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在產褥期的注意事項

產後, 母體器官將逐漸恢復到產前狀態。 子宮、陰☆禁☆道、會陰的創口癒合, 子宮縮小, 膈肌下降, 心臟復原, 拉松的皮膚、韌帶、關節也會恢復正常。

一、什麼是產褥期

產褥期主要是指從分娩後到准媽媽身體恢復或接近未孕狀態時的時間段。 在正常妊娠過程中, 子宮在胎寶寶及胎盤娩出後開始恢復, 胎盤剝離創面完全癒合一般需6周時間, 因此我們就把產褥期定為從胎寶寶娩出後到產後的6周稱為產褥期, 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坐月子”。

“坐月子”的過程, 實際是新媽媽整個生殖系統的恢復過程。 恢復得不好會對準媽媽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Advertisiment

產後, 母體器官將逐漸恢復到產前狀態。 子宮、陰☆禁☆道、會陰的創口癒合, 子宮縮小, 膈肌下降, 心臟復原, 拉松的皮膚、韌帶、關節也會恢復正常。 而這些位置、形態和功能能否恢復良好, 則取決於准媽媽在“坐月子”時的調養是否到位。 若養護得當, 則恢復較快且狀態良好;若稍有不慎, 調養失宜, 則恢復較慢且易留下後患。

切記“坐月子”這段時間是准媽媽的“多事之秋”, 乳腺炎、產褥感染、子宮脫垂、附件炎等多種嚴重威脅新媽媽健康的疾病, 都容易在這段時間發生。 另外, 民間許多關於“坐月子”的不科學的陳規舊俗, 也會給新媽媽帶來困惑和壓力, 不利於新媽媽恢復。

二、新媽媽產褥期身體的變化

1、乳☆禁☆房

產後3—4天,

Advertisiment
新媽媽會發現乳☆禁☆房開始充盈, 血管擴張。

2、子宮

產後子宮將收縮至臍部以下, 10後天降入骨盆腔中, 6周後恢復到正常水準。

3、惡露

產後1周內, 新媽媽陰☆禁☆道會發生流血, 顏色鮮紅, 量較多。 第二周為淡紅色, 量逐漸減少;以後逐漸轉為黏稠的淡黃色液體, 量更少。 3—4周後基本乾淨。

三、產褥期對於新媽媽的重要性

新媽媽產後即面臨兩大任務:一是自身身體恢復;二是餵養寶寶, 這兩個任務均需要大量營養, 因此飲食營養對於產褥期的新媽媽尤為重要。

新媽媽在分娩時耗力、損血, 流失了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及水分, 因此產後初期常常感到臉色蒼白、疲乏無力、易出虛汗, 且胃腸功能趨於紊亂, 容易出現食欲不振、饑不思食、食而無味等情況,

Advertisiment
加之乳汁分泌也會消耗能量和營養素。 此時倘若營養調配不好, 不僅母親身體難以恢復, 容易得病, 而且不利於哺乳, 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