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你與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要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 與孩子的溝通, 是與孩子心靈的碰撞。 如與孩子間沒有建立好平等關係, 孩子不但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還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影響, 則得不到孩子的信任。

【教子現場】

司菁菁跟同學打架了, 一身是傷地回到家。 司菁菁的父母把她拉到一邊, 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她打了一頓, 然後才問她為什麼跟別人打架。 司菁菁人小脾氣擰, 不管父母怎麼問, 就是一聲不吭。 司菁菁的父母看著孩子不說話就生氣了, 又把司菁菁罵了一頓。

第二天, 媽媽接司菁菁放學, 去得有點晚了,

Advertisiment
回家的路上, 媽媽邊走邊問:“今天怎麼不高興啊?”司菁菁回答:“不理你!”媽媽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後來, 又有好幾次類似的事情發生, “不告訴你”、“不想說”就成了司菁菁的口頭禪。

【專家解析】

溝通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 父母想與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和孩子進行溝通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溝通父母可及時發現、瞭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以正確的方法給予引導, 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有利。

在家庭中, 親子關係較好,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順暢, 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動地學習、上進。 相反, 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 不管父母怎樣教育, 結果都是“恨鐵不成鋼”。 並不是孩子笨, 而是孩子有心結, 親子溝通的障礙導致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Advertisiment
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媽媽, 就是不善於跟孩子進行溝通。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孩子在想什麼?面臨怎樣的問題?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 在這個盒子裡, 有動物, 有人物, 有夢境, 有情緒, 雜亂無章地塞在裡面。 如果不經常打開來看看, 有一天當你不經意地打開時, 也許會從裡面跑出來一隻老鼠, 嚇你一大跳。 ”成功的父母, 能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並成功地引導孩子的思想。 這樣的父母, 不僅能達到引導孩子行為的目的, 還可以教養出有主見的孩子。

孩子的心裡總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如今的社會, 也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瞭解外界資訊的途徑:報紙雜誌、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等,

Advertisiment
所以現在的孩子無論是生理方面, 還是心理方面, 都很早熟。 可是孩子還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分辨能力, 這時, 就非常需要父母為他們指點迷津, 釋疑解惑。

與孩子溝通之前, 父母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和孩子溝通, 溝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事實上, 父母和孩子溝通, 是為了促進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在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上, 去教育孩子, 激勵孩子, 幫助孩子實現理想。 從這個意義上說, 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就等於教育成功了一半。

父母與孩子要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 與孩子的溝通, 是與孩子心靈的碰撞。 如與孩子間沒有建立好平等關係, 孩子不但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還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影響, 則得不到孩子的信任。

Advertisiment

【建議父母的妙招】

溝通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 畢竟父母與孩子在年齡、心理、思想及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相互理解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過於急躁, 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只有掌握與孩子交談的藝術, 做孩子的朋友, 才能使兩代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支招一:尊重孩子, 蹲下來同孩子講話

方法示例

胡煙芬有一對可愛的兒女。 一天, 當一家人一同去超級市場時, 四歲的兒子羅非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 胡煙芬在車門口蹲下來, 兩隻手握住兒子的雙手, 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兒子, 誰先坐進汽車並不重要的, 對嗎?”羅非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 鑽進了汽車並挨著姐姐坐下了。

又有一次,

Advertisiment
大家一起去公園玩, 羅非和姐姐跑跑跳跳, 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 不小心絆了一跤, 眼淚在他的大眼睛裡滾動著, 馬上要流出來了。 這時, 胡煙芬又很自然地蹲下來, 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 絆一下是沒關係的, 對嗎?”這時, 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 然後自己玩去了。

胡煙芬談起自己的教育方式時說:“在我小的時候, 我的父母親就是這樣同我們說話的。 我們認為, 孩子也是獨立的人, 只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 所以我們應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

操作提示

父母蹲下來, 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 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 體現了成人對孩子的事情認真又親切的態度。 同時, 父母可以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孩子, 而不是居高臨下地大聲呵斥。

這樣能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是受到尊重的人,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與合作精神,也能幫助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同時為孩子創造了樂於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聽而不聞或產生逆反心理。這雖是一種很具體的教育方法,卻體現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關係的教育觀念,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準。

支招二: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方法示例

王強向媽媽說高興的事,媽媽會產生共鳴,例如王強告訴媽媽他在學校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媽媽會稱讚他說“噢,真棒,下次你會做得更好”;王強向媽媽訴說不高興的事,媽媽會讓他盡情地宣洩,並表示同情。例如當王強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跟同學打架了,還吃了虧,非常氣憤地說明天要怎樣報復時,媽媽會讓他對著他的娃娃練一通拳擊,然後說“打人也會手痛的吧,明天你告訴老師,請求老師的幫助吧”;當王強向媽媽說著她不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在她很忙的時候,媽媽也會捺著性子聽,還不時地用“嗯”、“噢”、“是嗎”等詞語,表示自己在認真地傾聽,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這樣,不僅使王強更樂意向媽媽傾訴,而且提高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操作提示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當孩子要與父母溝通時,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我重視的,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一切。如果父母這樣做了,孩子一定會對父母說出他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話。

父母與孩子要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與孩子的溝通,是與孩子心靈的碰撞。如與孩子間沒有建立好平等關係,孩子不但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還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影響,則得不到孩子的信任。

支招三:用愛溫暖孩子的心靈

方法示例

孔凡江最近不知道為什麼,情緒總是很不好。父母說什麼他都不愛聽,叫他做什麼他也不願去做,而且不說明緣由。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媽媽想到孩子可能有了什麼煩心事,也可能是處於叛逆期,所以沒有對孩子盲目批評,而是放下父母居高臨下的架子,與孩子心平氣和地談心,說:“兒子,最近有什麼事嗎?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媽媽都會與你一起分擔的。”

