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護理方法_如何護理新生兒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的護理方法有哪些?剛剛當了媽咪的你難免在照顧寶貝的時候有些笨手笨腳, 為一個如此嬌嫩的小人兒打理生活起居是你從來沒有過的經歷。 成為一個稱職的好媽咪並不難。 那麼新生兒的護理方法有哪些大家知道嗎, 來看看吧。

TOP1:奶癬

小兒濕疹, 俗稱奶癬。 其原因複雜, 是遺傳性過敏體質對環境中某些因素的過敏反應。 嬰兒皮膚發育尚不健全, 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很薄, 毛細血管網豐富, 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豐富, 故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誘發濕疹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

Advertisiment

(1)對牛羊奶、牛羊肉、魚、蝦、蛋等食物過敏;

(2)過量餵養而致消化不良;

(3)吃糖過多, 造成腸內異常發酵;

(4)腸寄生蟲;

(5)強光照射;

(6)肥皂、化妝品、皮毛細纖、花粉、油漆的刺激;

(7)乳線接觸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 通過乳汁影響嬰兒;

(8)濕疹也有遺傳傾向。

小兒濕疹多在出生後1個月左右出現, 早的生後1~2周即出現皮疹, 主要發生在兩個頰部、額部和下頜部, 嚴重時可累及胸部和上臂。 開始時皮膚發紅, 上面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 可出現水皰、膿皰、小糜爛面、潮濕、滲液, 並可形成痂皮, 痂脫落後下麵是糜爛面, 癒合後成紅斑。 約數周至數月後水腫性紅斑開始消退, 糜爛面消失, 皮膚乾燥, 呈現少許薄痂或鱗屑。

分類:

滲出型濕疹:常見於肥胖型嬰兒, 初起於兩頰,

Advertisiment
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 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 嚴重者要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

乾燥型濕疹:多見於瘦弱的嬰兒。 好發於頭皮、眉間等部位, 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 但無明顯滲出。 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 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 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濕疹(奶蘚)的治療

一、要對症下藥首先要尋找病因, 最好找出孩子的過敏源, 建議保持室內濕潤, 仔細的反復的一項一項的查找過敏源。

最好的查知過敏源的方法是排它法:除了奶粉和米粉, 蛋黃也要加的小心;除了以上這些, 其它輔食一樣一樣加, 每次從少到多, 每樣吃4、5天, 先吃蔬菜和水果類的, 每樣東西吃了一周不發,

Advertisiment
再吃新的一種, 這樣, 若是有一種吃了發, 馬上可以知道是什麼!這樣東西就停一、兩周, 再試。 (蛋黃的弄法:草雞蛋, 最好是土雞蛋, 白煮, 水開了滾10分鐘, 然後乘馬上剝去蛋白, 蛋白一定要去除乾淨, 不要用冷水浸後剝, 也不要冷了再剝)二、尋找引起濕疹的外部原因並糾正。

1)要注意過敏食物, 比如大麥類, 蘑菇類, 花生類, 奶類, 都是嚴重的過敏源, 一般人可能不注意。

2)如果媽媽大量吃過敏源類食品(比如牛奶、雞蛋、花生、蘑菇等)孩子也可能會過敏。

因此母乳餵養的母親注意飲食, 海鮮、豆製品、花生、瓜子、牛奶、動物的肝臟、辛辣的東西儘量都不要吃;少食蛋類(或只吃蛋黃);牛奶要煮透再喝(最好煮開2次以去除過敏原);其它魚腥類少吃;多吃些含植物油豐富的食物(因不飽和脂肪酸通過乳汁到達嬰兒體內,

Advertisiment
可防止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高, 而這正是嬰兒濕疹的病理基礎);如吃奶粉, 換換牌子;如已加輔食, 原則同母親。

3)按中醫的說法, 過敏的孩子大都因為體內蛋白質含量過高, 濕疹發作厲害的時候, 停了牛奶和一切葷食, 大量喝水和水果, 比塗什麼藥都強。

4)護理時還應注意避免外界各種不良刺激。 非純棉製品, 非中性洗衣劑, 過熱的洗澡水, 較硬的或者過於寬鬆的衣物磨擦, 尤其是乾燥的空氣, 都會使小兒的濕疹反復發作。

