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破傷風是什麼引起的

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時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剪刀剪斷臍帶, 或接生者雙手不潔, 或出生後不注意臍部的清潔消毒, 致使破傷新生兒破傷風又稱“四六風”七日風”或“臍風”。

1、發病原因

感染方式常為用未消毒的剪刀, 線繩來斷臍, 結紮臍帶;接生者的手或包蓋臍帶殘端的棉花紗布未嚴格消毒時, 破傷風梭菌即可由此侵入, 新生兒破傷風偶可發生於預防接種消毒不嚴之後, 傷風桿菌不是組織侵襲性細菌, 僅通過破傷風痙攣毒素致病;破傷風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

Advertisiment
僅次於肉毒毒素, 其致死量約10—6mg/kg。

2、發病機制

壞死的臍殘端及其上的覆蓋物使該處氧化還原電勢降低, 有利破傷風梭菌出芽繁殖並產生破傷風痙攣毒素而致病, 隨著毒素的釋放, 產生毒素的細菌死亡, 溶解, 破傷風毒素經淋巴液中淋巴細胞入血, 附在球蛋白到達中樞神經系統;也可由肌肉神經結合處吸收, 通過外周神經的內膜和外膜間隙或運動神經軸上行至脊髓和腦幹, 此毒素一旦與中樞神經組織中的神經節苷脂結合, 抗毒素也不能中和, 毒素與灰質中突觸小體膜的神經節苷脂結合後, 使它不能釋放抑制性神經介質(甘氨酸, 氨基丁酸), 以致運動神經系統對傳入刺激的反射強化, 導致屈肌與伸肌同時強烈地持續收縮,

Advertisiment
活動越頻繁的肌群, 越先受累, 故咀嚼肌痙攣使牙關緊閉, 面肌痙攣而呈苦笑面容, 腹背肌當痙攣較強後, 形成角弓反張, 此毒素亦可興奮交感神經, 導致心動過速, 高血壓, 多汗等表現。

新生兒破傷風症狀

潛伏期大多4—8天(3—l4天), 潛伏期與出現症狀到首次抽搐的時間越短, 預後越差, 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 患兒想吃, 但口張不大, 吸吮困難, 隨後牙關緊閉, 眉舉額皺, 口角上牽, 出現“苦笑”面容, 雙拳緊握, 上肢過度屈曲, 下肢伸直, 成角弓反張狀, 強直性痙攣陣陣發作, 間歇期肌肉收縮仍繼續存在, 輕微刺激(聲, 光, 輕觸, 飲水, 輕刺等)常誘發痙攣發作, 呼吸肌與喉肌痙攣引起呼吸困難, 青紫, 窒息;咽肌痙攣使唾液充滿口腔;膀胱及直腸括約肌痙攣可導致尿瀦留和便秘。

Advertisiment

患兒神志清醒, 早期多不發熱, 以後體溫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復強直痙攣引起, 亦可因肺炎等繼發感染所致, 經及時處理能度過痙攣期者, 其發作逐漸減少, 減輕, 數周後痊癒, 否則因越發越頻, 缺氧窒息或繼發感染而死亡。

破傷風的臨床症狀最有特徵性, 診斷要點如下:

1、潛伏期:長短不一, 往往與曾否接受過預防注射, 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 通常4—8天, 但也有短僅24小時或長達幾個月或數年。

2、前驅期: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反射亢進, 煩躁不安, 局部疼痛, 肌肉牽拉, 抽搐及強直, 下頜緊張, 張口不便。

3、發作期:肌肉持續性收縮。 最初是咀嚼肌, 以後順序是臉面、頸項、背、腹、四肢、最後是膈肌、肋間肌。

Advertisiment

4、對聲、光震動、飲水、注射可誘發陣發性痙攣。 寶寶神志比較清醒, 感覺也無異常。 一般沒有高熱現象。

新生兒破傷風治療

1、護理:將寶寶置於安靜、避光的環境, 儘量減少刺激以減少痙攣發作。 痙攣期應暫禁食, 禁食期間可通過靜脈供給營養, 症狀減輕後試用胃管餵養, 臍部用3%過氧化氫清洗, 塗抹碘酒、酒精。

(1)如病情不太重, 吞咽能力好, 應儘量爭取直接哺乳, 或將乳汁擠出, 用小匙或帶有膠管的滴管餵食, 要定時給以足量, 以免營養不足。 喂乳不宜過多過快, 以免引起嘔吐或窒息。

