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會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也很有必要

很多家長對“魔鬼”這個詞頗為忌憚, 其實“魔鬼”的定義在某個概念範疇裡, 我們理解為“磨難”。 對於孩子來說, 它是可怕的、恐懼的、不想去招惹的;然而對於家長來說, 必須理智地認同它是無可避免的。 既然是非人力可以阻攔的, 不如在它到來之前, 把我們的孩子鍛煉成“鋼筋鐵骨”, 足以和它抗衡。

小時候特別火的一個節目叫《正大綜藝》, 介紹一間學校對小學生進行死亡教育, 教會孩子認識棺材、墓碑, 甚至是骨灰, 教他們正視死亡這件事。 我父親對這個環節反應很大, 痛斥他們神經病, 嚇壞孩子, 叫我不要繼續看下去。

Advertisiment

是的, 這就是我父親的過度保護, 在我對死亡這件事情充滿好奇, 有求知欲望的時候, 阻斷了可怕真相對我的驚嚇。 但是這樣的做法真的可以保護我一生嗎?後來我出國求學, 第一次直接面對死亡這個其實很常見的事情時, 我的反應過度, 因為它給我的驚嚇大於常人, 心裡留下很深的陰影, 這應該是父親始料不及的。 他本能地對我啟用了防護罩, 但是那個防護罩並沒有一直隨我成長, 沒有陪我踏出國門。

當我遇到“魔鬼”的時候, 它沒有保護到我

在我自己有了兩個可爰的小朋友之後, 我堅決地把孩子交給了我們所懼怕的“魔鬼”。 大人的觀念裡, 孩子們是可爰的、懵懂的, 是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 但是, 家長們,

Advertisiment
當你們勇敢地放開孩子, 讓他們去直迎磨難的時候, 他們的小宇宙爆發出來的能量, 是超乎我們想像的。

原來, 孩子們的能量遠遠大於我們所以為的

兒子5歲的時候, 機緣巧合參加錄製了一個當時非常火的兒童行動類紀實節目, 這個節目讓我們全家都受益良多。 5歲的孩子, 和一個同年齡的小夥伴隻身從自己從小成長的城市出發, 到另一個城市尋找早已隱身好的媽媽。 這兩個小傢伙僅僅依靠身上的一點零錢和一張討喜的嘴巴, 到處求助, 一步步找到尋找媽媽的方法。

那天拍攝氣溫高達41℃, 兩個孩子在烈日下步行, 這是平時習慣空調的孩子們沒有經歷過的。 經過一天的奔波周折, 孩子們疲憊至極, 在半夜抵達以為的目的地,

Advertisiment
才發現找錯地方了。 一連串的打擊, 孩子們沒有挫敗, 決定找個酒店入住, 第二天精神抖擻地繼續尋找媽媽的蹤跡。

當兒子準確找到我們的藏身之地時, 小臉上滿是汗水、污漬, 這和平時精緻造型的帥小夥截然不同, 但是依然帥氣無比, 因為自信的光芒遠遠超越了平時藏匿在媽媽身邊的乖巧可爰。

旅行讓兒子的戰鬥指數飆升

一次旅行讓兒子迅速成長, 也讓我堅定了 “為難”他的決心。 後來在他的成長軌跡裡經常可以看到媽媽出的各種難題、各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我對兒子過於嚴厲, 然而每次經過“為難”的洗禮, 兒子的戰鬥指數就會精進一級, 性格也就越發開朗。 天生樂觀的兒子開始喜歡享受各種各樣、幹奇百怪的“為難”,

Advertisiment
嘗試在“為難”中照顧媽媽和妹妹, 這些都是他日後錚錚鐵骨的堅實基礎。

“魔鬼”不可怕, 等到孩子長大成人, 具有獨立生存能力的時候, 小時候所謂的“魔鬼”會是他們最難忘, 也是最感恩的回憶。 事實上, 可怕的是住在大人心裡的魔鬼, 因為它會影響大人對孩子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 正視魔鬼, 接納並把孩子交給它, 也許魔鬼和天使就是一線之間, 跨越這一線距離的是我們對孩子的信任和肯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