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你認識鵝口瘡與奶塊的區別

鵝口瘡一種常發生于新生兒、嬰兒期寶寶身上的口腔疾病。 當你發現寶寶好好的突然之間害怕吃奶、一餵奶就哭泣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有可能是鵝口瘡疼痛引起寶寶不適而哭鬧。

鵝口瘡的症狀通常表現為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 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 又叫雪口。

什麼讓寶寶患上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 又稱口腔念珠菌病。 事實上, 黴菌常見於身體很多地方, 但是很少會引發疾病, 甚至在超過半數的成年人中, 口腔中都有念珠菌的存在, 並且大多情況下並不會造成大問題。

Advertisiment

但由於新生寶寶自身抵抗力弱, 需要其他人照顧, 因此通常都是因為交叉感染來的白色念珠菌導致發生鵝口瘡, 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多由於乳具消毒不嚴, 乳母乳☆禁☆頭不潔或餵奶者手指污染所致, 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 或見於腹瀉、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 在新生兒室中可引起流行。

寶寶找原因:

1.身體抵抗力還不夠強大。 新生寶寶的口腔黏膜嬌嫩, 抵抗力弱, 稍有擦損, 都會使病菌有機可乘, 侵入寶寶的傷口繼發感染。

2.盲目用藥。 現代醫學證實, 嬰幼兒患鵝口瘡還與長期、盲目使用廣譜抗生素、類固醇藥物有關, 造成嬰幼兒體內正常菌群的紊亂。

衛生習慣找原因:

Advertisiment

1.乳☆禁☆頭不潔或餵養者的手指伸入寶寶口腔內導致感染。 媽媽的內衣、手部的觸摸、毛巾等等都會是造成媽媽乳☆禁☆頭不潔的根源。 而用手指觸摸寶寶的口腔, 則會將致病菌直接帶入寶寶口腔。

2.帶菌的醫護人員或衛生條件不達標的育嬰室, 都有可能造成寶寶感染致病菌。

3.忽略用品的清潔消毒。 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這些和寶寶時刻親密接觸的物品, 如果沒有做到及時的清潔和消毒, 就有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源。

4.忽略寶寶的口腔清潔。 寶寶喝完奶後, 須做口腔清潔的工作。 否則存留在寶寶口腔內的奶汁也會因長時間變質導致病菌滋生。

鵝口瘡與奶塊的區別

鵝口瘡與奶塊有點相似, 不過只要細心觀察, 便能弄清是鵝口瘡還是奶塊了。

Advertisiment

寶寶吃奶後, 口腔內會殘留奶液, 如果沒有及時清潔, 會形成奶塊, 這與鵝口瘡有一些相似, 對缺乏經驗的新手父母來說, 區別它們的辦法就是:用濕棉簽輕輕擦拭, 白色塊狀物消除, 是奶塊;假如擦除困難, 或擦除後會留有紅色創口, 則表示寶寶患了鵝口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