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的語言教育

內部言語是言語的一種形式, 它不是用於同別人交際的言語, 而是一種對自己發出的無聲的言語, 是自己思考問題時的言語活動。 內部言語是在對話言語即外部言語的基礎上產生的, 它跟抽象邏輯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繫, 具有自覺的分析綜合和自我調節的機能。 因此, 可以說, 內部言語是和人的自覺性, 即真正的人的意識的產生有直接的聯繫。

兒童的內部言語是在外部言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基礎上逐步產生出來的。 因此, 3歲以前的孩子是完全看不到內部言語的表現的。 一般認為, 4歲以後,

Advertisiment
特別是5~6歲是內部言語的形成時期, 在日常生活或孩子做作業時就可以觀察到孩子內部言語的出現情況。 如讓孩子默不作聲地去想一個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 做一個力所能及的作業, 如果他們能不出聲地去完成, 就說明他們內部言語正在形成。 但是5—6歲孩子的內部言語水準還是很低的, 如經常可以看到, 孩子在做一件事時, 原來是不聲不響的, 但稍有困難時, 他們就會自言自語起來。 這就說明這時期孩子的內部言語只是剛剛開始, 往往還會伴有自言自語這種介於有聲言語和內部言語之間的過渡言語形態。

語言的發生和發展是人腦的高級功能。 除了正常的語言環境, 還須有正常發育的腦來發揮其語言智慧的功能。

Advertisiment
因此, 使大腦細胞得到科學的營養, 對語言智慧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如何開發幼兒的語言智慧呢?根據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和規律, 心理、教育學家們有以下建議:

一、保持幼兒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慧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特徵:對語言的好奇心, 他們喜歡語言, 表現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 而事實上, 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對話音刺激十分敏感, 當親人對他說話時, 會以微笑、手腳活動等作出積極的反應。 語言智慧高的幼兒表現出對話音、節奏、語調反應靈敏;愛塗鴉;喜歡聽、讀、說故事;說話清晰有條理。 父母若對這些語言智慧品質給予關注和引導, 便能使幼兒保持對語言的好奇和敏感。

二、語言智慧開發越早越好

Advertisiment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兒, 為什麼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學會了母語, 掌握了結構如此複雜而嚴密的語言?可見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 越早開發越好。 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張在懷孕5個月聽覺出現時就與胎兒說話, 呼喚他的名字。 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則建議從嬰兒出生第一天起, 就將語言交流融合於生活照料中, 這有極重要的潛在作用, 3-5個月嬰兒“交談”時讓他作出口部及出聲反應。 8-9個月開始伊呀學語時, 要作出積極的反應, 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 1歲時, 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語詞, 並逐漸要求說出單詞句、雙詞句直到完整語句。 嬰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 從單詞句(15-20月)到雙詞句(18-24個月)到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的語言發展過程,

Advertisiment
一刻也離不開成人的引導, 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境裡絕不可能發展語言智慧。

發展孩子的內部言語活動, 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思維能力。 因此, 父母要珍惜孩子這種言語形式, 在他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 引導和啟發孩子默不作聲地“思考”與作業, 並逐漸養成習慣, 這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