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論壇:淺談隔代教養的親職教育

教育論壇:淺談隔代教養的親職教育
江心波(大學行政人員)
一月下旬起為期三周的寒假, 由於期間適逢農曆春節, 很多小朋友樂得不用上課, 又有得玩有得吃, 將可以渡過一段值得回味的童年美好時光。
日前報載臺北縣瑞芳地區侯硐國小的教師, 犧牲寒假時間義務幫學童複習功課, 還免費幫他們開設英語、數學、電腦及鼓隊等課程, 除了想藉此強化學童的競爭力外, 也希望充實他們的寒假生活。 據悉該所迷你小學50多名學生中, 有幾乎一半是隔代教養, 單親家庭也為數不少。 而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因缺乏家庭教育, 加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不重視, 學習動機往往偏低, 學習效果更不理想。
報導還指出, 知名導演吳念真執導的紀錄片《阿祖的兒子》片中主角「阿宏」, 也是隔代教養, 而其阿祖因身體因素, 所以他也自然成為學校寒假輔導營的一員。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教育學類93學年度下學期曾開設「親職教育」乙科, 個人有幸參與該科目面授教學事宜, 與同學共同學習及交換家庭教育相關理念與看法。 由於前述所提隔代教養系屬該課程重要範圍之一, 謹就所知及心得分享讀者諸君。
隔代教養的意涵
隔代教養, 一般又稱為隔代家庭或祖孫家庭, 系指小孩因種種原因無法與父母親同住, 只得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Advertisiment
而由祖父母代為照顧子女及負擔教養責任的家庭。
隔代教養家庭有狹義及廣義之分, 前者指由祖父母負起孫子女照顧及教養責任的家庭, 父母親則很少或根本沒有履行親職;後者則如三代同堂, 或晚間父母、週末父母、假期父母等情形, 惟父母親仍多少履行親職的情形。
隔代教養的成因
依學者張鐸嚴等(民93)研究指出, 父母親無法親自教養子女主要有如下因素:1.工作過於忙碌;2.單親家庭;3.身體健康欠佳;4.躲避債務;5.經濟問題;6.遠赴外地或國外工作;7.欠缺照顧小孩意願;8.惡意遺棄子女;9.父母失能(精神耗弱或智慧異常等);10.未婚懷孕;11.鄰近無適當托育服務機構;12.犯罪服刑中;13.特殊處境(異國婚姻、外籍新娘等)。
Advertisiment

也由於前述的種種因素, 導致父母親無法親自照顧子女, 而必須由祖父母承擔起照顧孫子女的家庭教養責任與壓力。
隔代教養的特徵
在一項以臺灣地區國中小學童為物件的調查研究指出, 隔代教養家庭有如下的特徵(陳麗欣等, 民89;張鐸嚴等, 民93):
1.隔代教養的學生比例約為5.38%。
2.隔代教養的類型可區分為:(1)日夜都由祖父母負責照顧, 父母很少回家;(2)白天由祖父母照顧, 晚間由父母照顧;(3)平日由祖父母照顧, 週末由父母照顧;(4)主要由祖父母照顧, 父母不定時回家照顧;(5)由其它親友代為照顧。
3.越都市化程度高的地區, 隔代教養的比率顯著明顯。
4.原住民族家庭明顯高於一般家庭。
5.家長職業以工人最多, 務農次之, 公教及軍人家庭最少。
Advertisiment

