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的馬牙、雪口和螳螂齒兒,是不是該治療的三種病?

“怎麼, 會出現這種馬牙呢?”

“所謂馬牙, 醫學上叫做上皮珠, 位於新生兒口腔內齒齦位置, 由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留、包囊所形成, 表現為黃白色、米粒大小的顆粒。 ”

“那應該治療嗎?”

“這種馬牙是不需要治療的, 對寶寶沒有任何影響, 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寶寶往往會由於進食, 吸食奶水的摩擦而自行脫落的。 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 馬牙不能及時脫落, 這也沒多大妨礙, 不需要醫治。 ”

在臨床上, 新生兒的馬牙需要與鵝口瘡相鑒別。 新生兒患的鵝口瘡又稱雪口病, 是由於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皮膚損害,

Advertisiment
通常在牙齦周圍形成, 有斑片狀白膜附著, 用棉簽可輕輕剝去。 剝去白色黏膜後, 基底部充血明顯。 病理學檢查可見真菌孢子以及菌絲。 故根據臨床特點以及病理學檢查可進行區分。 這種雪口病不痛、不流涎, 一般不影響吃奶。

除了馬牙和雪口病, 我們在臨床上還發現, 一些新生兒口腔內的兩側後部, 還各有一個上下能接觸的脂肪墊, 老人們都把這俗稱螳螂齒兒。 這種螳螂齒也是不需要治療的, 而且, 這種螳螂齒兒還對新生兒有一定的好處呢。

在寶寶吸奶時, 前部用舌頭和口唇黏膜, 頰部黏膜抵住乳☆禁☆頭, 這時, 後部的脂肪墊關閉, 幫助增加寶寶的口腔中的負壓, 有利於寶寶吸奶。 因此, 新媽媽們, 千萬不要用針挑或者用粗布擦洗螳螂齒兒,

Advertisiment
那很容易損傷黏膜, 造成寶寶口腔黏膜感染, 嚴重時會引起全身感染, 造成新生兒的敗血症呢。 隨著乳牙的長出, 這種高出的脂肪墊就會逐漸的變平, 所以不需要處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