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護理方法_新生兒有何護理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有人懷疑新手媽咪們對寶貝們的愛, 但是媽咪們有些新生兒的護理方法不僅會讓寶寶不舒服, 更有可能造成寶寶生病或發育不良。 快來看看正確的新生兒的護理方法!

養育寶貝的生活中, 寶貝時常會出現一些“異常”表現, 讓媽咪擔憂或著急。 其實, 有時寶貝的這些“異常”表現並不是疾病所引起。 不過, 媽咪也應該注意觀察, 並做出正確的處理, 一旦真的存在異常, 不會耽誤治療時機。

1、寶貝的嗓子裡總是“咕嚕、咕嚕”的, 好像是有痰, 是不是患了肺炎或支氣管炎?

Advertisiment

當然, 寶貝在患了呼吸道感染時, 經常會使呼吸道出現很多炎症分泌物, 導致寶貝咳嗽、咳痰, 不過, 有些寶貝出現這種現象, 卻並不一定是呼吸道有炎症, 而是由於唾液腺的逐漸發育, 使唾液分泌越來越多, 但因不會把增多的唾液及時吞咽下去而引起。 當過多的唾液積存在咽喉部位時, 就容易使嗓子裡發出“咕嚕、咕嚕”聲音, 聽起來就好像是嗓子裡有痰, 尤其是仰臥或變動體位時。

觀察處理法:

這種“異常”的現象, 會隨著寶貝的吞咽功能逐漸發育完善, 慢慢學會吞咽動作而逐漸消失。 如果這種現象一直不見消失, 可能是身體記憶體在著異常情況, 及早帶到醫生那裡就診。

2、寶貝平常的尿液都是清清亮亮的,

Advertisiment
淡黃色, 可這幾天卻尿液發白、渾濁, 是不是得了腎臟疾病?

專家評說:

正常情況下, 小兒的尿液應該是淡黃色、清亮的, 但如果尿液發白、發渾, 也不一定是異常情況。 有些寶貝進食某些水果和蔬菜後, 也會使尿中一些鹽類增多, 如橘子、蘋果、香蕉、菠菜、莧菜等。 這樣, 尿液排出體外時遇到低溫環境, 這些尿酸鹽就會形成結晶, 使尿液看上去發白、渾濁。

觀察及處理:

遇到這種現象時, 媽咪沒必要過於擔心, 可先在尿液中滴少許醋酸。 如果尿液很快變得澄清起來, 表明是尿酸鹽形成的結晶而引起, 並不是體內存在疾病。 不過, 如果寶貝在尿液渾濁的同時, 若是伴尿急、尿頻等症狀, 就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

3、寶貝的肚臍自從臍帶脫落後,

Advertisiment
一直向外鼓著, 特別是在哭鬧排便的時候, 為何向外鼓出來?是否肚子裡的器官有什麼問題?

專家評說:

如果寶貝剛剛出生, 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腹部肌肉先天沒有發育完善, 形成臍疝。 這樣, 就使寶貝在腹壓增大時, 如哭鬧、咳嗽、打噴嚏、排便用力等, 使腹腔內的腸管由此處往外凸出, 在臍部形成一個包塊, 腹壓越大時越明顯。 通常, 在寶貝安靜或處於躺下時, 因為腸管又回到了腹腔裡, 包塊就會消失。

觀察處理法:

臍疝一般沒什麼痛苦, 也不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只有極少數發生腸管嵌頓。 隨著寶貝年齡的增長, 腹部肌肉逐漸發育越來越結實, 臍部肌肉的缺口會自然而然縮小、閉合。 一般來講, 可在1-2歲時自愈, 不要隨意自行處理。

Advertisiment
正確做法是, 平時避免引起腹壓增大的因素。 如果2歲後仍不自愈, 可去醫院進行適宜的治療。

4、寶貝在睡覺時周圍有一點響聲, 他的身體就會一抖, 並還會哭起來, 像是受了驚, 是否寶貝的神經發育不正常?

專家評說:

如果是剛出生的新生兒,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屬於生理現象。 因為, 寶貝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尚還不完善, 神經纖維周圍防止興奮擴散的神經髓鞘還沒形成, 所以, 神經系統在受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刺激後, 不能在大腦皮層集中定位, 往往會泛化, 擴散到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 引起四肢抖動。

觀察處理法:

這種現象可請醫生看一下, 與新生兒驚厥進行一下鑒別。 如果不是疾病引起, 隨著寶貝神經系統的逐漸發育,

Advertisiment
一般在3-4個月後這種現象會慢慢消失;如果寶貝4-5個月後還出現這種驚跳現象, 應及時去醫院做神經系統的檢查。

新生兒護理方法:

1、固定新生寶寶睡眠姿勢

正確做法:新生兒初生時保持著胎內姿勢, 四肢仍然蜷曲, 為了幫他把產道中咽進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 在生後24小時以內,仍要採取低側臥位。長期仰臥會使孩子頭形扁平,正確做法是經常為寶寶翻身,這次睡覺左側臥,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側臥,這樣才能使寶寶頭形長得勻稱好看。吃奶後要注意側臥不要仰臥,以免吐奶嗆到氣管。左右側臥時,要當心不要把小兒耳廓壓向前方,否則耳廓經常受折疊也易變形。