所有寶寶能接觸到的紡織品用純棉製品, 避免毛類、化纖類的織物碰到寶寶面部, 常換洗衣被, 太陽好時拿出來曬曬。 另外照顧寶寶的人的衣服也要注意。

Advertisiment

有的媽媽用不透氣的乳墊結果在哺乳的時候潮濕的乳☆禁☆房刺激了孩子的臉部就引起發病。 改用紗布乳墊, 餵奶是注意隔離好皮膚就好很多。

要用熟水清洗, 避免接觸生水。 濕疹部位不要接觸過熱的水, 洗的時候少用洗滌用品, 不要用鹼性的皂液。 但也不能不洗, 一方面清潔一方面消毒, 不要塗抹護膚類東西, 可以用消毒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或石臘油擦拭。

天氣合適好經常出來曬太陽, 紫外線是最好的殺菌武器。 寶寶居室注意保持通風乾燥, 注意室內衛生, 室內溫濕度要掌握好。

5)濕疹本身不是有潮濕所致, 但潮濕可以促使濕疹加重。 給孩子洗完澡, 或者是孩子出汗後, 皮疹都會變得更加明顯。

6)預防接種強烈建議暫停,得了濕疹的寶寶,特別是這麼重,一般是過敏體質,接種疫苗後,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危險,另滅活的疫苗還好說,減毒活疫苗,對寶寶來說太危險,極易導致皮損部位的感染。

7)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濕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皮膚的細菌感染。

還可給孩子作小手套,套在手上。注意在做布手套時,手套內面一定不要遺留佈線頭,以免線頭繞在手指上,造成指頭血液迴圈障礙,引起手指缺血壞死。

TOP2:吐奶

嬰兒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鬆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衝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衝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漾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衝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所以,在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乳☆禁☆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乳☆禁☆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乳☆禁☆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了。

TOP3:睡眠

1個月大以內的新生兒,平均每天有15~20小時的睡眠時間,是成年人的2倍多。寶寶的睡眠週期迴圈相當頻繁,約每2個小時會有短暫的清醒,一個晚上約有7、8個週期,淺睡和深睡交替進行。

新生兒每天約清醒2~3小時,之後又進入睡眠狀態。

寶寶夜夜難眠8項原因

“夜啼”有時是寶寶身體不適的表現,以下為你提供8項檢視新生兒夜晚哭鬧的原因,排除這些原因,寶寶就可以一覺到天明。

1、肚子餓

新生兒的胃部容量較小,進食變得較為頻繁,有些新生兒在半夜還需要再喂一次奶,當爸媽忘了餵食自然會哭鬧不止。

2、尿布濕了

新生兒每天大概需要換掉10片尿片,半夜寶寶哭鬧不安,可能就是尿布濕了。尿液跟糞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刺激性物質,容易使寶寶的小屁屁不舒服,換尿片不僅可以預防尿布疹,也可以減少寶寶半夜哭鬧。

3、脹氣

奶嘴孔的大小不同、母親餵奶的技巧不好、拍氣的方式不對等都會令寶寶出現一陣哭鬧一陣停止哭泣的脹氣症狀。這時,父母親可以用手掌按摩小寶寶的腹部,來舒解寶寶因脹氣帶來的不適,若情況仍無法改善,則需要到醫院請醫生開藥消除脹氣。

4、皮膚癢、痛

注意寶寶是否有被刺傷、被蚊蟲叮咬等未被注意到的傷口,甚至連嚴重紅腫的尿布疹及異位元性皮膚炎,都會使寶寶突然造成身體上的不適而影響睡眠,這時,爸媽們最好詳細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瞭解使寶寶不適的原因。

5、白天睡太飽

很多寶寶白天睡得十分香甜,半夜無法入眠。所以白天儘量不要讓寶寶睡太久,以免晚上哭鬧不休。

6、需要安全感

寶寶太冷或太熱、奶嘴掉了、心愛的玩具沒在手邊或心理上感覺需要爸媽的關愛時,都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寶寶的睡眠環境溫度要適當,不要蓋過量的被子,爸媽們適時地給予寶寶擁抱與安撫,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自然會減少哭鬧。

7、維持睡眠環境安寧

父母的脾氣與生活習慣、家庭氣氛、居家環境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儘量維持一個安靜、祥和的氛圍,讓寶寶帶著好心情入睡。

8、寶寶生病了

1)腸絞痛由於嬰幼兒在未滿4個月之前,腸壁的神經發育尚未成熟,造成腸胃道蠕動不規則,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發作時間通常在傍晚4點到8點,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2)胃腸道疾病家長應留意寶寶的排便狀況,是否好幾天沒排便。(如糞便嵌塞、肛裂、腸胃炎、消化不良或腹股溝疝氣。

