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須知:分娩後7天會有哪些身體變化

產後1周左右時間裡, 產婦的身體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這個時候產婦自己和家人一定要注意觀察。 尤其是前3天, 因為這段時間往往是產後併發症的高發時期。 如果及早發現, 就可以及早治療, 不會給產婦和寶寶帶來很大的麻煩。

同時瞭解什麼是正常的變化, 可以消除媽媽的顧慮, 消除對自己不必要的擔心, 以便更好地投入到照顧寶寶的工作中去。


 產後1天內體溫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 8℃

體溫:大多在正常範圍, 偶爾產後1天內體溫稍有升高, 但一般不超過3 8℃, 多在2 4小時後降至正常。 可能與產程延長或過度疲勞有關。

Advertisiment
如體溫超過3 8℃, 要考慮是否有產褥感染的可能。

脈搏:較緩慢, 60~70次/分, 與子宮胎盤迴圈停止及臥床休息等原因有關。 脈搏過快時要考慮是否有發熱、產後出血引起休克的早期症狀。

呼吸:14~16次/分, 是因產婦多由妊娠期胸式呼吸轉變為胸腹式呼吸。

血壓:平穩,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後血壓有明顯的下降。

產後宮縮痛:是指產褥早期, 因宮縮引起下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 一般在產後1~2天出現, 持續2~3天后自然消失。 經產婦比初產婦多見。 哺乳時反射性的子宮收縮使疼痛加重。

惡露:產後隨著子宮蛻膜的脫落, 血液、壞死蛻膜組織經陰☆禁☆道排出稱為惡露。 惡露分為3種:血性惡露、漿液惡露、白色惡露。 本書將在下面章節具體談到。

會陰切口疼痛拆線後自然消失

Advertisiment

在產後的3天內有會陰切口處水腫, 活動時疼痛, 傷口拆線後自然消失。 初產婦多見。

由於產後胃液分泌減少, 胃腸肌張力及蠕動減弱, 加之產時疲勞, 產婦多食欲不佳, 喜進流質、半流質等清淡飲食, 一般1 0天左右恢復。 也有產婦因產程中進食少, 產後腹腔壓力降低, 產後有饑餓感, 食欲增加。


初產婦在最初幾天容易發生乳☆禁☆頭皸裂

初產婦容易乳☆禁☆頭皸裂和乳☆禁☆房脹痛

哺乳時尤其是初產婦在最初幾天容易發生乳☆禁☆頭皸裂, 大多是因為產前乳☆禁☆頭準備不足或產後哺乳姿勢不當引起。 乳☆禁☆頭皸裂時, 表現為紅、局部糜爛或裂開, 有時有出血, 哺乳時疼痛。

產後哺乳延遲或沒有及時排空乳☆禁☆房, 產婦可有乳☆禁☆房脹痛,

Advertisiment
觸時加重, 觸摸乳☆禁☆房時有堅硬感。

產褥早期易大量出汗及泌尿增多

產褥早期, 大量多餘的組織間液需要排泄, 使皮膚排泄功能旺盛, 大量出汗。 尤其是睡眠和初醒時明顯, 產後1周好轉。

產後2~3天, 由於機體要排出妊娠時瀦留的水分, 產婦往往多尿。 但因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 使其黏膜水腫充血, 肌張力降低, 加之會陰切口疼痛, 產婦容易發生排尿困難、尿瀦留及尿路感染。

產褥期容易發生便秘, 這是因為產婦臥床多、活動少、腸蠕動減弱, 腹直肌及骨盆底肌鬆弛的緣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