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寶貝尊敬長輩 拒絕“沒大沒小”

尊敬長輩使寶貝懂得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準則。 雖然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身份關係是不同的, 因此, 與不同的人相處需要遵守不同的規則, 這是教育寶貝學會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 如果家庭教育不注意這一點, 放縱寶貝為所欲為, 他的行為習慣往往先是“沒大沒小”, 接著是“沒老沒少”, 最後很可能“無法無天”, 這就發展到難以教養的地步了。

在一次吃飯中, 大家都在談怎樣根據寶貝的心理特點尊重寶貝, 培養寶貝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但是秦女士想討論的話題正好跟大家相反,
Advertisiment
她說:“你們總是在說尊重寶貝, 可是寶貝也得學會尊重別人呀!我的寶貝脾氣很壞, 她不如意就打媽媽、打奶奶、打爸爸, 而且不願意向家長道歉, 大人尊重寶貝卻換不來寶貝的尊敬, 怎樣教育寶貝學會尊敬長輩?”
禪解做孩子的基本要義
禪師聽三位母親聚在一起聊天。
第一位母親說:“我的兒子比其他孩子身手靈巧。 ”
第二位母親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無人能及。 ”
第三位母親靦腆地說:“我的兒子很平凡, 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天賦。 ”
隨後, 三位母親各自提著一個沉重的水桶返回村子, 準備做飯招待禪師。 三個兒子都跑出來迎接母親。
第一個兒子連翻好幾個筋斗, 贏得大家的喝彩。
第二個兒子唱出了美妙的歌聲,
Advertisiment
確實非常動聽。
只見第三個兒子默默地跑到母親跟前, 替她把水桶提回家。
三位母親問禪師:“你覺得我們的兒子怎麼樣?”
禪師回答:“你們的兒子?我只看到一個兒子而已。 ”
禪師的回答道出了為人之子的基本要義, 即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容貌、才華、智慧、技能固然都是很可貴的, 但是尊敬長輩的美德則是作為孩子應該具備的基本教養。 當現代父母轉變傳統觀念, 對孩子講究民主、平等、尊重等新觀念的時候, 秦女士的煩惱啟發家長重新注意培養寶貝尊敬長輩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3歲前寶貝怎樣理解長輩
理解長輩與寶貝的自我意識發展水準息息相關--
* 1歲寶貝
還認識不到自己和長輩是需要尊重的“人”, 所以我們常常見寶貝啃自己的小腳丫、揪媽咪的頭髮、拔爸爸的鬍子、摳奶奶的眼睛,
Advertisiment
因為在寶貝的眼裡, 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跟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布娃娃、積木一樣, 都是可以把玩和探究的什物, 還沒有“人的尊嚴”, 因此雖然這時他強烈地依戀媽咪或長輩, 但還沒有尊敬長輩的意識。
* 兩三歲寶貝
初步具有了自我意識, 喜歡說“我”, 卻不太清楚自己與他人是不同的, 他以為自己這麼想的, 別人也是這麼想, 這也是寶貝常發脾氣的心理原因:媽咪為什麼不按我的意願做, 難道你不懂寶貝的心?不可能, 你一定懂!那我就發發脾氣、做點壞事讓你看看!所以, 兩三歲是寶貝挑戰長輩權威的關鍵時期。

教育寶貝尊敬長輩的方法:
1、堅定地拒絕寶貝對長輩的不適宜行為
例如,
Advertisiment
有的寶貝第一次無意中打了爺爺的臉, 爺爺裝著哭的樣子逗寶貝, 寶貝覺得這是一個新鮮的遊戲, 於是又來一巴掌;還有的家長為了哄正在哭鬧的寶貝, 抓著寶貝的手往自己身上拍打, 並說:“都怪媽媽, 打媽媽!”這些方式都不利於寶貝樹立“人的尊嚴”, 家長要堅決否定寶貝的行為, 可以換其他方式安慰寶貝, 要漸漸地使寶貝感受到這樣一個觀念:人是需要愛護的。
2、把尊敬長輩的禮貌用語融入日常生活中
例如, 早上起床以後, 如果爺爺奶奶準備好了早餐, 教育寶貝有禮貌地向老人打招呼:“奶奶, 早上好!”“謝謝爺爺!”“再見, 爺爺奶奶!”出門在外的時候, 給寶貝提一個總的要求:任何時候任何地點, 只要是你認識的叔叔阿姨,
Advertisiment
都要有禮貌地說一聲“叔叔阿姨好!”同時還要教育他:如果叔叔阿姨沒有朝你這個方向看, 可能是他正在忙自己的事情, 你就可以不打招呼了;如果這個時候打招呼, 反而有可能打擾叔叔阿姨。 這不但鍛煉寶貝尊敬長輩、講禮貌的好習慣, 還培養寶貝根據場合靈活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

