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模仿力

1977年, 有位科學家發現, 出生12一30天的新生兒有模仿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 人們對這些觀察極為驚訝。 當小兒處在安靜覺醒狀態時, 距離寶寶面部20一25厘米, 讓寶寶注視你的臉。 首先, 盡可能地伸出你的舌頭, 每20秒鐘一次, 慢慢地重復伸出舌頭, 共6~8次, 然后停止。 如果寶寶一直看著你的臉, 這時他可能在嘴里移動自己的舌頭, 20~30秒鐘后, 寶寶能將舌頭伸向嘴外;如果你對著寶寶張嘴, 重復幾次后, 他也會學著張開他的小嘴。 他還會模仿撅嘴、微笑和悲傷的表情。

我曾在一天中檢查了6名出生后第一天的新生兒, 都給他們表演伸出舌的動作,

Advertisiment
有一個新生兒出色地伸出舌頭, 并反復伸出多次。 其余的5個新生兒未能模仿伸舌, 也許是他們不愿意吧。

新生兒會模仿面部動作, 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他需要知道自己舌頭的定位和使用, 他要在看到你的面孔時馬上聯想到自己身體的具體部位, 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在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新生兒都能顯示出幾乎和成人一樣的面部表情。 現在發現, 出生42分鐘的新生兒就有這種模仿能力, 不僅足月兒, 就是36周的早產兒也已經有這種神奇的模仿面部表情的能力了。

母乳喂養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新潮流。 由于全社會的關懷, 使新生兒剛來到人間就投人母親的懷抱, 吃到舉世無雙的嬰兒的最佳營養品一一母乳。

Advertisiment
對于這位家庭的新成員, 父母的感情是復雜的, 充滿喜悅、滿懷希望, 但多少有點擔心, 自己能擔負起父母的重任嗎?他們仔細地觀察這位小天使的頭發、眼睛、鼻子、小嘴和面部, 接著撫摸寶寶的小手, 輕拍寶寶的身體, 感到無限欣慰的同時, 就會產生一種將寶寶培養成為聰明可愛的孩子的強烈愿望。 那么, 新生兒期父母該做點什么呢?

首先要多和寶寶交往。 前面已經介紹了新生兒會看、能聽, 有觸覺、味覺、嗅覺、運動和模仿能力。 所以, 新生兒出生后就有了交往的能力。 在覺醒狀態, 和新生兒眼對眼地互相注視, 是相互交往的開始。 當媽媽抱起新生兒面對面注視時, 媽媽會不由自主地說:“寶寶看看媽媽,

Advertisiment
寶寶認識媽媽嗎?”這時寶寶可能凝視著媽媽, 似帶微笑, 有時會學著媽媽張開小嘴。 有的媽媽說, 當寶寶吃奶時聽到媽媽的談話, 就會停止吸吮或改變吸吮速度, 表明他在聽媽媽說話, 而別人說話時寶寶卻不理會。

爸爸和新生兒交往的風格不同, 爸爸比媽媽更活躍, 他們愛和寶寶嬉戲, 從中得到滿足。 在家中, 有的父親有較多時間照顧寶寶, 有一位父親用這樣的話描述:“寶寶是這樣愛聽我說話, 睜著大眼睛看著我, 好像能聽懂我的話, 嗯嗯地和我說話, 并用眼睛盯著我笑。 他像一個十分機敏的小羊羔, 真使我不能想像。 ”

新生兒不會說話, 和父母交往最重要的方式是哭。 正常新生兒哭聲響亮婉轉、悅耳。 有病新生兒的哭聲高尖、短促、沙啞或微弱,

Advertisiment
如果遇到這些情況, 應盡快找醫生。 新生兒哭有很多原因, 如饑餓、口渴、尿布濕了等等。 還有睡前或剛睡醒時不明原因的哭鬧。 細心的父母會逐漸分辨不同的哭聲代表不同的要求。 有人研究發現, 抱起出生后0~3天正哭著的新生兒, 并把他靠在肩上, 88%的嬰兒不僅可以停止哭鬧, 而且會睜開眼睛。

過去有人認為, 小嬰兒哭時不要抱起來, 要多讓他自己躺在床上, 以免小兒經常要人抱著。 這是錯誤的。 因為你對新生兒的哭表現得這么冷漠, 會使寶寶有無依無靠的感覺。 這樣寶寶不僅不愿經常和你交流信息, 還會變得面無表情, 對外界的事情無動于衷, 這不利于智力發育。 但并不是說要整天抱著小兒。 如果僅是抱著孩子,

Advertisiment
而不注意和小兒交往, 同樣不能促進小兒智力發育。

正確的方法是在小兒覺醒時, 積極和小兒交往, 使小兒在和成人交往中辨別不同的人聲、語意, 辨認不同人臉、不同表情, 保持愉快的情緒;在小兒哭時, 細心理解其中的原因, 對小兒的需求給予滿足。 這對促進智力發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