(2)如吞咽能力不好, 餵食有困難者, 可以插胃管鼻飼。

(3)如病情嚴重, 有條件時最好禁食5—10天, 由靜脈維持營養。 可輸入脂肪乳或葡萄糖、全血或血漿、水解蛋白等。

Advertisiment
其他治療藥物, 亦可根據需要與可能, 採用靜脈途徑給藥。

2、抗病毒:只能中和游離破傷風病毒, 對已與神經節苷脂結合的毒素無效。 因此, 愈早用愈好, 破傷風抗病毒(TAT)1—2萬IU肌注或靜脈滴注, 3000IU臍周注射, 用前須做皮膚過敏試驗, 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500IU肌注, TIG血濃度高, 半衰期暢達30天, 且不會發生過敏反應, 但價格較昂貴。

3、止痙藥:破傷風的抽搐是由於破傷風桿菌痙攣毒素與神經細胞結合所致, 反復嚴重抽搐會造成重要臟器, 特別是腦、心、腎的缺氧而導致嚴重後果。 抽搐的能量消耗大, 同時還會引起呼吸系統併發症。 故有效地控制抽搐, 就成為治療破傷風的關鍵。 止痙藥以能控制抽搐, 使患兒處於嗜睡狀態, 刺激能醒為宜,理想的止痙藥物應該是能很快控制抽搐而不具有呼吸抑制及其他副作用。

(1)地西泮:(安定)可受訓,每次0.3—0.5mg/kg,緩慢靜脈注射,5分鐘內即可達有效濃度,但半率期短,不適合做維持治療,4—8小時1次。

(2)苯巴比妥鈉:首次負荷量為15—20mg/kg,緩慢靜注維持量為每日5mg/kg,分4—8小時1次,靜注,可與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劑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腸,長作為發作時臨時用藥。

4、抗生素:抗生素的應用青黴素、四環素對動物感染破傷風桿菌有保護作用,臨床應用亦證明其療效。青黴素每日20萬U/kg,或頭孢菌素、鉀硝唑、靜脈滴注,7—10天,可殺滅破傷風桿菌。

新生兒破傷風護理

1、一般護理:讓寶寶在安靜房間內休息,室內空氣要新鮮,避免對流風。給他戴黑布眼罩,避免聲光刺激。剪指甲,手心放置乾燥棉球,防止抽搐時自傷手掌心。各項治療護理操作要儘量在鎮靜劑發揮最大作用時集中進行,動作輕柔敏捷,盡可能減少不必要刺激。

2、控制痙孿。

(1)儘早使用破傷風抗毒素;

(2)鎮靜劑使用;

(3)抗生素應用。

3、及時供給足夠的營養與水份。

4、保持呼吸道通暢。

5、應保持臍部清潔乾燥。

6、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

新生兒破傷風如何預防

新生兒破傷風是威脅新生兒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一旦感染,治療比較困難,但新生兒破傷風完全可以進行有效的預防。

1、到正規醫院接生。

2、新法接生:大力推廣新法接生。應將剪刀用火燒紅、冷卻後或用2%碘酒塗剪刀待幹後斷臍,線繩也應用2%碘酒消毒後結紮臍帶,並多留臍帶殘端數釐米,爭取在24h內臍帶按嚴密消毒方法重新處理。剪去殘留臍帶的遠端再重新結紮。

3、緊急情況:如遇緊急情況,除臍帶處理要嚴密消毒外,同時:

(1)青黴素:肌注青黴素3—4天。

(2)破傷風抗毒素:肌注破傷風抗毒素1500—3000U。

(3)破傷風免疫球蛋白:肌注入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75—250U。

4、孕婦肌注破傷風類毒素:因母體抗體和新生兒抗體呈正相關。抗體血清中破傷風抗毒素水準在0.01U/ml時,可以有效地保護機體免於破傷風感染。對不能保證無菌接生的孕婦,于妊娠晚期可注射2次破傷風類毒素0.5ml,相隔1個月,第2次至少在產前2周(最好1個月時)肌注。

5、接生不嚴的新生兒,24小時剪去殘留臍帶的遠端並重新結紮,近端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清洗後塗以碘酒,同時肌注破傷風抗毒素。

新生兒破傷風檢查

1、化膿性腦膜炎:雖有角弓反張,項背強直等症狀,但無陣發性肌肉抽搐,患者顱內壓增高,伴有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高熱,嗜睡等。腦脊液檢查可作出鑒別。

