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的六大生理特點

新生兒是指剛生下來到滿月這段時間的孩子.新生兒在生理方面,有許多與成年人不同的特點,瞭解這些特點是很有必要的.

呼吸特點

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每分鐘40~45次.

睡眠特點

在新生兒期,新生兒除哺乳時間外,幾乎全處於睡眠狀態,新生兒每天約需睡眠20小時以上.睡眠的數量和品質某種程度上決定這一時期他的發育良好與否.因此,做好新生兒睡眠護理工作也很重要.

泌尿特點

新生兒一般在生後12小時開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綠色或黑色黏稠糊狀,這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腸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盡,吃奶之後,大便逐漸呈黃色.吃配方奶的寶寶每天1~2次大便,吃母奶的寶寶大便次數稍多些,每天4~5次.

Advertisiment

若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尚未見排胎便,則應立即請醫生檢查,看是否存在肛門等器官畸形.平常在新生兒大便後應洗陰部,並拭幹.新生兒第一天的尿量為10~30毫升.在生後36小時之內排尿都屬正常.隨著哺乳攝入水分,新生兒的尿量逐漸增加,每天可達10次以上,日總量可達100~300毫升,滿月前後可達250~450毫升.

新生兒尿的次數多,這是正常現象,不要因為新生兒老尿,就減少給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溫又高,新生兒會出現脫水熱.尿布濕了應及時更換,會陰部要勤洗.並且要注意,每天早上,新生兒醒來,便給端大便.每次新生兒睡醒來,給端小便,在月子裡便養成端大小便的習慣.這樣,以後就更容易護理.

Advertisiment

體溫特點

新生兒不能妥善地調節體溫,因為他們的體溫中樞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而易於散熱,體溫會很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針對新生兒,一定要定期測體溫.每隔2~6小時測一次,作好記錄(每日正常體溫應波動在36℃~37℃),出生後常有一過渡性體溫下降,經8~12小時漸趨正常.

新生兒一出生便立即要採取保暖措施,可防止體溫下降,尤以冬寒時更為重要.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26℃,新生兒保溫可採用熱水袋或用裝熱水的密封瓶,將其放在兩被之間,以嬰兒手足暖和為適宜,在換尿布時,注意先將尿布用暖水袋加溫.無上述條件者,可將新生兒直接貼近成人身體保溫.

Advertisiment

體態特點

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媽媽們會發現,新生兒的身體某個部位受到刺激時,全身都會發出動作.清醒狀態下,新生兒總是雙拳緊握,四肢屈曲,顯出警覺的樣子;受到聲響刺激,四肢會突然由屈變直,出現抖動.媽媽會認為新生兒受了驚嚇,其實這是新生兒對刺激的泛化反應,不必緊張.

新生兒頸、肩、胸、背部肌肉尚不發達,不能支撐脊柱和頭部,所以新手爸爸媽媽不能豎著抱新生兒,必須用手把新生兒的頭、背、臀部幾點固定好,否則會造成脊柱損傷.這也是減少新生兒溢乳的有效方法.

Advertisiment

血液迴圈特點

新生兒出生後隨著胎盤迴圈的停止,改變了胎兒右心壓力高於左心的特點和血液流行.卵圓孔和動脈導管從功能上的關閉逐漸發展到解剖學上的完全閉合,需要2~3個月的時間.新生兒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偶爾可以聽到心臟雜音.新生兒心率較快,每分鐘可達120~140次,且易受攝食、啼哭等因素的影響.新生兒的血流分佈多集中於軀幹和內臟,故肝、脾常可觸及,四肢容易發冷和出現青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