父母們就要查明寶寶吐奶的原因是什麼,只有查明了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