2、狂犬病:多有被狂犬、貓咬傷史,以吞咽肌抽搐為主,而產生臨床上所稱的恐水症。膈肌收縮,產生大聲呃逆如犬吠之聲。

3、手足抽搐症:強直痙攣主要限於手足,但無牙關緊閉及苦笑面容。

4、新生兒驚厥:不一定在4—8天發病,一般無口撮唇緊、面呈苦笑等表現,有多種病因引起,可查出原發疾病。

5、周圍血象:可因臍帶繼發感染或持續痙攣引起的應激反應而呈感染性血象,中性粒細胞增高。

6、細菌培養:臍部分泌物培養可分離出破傷風桿菌,但僅部分患兒陽性。

7、腦脊液:腦脊液檢查正常。8、X線胸片:檢查可明確有無繼發肺部感染。

9、腦CT:無明顯異常,無顱內出血表現,可與新生兒顱內出血症引起的驚厥鑒別。

10、腦電圖檢查:無明顯異常。

刺激能醒為宜,理想的止痙藥物應該是能很快控制抽搐而不具有呼吸抑制及其他副作用。

(1)地西泮:(安定)可受訓,每次0.3—0.5mg/kg,緩慢靜脈注射,5分鐘內即可達有效濃度,但半率期短,不適合做維持治療,4—8小時1次。

(2)苯巴比妥鈉:首次負荷量為15—20mg/kg,緩慢靜注維持量為每日5mg/kg,分4—8小時1次,靜注,可與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劑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腸,長作為發作時臨時用藥。

4、抗生素:抗生素的應用青黴素、四環素對動物感染破傷風桿菌有保護作用,臨床應用亦證明其療效。青黴素每日20萬U/kg,或頭孢菌素、鉀硝唑、靜脈滴注,7—10天,可殺滅破傷風桿菌。

新生兒破傷風護理

1、一般護理:讓寶寶在安靜房間內休息,室內空氣要新鮮,避免對流風。給他戴黑布眼罩,避免聲光刺激。剪指甲,手心放置乾燥棉球,防止抽搐時自傷手掌心。各項治療護理操作要儘量在鎮靜劑發揮最大作用時集中進行,動作輕柔敏捷,盡可能減少不必要刺激。

2、控制痙孿。

(1)儘早使用破傷風抗毒素;

(2)鎮靜劑使用;

(3)抗生素應用。

3、及時供給足夠的營養與水份。

4、保持呼吸道通暢。

5、應保持臍部清潔乾燥。

6、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

新生兒破傷風如何預防

新生兒破傷風是威脅新生兒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一旦感染,治療比較困難,但新生兒破傷風完全可以進行有效的預防。

1、到正規醫院接生。

2、新法接生:大力推廣新法接生。應將剪刀用火燒紅、冷卻後或用2%碘酒塗剪刀待幹後斷臍,線繩也應用2%碘酒消毒後結紮臍帶,並多留臍帶殘端數釐米,爭取在24h內臍帶按嚴密消毒方法重新處理。剪去殘留臍帶的遠端再重新結紮。

3、緊急情況:如遇緊急情況,除臍帶處理要嚴密消毒外,同時:

(1)青黴素:肌注青黴素3—4天。

(2)破傷風抗毒素:肌注破傷風抗毒素1500—3000U。

(3)破傷風免疫球蛋白:肌注入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75—250U。

4、孕婦肌注破傷風類毒素:因母體抗體和新生兒抗體呈正相關。抗體血清中破傷風抗毒素水準在0.01U/ml時,可以有效地保護機體免於破傷風感染。對不能保證無菌接生的孕婦,于妊娠晚期可注射2次破傷風類毒素0.5ml,相隔1個月,第2次至少在產前2周(最好1個月時)肌注。

5、接生不嚴的新生兒,24小時剪去殘留臍帶的遠端並重新結紮,近端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清洗後塗以碘酒,同時肌注破傷風抗毒素。

新生兒破傷風檢查

1、化膿性腦膜炎:雖有角弓反張,項背強直等症狀,但無陣發性肌肉抽搐,患者顱內壓增高,伴有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高熱,嗜睡等。腦脊液檢查可作出鑒別。

2、狂犬病:多有被狂犬、貓咬傷史,以吞咽肌抽搐為主,而產生臨床上所稱的恐水症。膈肌收縮,產生大聲呃逆如犬吠之聲。

3、手足抽搐症:強直痙攣主要限於手足,但無牙關緊閉及苦笑面容。

4、新生兒驚厥:不一定在4—8天發病,一般無口撮唇緊、面呈苦笑等表現,有多種病因引起,可查出原發疾病。

5、周圍血象:可因臍帶繼發感染或持續痙攣引起的應激反應而呈感染性血象,中性粒細胞增高。

6、細菌培養:臍部分泌物培養可分離出破傷風桿菌,但僅部分患兒陽性。

7、腦脊液:腦脊液檢查正常。8、X線胸片:檢查可明確有無繼發肺部感染。

9、腦CT:無明顯異常,無顱內出血表現,可與新生兒顱內出血症引起的驚厥鑒別。

10、腦電圖檢查:無明顯異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