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心理]這些表揚孩子的方法你用過多少?你認為哪種更有效?

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 父母可能會口頭表揚孩子, 也可能會獎勵他一塊糖, 又或者會允許他看一會兒電視, 再或者會給他貼上一顆小星星……為什麼這些方法會有效?究竟哪種方法效果更好?

其實, 當你使用上述方法表揚孩子時, 你正在運用正強化的方法。

根據操作條件作用觀點, 正強化是指在一行為發生後, 給學習者提供一有價值的或滿意的結果, 故該行為更有可能再次出現。

比如, 當孩子在幼稚園或學校因按時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 那麼, 明天他在寫作業時可能會更認真。 這時, 老師的表揚就是按時完成作業的正強化物,

Advertisiment
可能導致孩子再次這樣做。

正強化物主要有以下六種:

社會性強化物:給孩子傳達情感、關注或認可, 可以是口頭表揚、微笑、積極的面部表情及姿勢。

自然強化物:無需特別留意或操縱而出現, 比如, 孩子看動畫片時, 常常會連續幾個小時也不感到累, 吸引孩子的動畫情節和愉快的體驗就是自然的強化。

回饋: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表現而起到強化物的功能, 比如, 孩子每天堅持練鋼琴, 父母可以告訴他, 老師會表揚他很努力。

活動強化物:給孩子提供對他有價值的某種特權或行為, 比如, 完成百日閱讀就可以看一會兒電視。

有形強化物:是孩子可以獲得的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 如果今天認真練習舞蹈,

Advertisiment
就會得到她想要的小粘貼。

代幣:是一種符號強化物, 它可用來交換有形物、活動和學生喜歡的其他強化物, 比如, 兒童上舞蹈課、外語課等, 老師發的積分卡;或者當孩子表現好時, 就獎勵一顆小星星, 當積累一定數量後, 可以兌換孩子喜歡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等。

其實, 上面的正強化物, 父母或老師多數都曾使用過, 通常會很有效, 但有時也會失效。

比如, 一名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很認真, 可當老師表揚或鼓勵時, 他卻無動於衷, 甚至有時被表揚後, 還會表示憤怒和抵抗。

經過老師深入瞭解後知道, 這名學生認為被老師表揚, 會被其他同伴取笑, 讓他感到很沒面子。 其實, 這種情況在中學或大學比較常見。

因此, 為了達到效果,

Advertisiment
在私下對學生進行表揚, 要比在公開場合表揚會更讓他接受。

事實上, 為了獲得正強化的期望效果, 必須遵循一些原則:

1.當孩子出現你期望再次出現的行為時, 要儘快地給予強化。

比如, 乘車時給老人讓座, 見到熟悉的人主動打招呼, 父母要立刻表揚他的禮貌行為, 來進行強化。

2.應盡可能多地使用自然強化物和社會強化物, 少使用有形的和代幣這種刻意的強化物, 因為前兩者更方便實施。

比如, 孩子今天作業完成認真, 就答應給他買新玩具, 父母總不能每次認真都答應給他新玩具, 這時強化就可能失效。

3.有時強化某一行為時, 可能會導致不想要的行為, 那麼, 為了避免錯誤行為, 需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為什麼被表揚。

Advertisiment

比如, 用玩具獎勵孩子學習成績好, 可能會導致他為了要獎勵而爭取好的成績, 然而一旦沒有實現願望, 會產生沮喪、失望的心情。 因此, 父母應讓他明白, 獎勵的是他的努力和進步, 而不是分數的高低。

4.所選的強化物需要對孩子有強化效用, 必須是他看重的強化物。

比如, 答應孩子表現好, 會帶他去遊樂場玩, 但由於時間不允許, 將強化物換成了玩具, 他會失望而使強化失效。

5.學生對強化物的偏好會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 所以要定期改變現有的強化物。

6.意想不到的強化物一般會更有效。

不要太刻意強化某一行為, 比如總是表揚他吃飯好, 在自然和合適的情況下, 比如有禮貌的行為, 給予強化效果更好。

7.在學生第一次習得某一新的行為時,

Advertisiment
應有充分的受到強化的機會。

比如, 孩子因看繪本或書籍, 或者被老師表揚, 偶爾表現出好的行為, 比如幫父母收拾碗筷, 要及時表揚強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