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手媽媽:抱新生兒的正確方法

1 腕抱法

腕抱法是指: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 左手護背和腰部, 右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他的腿部, 右手托著他的屁股和腰部。 這一方法是比較常用的姿勢。

2 手托法

手托法是指: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脖子、頭, 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 這一方法比較多用於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3 伏肩法

伏肩法是指:緊靠在大人的上胸部,讓他的頭伏在大人的肩上並且用手托著後腦勺。 這樣大人可以騰出一隻手來,如果單獨一個人並且需要撿起地上的東西時, 這就顯得很重要了。 但是如果感到還是應該小心的話,

Advertisiment
就應該托著寶寶的臂部。

4 抱帯法

用抱帶法時:要保證寶寶的頭、頸有充分的支持、並讓寶寶的頭、頸有充分的支持, 並讓抱帶能舒適地套著他的身體, 避免從任何一邊滑下來 。

5 母子交流式

用這種方式抱寶寶,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 最利於親子間的交流與對話, 還可以輕輕地將寶寶在身前蕩蕩, 令寶寶更放鬆、更開心。

6 不要豎著抱寶寶

新生兒的頭占全身長的1/4。 豎抱寶寶時, 寶寶頭的重量全部壓在頸椎上。 寶寶在1-2個月時, 頸肌還沒有完全發育, 頸部肌肉無力, 應防止這種不正確的懷抱姿勢對寶寶脊椎的損傷。 這些損傷當時不易發現, 但可能影響孩子將來的生長發育。 所以抱寶寶不宜筆直的豎抱。

Advertisiment

7 不要久抱新生兒

人們對孩子的愛達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 親不夠, 愛不夠, 孩子出生幾天就開始抱來抱去。 殊不知, 這種做法違背了嬰兒生長發育的自然規律, 對孩子是有害無利的。

1、新生的嬰兒, 每天需要20小時的睡眠時間;6個月左右的嬰兒需要16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所以, 除了餵奶、換尿布等特殊情況外, 不要過多抱嬰兒。

2、由於生理上的特點, 嬰兒的胃、賁門肌肉較鬆弛, 但幽門肌肉卻很緊, 在這種情況下, 哺乳或餵食後如果將嬰兒抱在懷中逗玩, 則食物容易從賁門溢出, 造成嘔吐。

3、嬰兒的骨骼生長較快, 如果長期抱在懷中, 對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長極為不利。 平常抱出去曬曬太陽, 增強抵抗力是必要的, 但時間也不宜過久。

Advertisiment

8 情緒不好時-面向裡豎抱

當寶寶情緒不好時, 嘈雜的外部環境和視聽覺刺激, 會讓他感到有壓力。

專家提醒:在出生的頭3個月內, 寶寶的脖子還不能豎起, 抱時應注意。

9 學說話時-媽媽面對面抱

在和媽媽聊天的過程中, 寶寶可以逐漸完成對詞彙呈的儲備。 這也是新生兒情緒抱法的一種。

10 醒著時-面向外豎抱

將寶寶臉朝前方, 一手托住他的臀部, 另一手輕而穩地護住寶寶胸部, 讓寶寶的背部緊靠媽媽胸部。

專家提醒:寶寶非常喜歡這種抱法, 因為他們可以盡覽四周, 同時還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促進。

11 困倦時-躺在媽媽的臂彎裡面

為了讓寶寶舒適地入睡, 媽媽儘量用臂彎給寶寶架設一張小床, 讓寶寶感到舒適安全。

12 哭鬧時-趴在媽媽懷裡

當寶寶哭鬧時,

Advertisiment
媽媽可以試著讓寶寶趴在懷裡。 哼唱一首簡單的童謠, 並和著節奏輕輕搖晃寶寶。

13 學走路時-給寶寶支撐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 腿部力量還強, 因此媽媽最好助寶寶一臂之力, 用雙手給寶寶有力的支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