2、喚醒熟睡中的寶寶把尿

正確做法:寶寶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犧牲了寶寶寶貴的睡眠只為了不弄髒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償失了。選用優質的尿不濕保護寶寶的小屁屁,如果寶寶尿濕了很不舒服,他會用哭聲提醒你及時更換。兩三歲以後的寶寶夜裡小便時,有的已經知道叫人,有的會在有尿意時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寶寶弄醒不可。

3、開燈睡覺

正確做法:關燈睡覺。床頭的燈光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還會影響視力發育。任何人工光源都會對人體產生一種微弱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長期存在,會使嬰幼兒焦慮、緊張,難於成眠。長期在燈光下睡覺,還會影響眼睛的網狀啟動系統,導致每次睡眠的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容易被驚醒。睡在燈光下的嬰兒與睡在黑暗中的嬰兒相比,近視發病率要高出4倍。

4、穿太多衣服睡

正確做法:睡覺不宜穿太熱。被窩濕度較高,加上寶寶代謝旺盛,容易誘發“悶熱綜合征”,可致寶寶大汗淋漓,甚至發生虛脫。同樣,用電熱毯也容易因為溫度過高引起輕度脫水而影響健康。

5、奶粉沖泡過濃

正確做法:奶粉不宜過濃或過淡。牛奶中的鈉含量是人體的兩倍,牛奶濃度越高含鈉越多,易使嬰兒血鈉濃度升高,引起諸如便秘、血壓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狀。

6、過早添加輔食

正確做法:起碼等到4個月後再添加輔食。母乳是嬰兒最完美的天然營養品和飲料,可提供寶寶所需的全部營養,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維生素。所以,對4個月以內的、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飲料。

7、過早喂雞蛋羹

正確做法:4個月內只喂蛋黃。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質,寶寶過早食用,容易引起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等。患有奶癬和尿布疹的寶寶,食用雞蛋羹後,會使症狀反復和加重。

8、用奶瓶喂固體食物

正確做法:用小勺喂固體食物。不少父母餵食怕麻煩,或者擔心寶寶吃得太少,把米粉等固體食物灌軟奶瓶裡來喂寶寶。這可能會增加寶寶的食量,導致體重過重,同時使寶寶失去了練習咀嚼的機會。其實,寶寶吃固體食物的一個重要目的——讓寶寶瞭解進食的過程。

在生後24小時以內,仍要採取低側臥位。長期仰臥會使孩子頭形扁平,正確做法是經常為寶寶翻身,這次睡覺左側臥,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側臥,這樣才能使寶寶頭形長得勻稱好看。吃奶後要注意側臥不要仰臥,以免吐奶嗆到氣管。左右側臥時,要當心不要把小兒耳廓壓向前方,否則耳廓經常受折疊也易變形。

2、喚醒熟睡中的寶寶把尿

正確做法:寶寶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犧牲了寶寶寶貴的睡眠只為了不弄髒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償失了。選用優質的尿不濕保護寶寶的小屁屁,如果寶寶尿濕了很不舒服,他會用哭聲提醒你及時更換。兩三歲以後的寶寶夜裡小便時,有的已經知道叫人,有的會在有尿意時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寶寶弄醒不可。

3、開燈睡覺

正確做法:關燈睡覺。床頭的燈光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還會影響視力發育。任何人工光源都會對人體產生一種微弱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長期存在,會使嬰幼兒焦慮、緊張,難於成眠。長期在燈光下睡覺,還會影響眼睛的網狀啟動系統,導致每次睡眠的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容易被驚醒。睡在燈光下的嬰兒與睡在黑暗中的嬰兒相比,近視發病率要高出4倍。

4、穿太多衣服睡

正確做法:睡覺不宜穿太熱。被窩濕度較高,加上寶寶代謝旺盛,容易誘發“悶熱綜合征”,可致寶寶大汗淋漓,甚至發生虛脫。同樣,用電熱毯也容易因為溫度過高引起輕度脫水而影響健康。

5、奶粉沖泡過濃

正確做法:奶粉不宜過濃或過淡。牛奶中的鈉含量是人體的兩倍,牛奶濃度越高含鈉越多,易使嬰兒血鈉濃度升高,引起諸如便秘、血壓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狀。

6、過早添加輔食

正確做法:起碼等到4個月後再添加輔食。母乳是嬰兒最完美的天然營養品和飲料,可提供寶寶所需的全部營養,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維生素。所以,對4個月以內的、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飲料。

7、過早喂雞蛋羹

正確做法:4個月內只喂蛋黃。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質,寶寶過早食用,容易引起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等。患有奶癬和尿布疹的寶寶,食用雞蛋羹後,會使症狀反復和加重。

8、用奶瓶喂固體食物

正確做法:用小勺喂固體食物。不少父母餵食怕麻煩,或者擔心寶寶吃得太少,把米粉等固體食物灌軟奶瓶裡來喂寶寶。這可能會增加寶寶的食量,導致體重過重,同時使寶寶失去了練習咀嚼的機會。其實,寶寶吃固體食物的一個重要目的——讓寶寶瞭解進食的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