3)感染性疾病寶寶若發燒,則可能是新生兒感染的跡象。常見的感染器官為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與腦神經系統。

TOP4:腹脹

一般來說,小寶寶的肚子本來就會比成人大,看起來鼓鼓脹脹的,那是因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卻要容納和成人同樣多的內臟器官造成的。

在腹肌沒有足夠力量承擔的情況下,腹部會因此顯得比較突出,特別是寶寶被抱著的時候,腹部會顯得突突下垂。此外,嬰兒的身體前後是呈圓形的,不像大人那樣略呈扁平狀,這也是讓肚子看起來脹脹的原因之一。

除了前述的原因以外,另一個造成寶寶腹脹的常見因素,是嬰兒比大人更容易脹氣,脹氣的原因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寶寶進食、吸吮地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氣,尤其是當寶寶餓得太久才喂牛奶的時候。

2、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造成空氣通過奶嘴的縫隙而進入寶寶體內。

3、寶寶過度哭鬧。

4、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內通過腸內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

消氣diy

其實,嬰兒也有一些消散氣體的方式,例如:餵奶之後,輕輕拍打寶寶背部來促進打嗝,使腸胃的氣體由食道排出;有些寶寶很會排氣,可以通過肛門將氣體排出;另外,依靠胃腸壁的吸收,也可以緩解腹脹的現象。

治療與否

至於脹氣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療,原則上要以寶寶的臨床症狀為判斷標準。如果寶寶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現象、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活動力良好、排氣正常、體重正常增加,那麼這一類的腹脹大多屬於功能性腹脹,無須特別治療。

如果寶寶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腸炎或便秘,也容易導致胃腸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產生脹氣,甚至影響食欲。若有這些症狀出現,那麼就應該讓醫生加以治療。

TOP5:眼屎

新生兒的眼屎較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屬於正常現象。寶寶哭過的淚水會形成白色物體粘在眼睛上,也會促使眼屎的分泌增加。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大多是正常的,多半會自己痊癒,因此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

新生兒眼屎過多會有哪些危害?

眼屎過多也可能是由一些疾病引起,如果發現寶寶不哭而眼淚很多,而且還喜歡用手揉眼睛的話,最好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處理新生兒眼屎問題的一些小建議?

1、不要用手或不潔的手巾等給孩子擦拭眼睛。

2、給寶寶滴眼藥水時,背著光線水準地將寶寶抱起來,輕輕地上下搖動他的上身和頭部,他會自動睜開雙眼,這時就可將眼藥水或眼膏滴進去。

新生寶寶黃疸

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眼結膜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出黃疸時,寶寶沒有什麼不舒適的感覺。

新生寶寶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新生寶寶生理性黃疸雖然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密切觀察。可適當給寶寶多飲些葡萄糖水。如果寶寶黃疸出現得較早,黃疸較重,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

新生寶寶臍炎

寶寶臍帶斷端被醫生包紮處理好後,24小時內不要打開,更不要洗澡。24小時後可先把臍部斷端繃帶打開,然後把寶寶放入浴盆中,臍部可浸水,不用再做特殊防護。

寶寶洗澡後,家長應用清潔毛巾擦淨寶寶臍部,用棉簽蘸取2%碘酒溶液、75%酒精溶液,順次擦拭臍部。每次處理後,最好把臍部斷端露出來。

寶寶臍帶脫落一部分時,先用棉簽蘸取2%過氧化氫溶液擦拭臍帶斷端,後再用碘伏溶液擦拭;臍帶脫落後,如果斷端沒完全癒合,洗澡後也要像前面所說的那樣處理,每日做一次,一直到斷端完全乾燥、癒合。

臍帶處理不好,寶寶就很容易患上臍炎,表現為臍周圍紅腫,臍輪中有膿汁,這時候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去醫院診治。

寶寶剛出生到滿月前,因為還沒有適應外界環境,飲食也不規律,再加上腸子裡面仍然有在媽媽體內時積蓄的物質,所以小便容易異常。

6)預防接種強烈建議暫停,得了濕疹的寶寶,特別是這麼重,一般是過敏體質,接種疫苗後,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危險,另滅活的疫苗還好說,減毒活疫苗,對寶寶來說太危險,極易導致皮損部位的感染。

7)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濕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皮膚的細菌感染。

