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噴射性吐奶是怎麼回事

1 新生兒噴射性吐奶是怎麼回事:餵奶時機不當

寶寶在哭的時候不要餵奶, 也不要等寶寶很餓的時候餵奶, 這樣容易引起嗆奶, 從而會發生這種吐奶情況。 寶寶吃飽了也不可以勉強餵奶, 強迫餵奶易發生意外。

注意:

在剛給寶寶喂完奶的時候, 不要換尿布, 如果要檢查寶寶是否有拉屎拉尿, 最好在餵奶前進行。 因為剛喂完奶就檢查, 需要讓寶寶平躺, 抬起寶寶的腿, 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寶寶吐奶。

2 新生兒噴射性吐奶是怎麼回事:餵奶姿勢不正確

1、母乳餵養寶寶應斜躺在媽媽懷裡(上半身成30-45度), 不要躺在床上餵奶。

Advertisiment

2、人工餵養寶寶吃奶時更不能平躺, 應取斜坡位, 奶瓶底高於奶嘴, 防止吸入空氣。

注意:

晚上餵奶也儘量不要躺著喂, 以免開始的時候奶水太急, 嗆到寶寶。 除非是剖腹產行動不便, 躺著餵奶的時候, 最好用手指夾著乳☆禁☆頭, 減小奶水的流量。

3 新生兒噴射性吐奶是怎麼回事:沒有拍嗝

一般來說, 寶寶吃完奶以後家長要及時拍嗝, 拍嗝時應注意寶寶有沒有打嗝, 而不是拍拍就算了。

手部姿勢:媽媽五根手指頭併攏靠緊, 手心彎曲成接水狀, 拍在寶寶背上時不要漏氣;另外, 拍的力量也應該能引起振動, 但又不讓寶寶感覺到疼痛的程度為主。

多次拍打:每一餐可分2~3次來拍打嗝, 不要等寶寶全部喝完才拍。 遇到容易脹氣、溢奶、吐奶或寶寶很餓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在開始餵食之後不久就要先幫他拍打嗝, 這樣可有效避免脹氣或吐奶。

4 新生兒噴射性吐奶是怎麼回事:先天性幽門狹窄

先天性幽門狹窄是新生兒常見的疾病, 大多發于男嬰, 主要是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胃幽門部狹窄。 胃幽門是食物由胃進入腸道的一個下出口, 如果出現狹窄, 胃內的食物就不能順利進入到腸道, 只停留在胃裡, 引起嘔吐。

症狀:

患兒表現為, 一開始每天嘔吐數次, 隨著狹窄程度嚴重, 逐漸發展為每次吃奶後不久, 便會出現噴射性嘔吐, 而且常在嘔吐後不久, 由於饑餓而又要進食。 有的患兒會因嚴重的幽門狹窄而反復嘔吐, 導致營養吸收不良, 生長發育速度受到很大影響。

Advertisiment

建議:

患兒家長儘快帶寶貝去正規醫院的小兒外科就診, 進行一下確診。 一旦被確診胃幽門部狹窄, 就要及時進行治療。 目前, 最佳的治療方法是採取手術。 一般來講手術並不複雜, 效果也較好, 患兒在術後很快可以恢復進食。

12 5 關於吐奶的建議

1、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 輕拍寶寶後背, 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 再把寶寶放到床上, 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2、兩個月以內的寶寶, 一般不用枕頭, 但最好床墊是傾斜15度的, 頭高腳低。 若寶寶的床無法傾斜, 可在頭下墊一塊折疊的毛巾, 放下時頭偏向一側, 以免溢奶時奶水嗆到肺裡。

3、喂完奶後, 抱起和放下寶寶時動作要輕,

Advertisiment
不可用力搖晃。

4、如果嘔吐僅是偶爾發生, 嘔吐後精神依然很好, 不哭鬧, 沒有痛苦的表情, 一般沒有大問題。 在手邊為寶寶準備一些小毛巾或濕巾, 一旦寶寶溢奶, 及時為寶寶擦淨。

5、不要給寶寶頻繁換奶粉, 如果父母頻繁給寶寶換奶粉、換環境和養育者的話, 對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非常不利, 還會加重溢奶的情況。

6、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儘量抱起寶寶餵奶, 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 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 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7、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 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 然後再改為仰臥。

8、餵奶量不宜過多, 間隔不宜過密。

12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