3、跟寶貝議論其他人尊敬長輩的行為
成人和孩子都有一個特點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 而不善於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 像尊敬長輩這樣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 因為它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小事中, 很容易被人忽視。 父母與寶貝一起外出的時候, 如果發現其他寶貝有什麼好的或者不好的表現, 父母隨便加一兩句評價就對寶貝有教育作用:“剛才那個寶貝不錯,他知道怎樣尊敬長輩。”“剛才那個寶貝我不喜歡,這麼大了還不會尊敬長輩。”這些隨機教育都會對寶貝有積極的滲透和影響作用。如果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看到相關的行為也可以有意識地加以評價和引導。
4、教育孩子體諒和關心長輩的狀況
長輩身體不好,要教育寶貝學會問候,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爺爺奶奶吃藥。有時候爸爸媽媽比較疲勞,寶貝卻沒有“眼色”,還叫爸爸媽媽做這做那,或者問這問那,爸爸媽媽要明確地告訴寶貝:“我現在很累,想休息一會兒,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總是叫我。”很有必要給寶貝提出這樣明確的要求,教育他學會觀察和體諒別人,在給別人減少麻煩的過程中學習尊敬長輩的行為習慣。
5、日常生活照顧中減少包辦代替行為
寶貝需要成人的關照和愛護,但是成人不能有過多的包辦代替。如果成人什麼都替寶貝想好了,什麼都替他做好了,他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不認為長輩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珍惜和感謝的,就很容易產生不尊敬長輩的行為表現。例如,有的寶貝發現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不吃飯,讓家裡人給他出去再另外買吃的,父母說今天先湊合著吃,明天再買,寶貝不願意。這時候至少可以有兩點要教育寶貝:一方面,你事先沒說要吃什麼,現在臨時想出來的主意,在該吃飯的時候讓爸爸媽媽餓著肚子給你重新買,你考慮到別人的需要了嗎?另一方面,既然飯菜已經做好了,就應該先吃下去,否則就是不太尊重做飯人的勞動了。

6、給孩子提供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
總是依賴說教有時容易引起寶貝的反感,大人看見相關的電影、電視、書籍、文章都可以讓寶貝看看。文藝作品有避免說教卻能深深地打動人的功能,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是更需要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來幫助理解和消化,加強記憶。因此,父母可以到書店有意識地收集這方面的內容,為寶貝提供具體的學習資源。
7、不在寶貝面前說其他家長的壞話
寶貝還沒有判斷能力,別人說什麼、做什麼,他也跟著學說什麼、學做什麼。如果你對其他家長成員有意見,千萬不要借寶貝的話題說話,更不宜直接“教唆”寶貝。如果丈夫回來晚了,媽咪對寶貝說:“爸爸心裡沒這個家了,爸爸不喜歡寶貝了。”這樣“含沙射影”不但刺激了丈夫,長此以往對寶貝也是一個不良暗示。不要以為寶貝聽不懂哦,他可是一個小人精,你的語氣、眼神和態度都在向他傳達真實的資訊。
(實習編輯:朱清銀) 父母隨便加一兩句評價就對寶貝有教育作用:“剛才那個寶貝不錯,他知道怎樣尊敬長輩。”“剛才那個寶貝我不喜歡,這麼大了還不會尊敬長輩。”這些隨機教育都會對寶貝有積極的滲透和影響作用。如果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看到相關的行為也可以有意識地加以評價和引導。
4、教育孩子體諒和關心長輩的狀況
長輩身體不好,要教育寶貝學會問候,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爺爺奶奶吃藥。有時候爸爸媽媽比較疲勞,寶貝卻沒有“眼色”,還叫爸爸媽媽做這做那,或者問這問那,爸爸媽媽要明確地告訴寶貝:“我現在很累,想休息一會兒,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總是叫我。”很有必要給寶貝提出這樣明確的要求,教育他學會觀察和體諒別人,在給別人減少麻煩的過程中學習尊敬長輩的行為習慣。
5、日常生活照顧中減少包辦代替行為
寶貝需要成人的關照和愛護,但是成人不能有過多的包辦代替。如果成人什麼都替寶貝想好了,什麼都替他做好了,他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不認為長輩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珍惜和感謝的,就很容易產生不尊敬長輩的行為表現。例如,有的寶貝發現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不吃飯,讓家裡人給他出去再另外買吃的,父母說今天先湊合著吃,明天再買,寶貝不願意。這時候至少可以有兩點要教育寶貝:一方面,你事先沒說要吃什麼,現在臨時想出來的主意,在該吃飯的時候讓爸爸媽媽餓著肚子給你重新買,你考慮到別人的需要了嗎?另一方面,既然飯菜已經做好了,就應該先吃下去,否則就是不太尊重做飯人的勞動了。

6、給孩子提供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
總是依賴說教有時容易引起寶貝的反感,大人看見相關的電影、電視、書籍、文章都可以讓寶貝看看。文藝作品有避免說教卻能深深地打動人的功能,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是更需要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來幫助理解和消化,加強記憶。因此,父母可以到書店有意識地收集這方面的內容,為寶貝提供具體的學習資源。
7、不在寶貝面前說其他家長的壞話
寶貝還沒有判斷能力,別人說什麼、做什麼,他也跟著學說什麼、學做什麼。如果你對其他家長成員有意見,千萬不要借寶貝的話題說話,更不宜直接“教唆”寶貝。如果丈夫回來晚了,媽咪對寶貝說:“爸爸心裡沒這個家了,爸爸不喜歡寶貝了。”這樣“含沙射影”不但刺激了丈夫,長此以往對寶貝也是一個不良暗示。不要以為寶貝聽不懂哦,他可是一個小人精,你的語氣、眼神和態度都在向他傳達真實的資訊。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