還可給孩子作小手套,套在手上。注意在做布手套時,手套內面一定不要遺留佈線頭,以免線頭繞在手指上,造成指頭血液迴圈障礙,引起手指缺血壞死。

TOP2:吐奶

嬰兒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鬆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衝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衝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漾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衝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所以,在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乳☆禁☆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乳☆禁☆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乳☆禁☆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了。

TOP3:睡眠

1個月大以內的新生兒,平均每天有15~20小時的睡眠時間,是成年人的2倍多。寶寶的睡眠週期迴圈相當頻繁,約每2個小時會有短暫的清醒,一個晚上約有7、8個週期,淺睡和深睡交替進行。

新生兒每天約清醒2~3小時,之後又進入睡眠狀態。

寶寶夜夜難眠8項原因

“夜啼”有時是寶寶身體不適的表現,以下為你提供8項檢視新生兒夜晚哭鬧的原因,排除這些原因,寶寶就可以一覺到天明。

1、肚子餓

新生兒的胃部容量較小,進食變得較為頻繁,有些新生兒在半夜還需要再喂一次奶,當爸媽忘了餵食自然會哭鬧不止。

2、尿布濕了

新生兒每天大概需要換掉10片尿片,半夜寶寶哭鬧不安,可能就是尿布濕了。尿液跟糞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刺激性物質,容易使寶寶的小屁屁不舒服,換尿片不僅可以預防尿布疹,也可以減少寶寶半夜哭鬧。

3、脹氣

奶嘴孔的大小不同、母親餵奶的技巧不好、拍氣的方式不對等都會令寶寶出現一陣哭鬧一陣停止哭泣的脹氣症狀。這時,父母親可以用手掌按摩小寶寶的腹部,來舒解寶寶因脹氣帶來的不適,若情況仍無法改善,則需要到醫院請醫生開藥消除脹氣。

4、皮膚癢、痛

注意寶寶是否有被刺傷、被蚊蟲叮咬等未被注意到的傷口,甚至連嚴重紅腫的尿布疹及異位元性皮膚炎,都會使寶寶突然造成身體上的不適而影響睡眠,這時,爸媽們最好詳細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瞭解使寶寶不適的原因。

5、白天睡太飽

很多寶寶白天睡得十分香甜,半夜無法入眠。所以白天儘量不要讓寶寶睡太久,以免晚上哭鬧不休。

6、需要安全感

寶寶太冷或太熱、奶嘴掉了、心愛的玩具沒在手邊或心理上感覺需要爸媽的關愛時,都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寶寶的睡眠環境溫度要適當,不要蓋過量的被子,爸媽們適時地給予寶寶擁抱與安撫,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自然會減少哭鬧。

7、維持睡眠環境安寧

父母的脾氣與生活習慣、家庭氣氛、居家環境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儘量維持一個安靜、祥和的氛圍,讓寶寶帶著好心情入睡。

8、寶寶生病了

1)腸絞痛由於嬰幼兒在未滿4個月之前,腸壁的神經發育尚未成熟,造成腸胃道蠕動不規則,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發作時間通常在傍晚4點到8點,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2)胃腸道疾病家長應留意寶寶的排便狀況,是否好幾天沒排便。(如糞便嵌塞、肛裂、腸胃炎、消化不良或腹股溝疝氣。

3)感染性疾病寶寶若發燒,則可能是新生兒感染的跡象。常見的感染器官為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與腦神經系統。

TOP4:腹脹

一般來說,小寶寶的肚子本來就會比成人大,看起來鼓鼓脹脹的,那是因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卻要容納和成人同樣多的內臟器官造成的。

在腹肌沒有足夠力量承擔的情況下,腹部會因此顯得比較突出,特別是寶寶被抱著的時候,腹部會顯得突突下垂。此外,嬰兒的身體前後是呈圓形的,不像大人那樣略呈扁平狀,這也是讓肚子看起來脹脹的原因之一。

除了前述的原因以外,另一個造成寶寶腹脹的常見因素,是嬰兒比大人更容易脹氣,脹氣的原因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寶寶進食、吸吮地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氣,尤其是當寶寶餓得太久才喂牛奶的時候。

2、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造成空氣通過奶嘴的縫隙而進入寶寶體內。

3、寶寶過度哭鬧。

4、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內通過腸內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

消氣diy

其實,嬰兒也有一些消散氣體的方式,例如:餵奶之後,輕輕拍打寶寶背部來促進打嗝,使腸胃的氣體由食道排出;有些寶寶很會排氣,可以通過肛門將氣體排出;另外,依靠胃腸壁的吸收,也可以緩解腹脹的現象。