6.家長學歷以國中最多, 其次為小學及高中, 專科以上越少。
7.主要以工作關係及父母離異所導致最多。
8.大多數老師認為隔代教養的正面影響相當少;反倒是負面影響情形極多。 輔導上應注意事項
隔代教養的小孩在家庭教育或教養上有其現實上或資源上的不足, 因此相關單位人員在子女輔導上宜多加費心, 張鐸嚴等(民93)即指出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父母親宜與祖輩多互動以減少子女適應問題:
身為父母親者, 不能把小孩交給他們的祖父母就了事, 仍然應盡可能與孩子的祖父母多多聯繫, 以及保持適度的互動, 以避免教養上發生衝突情形, 並可減少子女生活適應問題。 二、盡可能不要給予子女過於特殊的待遇:
負責照顧孩子的祖父母也許會因為隔代教養的關係,
Advertisiment
有的可能如前述的父母離異情形, 所以對小孩特別寵溺, 或給予過於特殊的待遇, 如此恐怕容易造成小孩與其它同伴間的隔閡, 甚至於影響小孩的人際關係。 因此, 對於小孩仍應有適度的要求, 除非特殊必要, 不宜給予子女過於特殊的待遇。
三、教師宜協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壓力:
隔代教養的小孩在家庭生活及環境上, 可能會有較多需要適應或面對的難題, 學校教師除了應多瞭解學童生活及學習情況外, 並宜透過各種方式, 以協助克服孩子心理上的壓力, 並培養孩子的信任感。
四、學校宜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
祖父母在承擔隔代教養的工作上, 往往會因為經濟、能力、體力或方法上的不足, 而遭遇到重重困難,此時,孩子就讀的學校如能與其保持密切的聯繫,除可對學童家庭管教方面有所瞭解及掌握外,也可進而提供適時的協助,可說是一舉數得。
五、家長宜爭取必要的協助與資源:
對於孫子女的教育或教養問題,家長或撫養者不能抱著孤軍奮鬥的態度,凡事靠自己來,而應想辦法爭取各界必要的協助與資源。尤其家庭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公(發)布實施後,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或是家扶中心、張老師等機構都能提供專業的協助,讓隔代教養的小孩在教育或生活上獲得較妥善的照顧。
多年前,在媒體上曾經報導過類似這樣的事件:
放學回家後,一位隔代教養的小孩,獨自在擺設簡陋、照明昏暗的餐桌旁書寫功課,然而,似乎是遭遇到困難,他一邊把玩著鉛筆,一邊猛抓著頭,一副苦思不得其解模樣,當記者阿姨問他有什麼需要幫忙時,他幽幽的說:「我好想要阿媽教我寫作業!」而既要忙於討生活顧三餐又要照顧孫子的阿媽則無奈的說:「我不識半個字,怎麼教他呢?」
這樣的畫面,一直很清晰的印在腦海中,那天在面授的課堂上,我也把它舉出來與同學分享。猶記得當時曾有位同學提到,像她就很放心把一雙兒女交給父母親幫忙帶,而自己則很專心於工作上甚至無後顧之憂,因為她的父母親分別是小學校長及教師退休,對於孩子教育養與教育是專業老手,由此可見,隔代教養撫養者是否能善盡其職能,與其社經地位有極密切的關係,當然要遇到這樣的祖父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當我看到臺北縣侯硐國小的老師們利用寒假期間,免費為多半是隔代教養的學童開課、輔導,內心裡感到特別溫馨。
總之,對於隔代教養的孩童,除了親友給予的親情與關愛,即使是左鄰右舍,如果也能適時伸出援助的雙手,他們當能更有信心的迎向學習及成長的道路。 而遭遇到重重困難,此時,孩子就讀的學校如能與其保持密切的聯繫,除可對學童家庭管教方面有所瞭解及掌握外,也可進而提供適時的協助,可說是一舉數得。
五、家長宜爭取必要的協助與資源:
對於孫子女的教育或教養問題,家長或撫養者不能抱著孤軍奮鬥的態度,凡事靠自己來,而應想辦法爭取各界必要的協助與資源。尤其家庭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公(發)布實施後,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或是家扶中心、張老師等機構都能提供專業的協助,讓隔代教養的小孩在教育或生活上獲得較妥善的照顧。
多年前,在媒體上曾經報導過類似這樣的事件:
放學回家後,一位隔代教養的小孩,獨自在擺設簡陋、照明昏暗的餐桌旁書寫功課,然而,似乎是遭遇到困難,他一邊把玩著鉛筆,一邊猛抓著頭,一副苦思不得其解模樣,當記者阿姨問他有什麼需要幫忙時,他幽幽的說:「我好想要阿媽教我寫作業!」而既要忙於討生活顧三餐又要照顧孫子的阿媽則無奈的說:「我不識半個字,怎麼教他呢?」
這樣的畫面,一直很清晰的印在腦海中,那天在面授的課堂上,我也把它舉出來與同學分享。猶記得當時曾有位同學提到,像她就很放心把一雙兒女交給父母親幫忙帶,而自己則很專心於工作上甚至無後顧之憂,因為她的父母親分別是小學校長及教師退休,對於孩子教育養與教育是專業老手,由此可見,隔代教養撫養者是否能善盡其職能,與其社經地位有極密切的關係,當然要遇到這樣的祖父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當我看到臺北縣侯硐國小的老師們利用寒假期間,免費為多半是隔代教養的學童開課、輔導,內心裡感到特別溫馨。
總之,對於隔代教養的孩童,除了親友給予的親情與關愛,即使是左鄰右舍,如果也能適時伸出援助的雙手,他們當能更有信心的迎向學習及成長的道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