治療與否

至於脹氣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療,原則上要以寶寶的臨床症狀為判斷標準。如果寶寶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現象、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活動力良好、排氣正常、體重正常增加,那麼這一類的腹脹大多屬於功能性腹脹,無須特別治療。

如果寶寶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腸炎或便秘,也容易導致胃腸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產生脹氣,甚至影響食欲。若有這些症狀出現,那麼就應該讓醫生加以治療。

TOP5:眼屎

新生兒的眼屎較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屬於正常現象。寶寶哭過的淚水會形成白色物體粘在眼睛上,也會促使眼屎的分泌增加。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大多是正常的,多半會自己痊癒,因此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

新生兒眼屎過多會有哪些危害?

眼屎過多也可能是由一些疾病引起,如果發現寶寶不哭而眼淚很多,而且還喜歡用手揉眼睛的話,最好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處理新生兒眼屎問題的一些小建議?

1、不要用手或不潔的手巾等給孩子擦拭眼睛。

2、給寶寶滴眼藥水時,背著光線水準地將寶寶抱起來,輕輕地上下搖動他的上身和頭部,他會自動睜開雙眼,這時就可將眼藥水或眼膏滴進去。

新生寶寶黃疸

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眼結膜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出黃疸時,寶寶沒有什麼不舒適的感覺。

新生寶寶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新生寶寶生理性黃疸雖然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密切觀察。可適當給寶寶多飲些葡萄糖水。如果寶寶黃疸出現得較早,黃疸較重,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

新生寶寶臍炎

寶寶臍帶斷端被醫生包紮處理好後,24小時內不要打開,更不要洗澡。24小時後可先把臍部斷端繃帶打開,然後把寶寶放入浴盆中,臍部可浸水,不用再做特殊防護。

寶寶洗澡後,家長應用清潔毛巾擦淨寶寶臍部,用棉簽蘸取2%碘酒溶液、75%酒精溶液,順次擦拭臍部。每次處理後,最好把臍部斷端露出來。

寶寶臍帶脫落一部分時,先用棉簽蘸取2%過氧化氫溶液擦拭臍帶斷端,後再用碘伏溶液擦拭;臍帶脫落後,如果斷端沒完全癒合,洗澡後也要像前面所說的那樣處理,每日做一次,一直到斷端完全乾燥、癒合。

臍帶處理不好,寶寶就很容易患上臍炎,表現為臍周圍紅腫,臍輪中有膿汁,這時候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去醫院診治。

寶寶剛出生到滿月前,因為還沒有適應外界環境,飲食也不規律,再加上腸子裡面仍然有在媽媽體內時積蓄的物質,所以小便容易異常。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怎樣做新生兒的護理工作呢

    你好,一般新生兒的護理可以同睡眠和餵養兩方面著手。新生兒的睡眠時間是很長的,可以達到16-20個小時左右,所以如果寶寶睡眠時間很長的話,不用過於擔心,同時儘量採用側臥或者仰臥的姿勢睡眠。餵奶時,可以... [詳細答案]

  • 3回答

    孕婦腳心癢的護理方法?

    妊娠後期由於血管受壓,而導致血流不暢,並且體內激素水準的升高刺激皮膚,所以會出現瘙癢的症狀,這屬於正常現象,分娩後會消失,可以適當按摩四肢促進血液迴圈。1、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 [詳細答案]

  • 1回答

    預防黃體破裂的護理方法?

    1、 養護卵巢讓卵巢永遠年輕的小魔法,平時經常食用富含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例如大豆、扁豆、穀類、小麥、黑米、葵瓜子、洋蔥等。用大豆、紅豆、黑豆每天打豆漿喝,是非常安全的補充植物性雌激素的方式,應長期... [詳細答案]

  • 3回答

    新生兒眼屎多的護理方法?

    (1)滴眼藥水前,應清除病兒眼部的分泌物。如果寶寶兼有大便乾燥、小便黃、舌苔厚膩等症狀,可以配合清熱瀉火、消食導滯的中藥治療。(2)給寶寶多喝水,並注意觀察所食用的奶粉對寶寶消化功能的影響。(3)對... [詳細答案]

  • 1回答

    雞皮膚的護理方法?

    溫和去角質因為“雞皮膚”與角質變厚有關,所以溫和地去角質是必要的,但一定不可過度。去角質有很多方法,我們洗澡時用含磨砂顆粒的沐浴乳、用洗澡海綿、浴球等猛搓身體,都能達到去角質的效果,只是,每天這麼洗...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