孔凡江看到媽媽這樣對待自己的暴躁,感動地說:“媽媽,我就是沒有原因地心煩,沒有別的事,你不用擔心。這些天對你們的態度不好,請原諒。”孔凡江的媽媽聽兒子這樣說,知道兒子是處於青春成長期,於是給兒子講起了自己那時的情況,並告訴兒子:這個時期人人都有,很快就會過去的。鼓勵兒子多參加活動,合理發洩自己的情緒。孔凡江在媽媽溫馨話語的鼓勵下,很快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又變回以前那個乖巧的孩子,並且比以前更懂事,更體貼父母了。

操作提示

愛是陽光,能喚醒沉睡的種子;愛是雨露,能滋潤乾涸的心田。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愛,就像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愛則不能稱之為教育。”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雙手為孩子構築一個愛的池塘,用愛來溫暖孩子的心靈。當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由衷的讚揚,能夠給孩子快樂;當孩子缺乏自信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最好的鼓勵,能給孩子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無限的溫暖;甚至當孩子調皮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無聲的批評和無形的約束。

支招四:孩子的事情要跟孩子協商

方法示例

郝紅霞是個美麗的小女孩,乖巧聽話,人見人愛。郝紅霞雖然聽話,但也有自己的主見,之所以很少與父母的意見相左,表現得聽話懂事,是因父母對與她有關的事情,都與她平等商量,所以每一件事情都進行得很順利。

一次,爸爸想給郝紅霞報興趣班,就同郝紅霞商量道:“爸爸看很多孩子都報了興趣班,也想給你報一個,你是怎麼想的?”郝紅霞搖搖頭說:“我不想報,報了興趣班就沒有時間玩了。”“不會的,爸爸幫你報一個你喜歡的、能在其中體驗到快樂的興趣班,不是報很多的班,你看呢?”郝紅霞聽爸爸這樣說,低頭想了一會兒,高興地說:“行啊,我喜歡唱歌,你給我報個歌唱班吧。”就這樣,爸爸與郝紅霞把這件事情確定了下來。

郝紅霞的父母經常這樣,有關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與孩子商量,從不勉強孩子做她不樂意做的事,所以孩子都很樂意去做,並且完成得都很出色。

操作提示

父母若想讓孩子聽話,使用暴力或者命令的方式,都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只有蹲下來,與孩子商量,聽取孩子的意見與看法,才能取得孩子的認可,孩子對父母要求的事情才能夠愉快地完成。

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是溝通的第一步,只有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尊重、相處的平等,孩子們才會放下對父母高高在上形象的畏懼,就能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

而不是居高臨下地大聲呵斥。

這樣能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是受到尊重的人,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與合作精神,也能幫助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同時為孩子創造了樂於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聽而不聞或產生逆反心理。這雖是一種很具體的教育方法,卻體現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關係的教育觀念,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準。

支招二: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方法示例

王強向媽媽說高興的事,媽媽會產生共鳴,例如王強告訴媽媽他在學校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媽媽會稱讚他說“噢,真棒,下次你會做得更好”;王強向媽媽訴說不高興的事,媽媽會讓他盡情地宣洩,並表示同情。例如當王強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跟同學打架了,還吃了虧,非常氣憤地說明天要怎樣報復時,媽媽會讓他對著他的娃娃練一通拳擊,然後說“打人也會手痛的吧,明天你告訴老師,請求老師的幫助吧”;當王強向媽媽說著她不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在她很忙的時候,媽媽也會捺著性子聽,還不時地用“嗯”、“噢”、“是嗎”等詞語,表示自己在認真地傾聽,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這樣,不僅使王強更樂意向媽媽傾訴,而且提高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操作提示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當孩子要與父母溝通時,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我重視的,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一切。如果父母這樣做了,孩子一定會對父母說出他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話。

父母與孩子要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與孩子的溝通,是與孩子心靈的碰撞。如與孩子間沒有建立好平等關係,孩子不但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還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影響,則得不到孩子的信任。

支招三:用愛溫暖孩子的心靈

方法示例

孔凡江最近不知道為什麼,情緒總是很不好。父母說什麼他都不愛聽,叫他做什麼他也不願去做,而且不說明緣由。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媽媽想到孩子可能有了什麼煩心事,也可能是處於叛逆期,所以沒有對孩子盲目批評,而是放下父母居高臨下的架子,與孩子心平氣和地談心,說:“兒子,最近有什麼事嗎?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媽媽都會與你一起分擔的。”

孔凡江看到媽媽這樣對待自己的暴躁,感動地說:“媽媽,我就是沒有原因地心煩,沒有別的事,你不用擔心。這些天對你們的態度不好,請原諒。”孔凡江的媽媽聽兒子這樣說,知道兒子是處於青春成長期,於是給兒子講起了自己那時的情況,並告訴兒子:這個時期人人都有,很快就會過去的。鼓勵兒子多參加活動,合理發洩自己的情緒。孔凡江在媽媽溫馨話語的鼓勵下,很快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又變回以前那個乖巧的孩子,並且比以前更懂事,更體貼父母了。

操作提示

愛是陽光,能喚醒沉睡的種子;愛是雨露,能滋潤乾涸的心田。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愛,就像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愛則不能稱之為教育。”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雙手為孩子構築一個愛的池塘,用愛來溫暖孩子的心靈。當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由衷的讚揚,能夠給孩子快樂;當孩子缺乏自信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最好的鼓勵,能給孩子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無限的溫暖;甚至當孩子調皮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無聲的批評和無形的約束。

支招四:孩子的事情要跟孩子協商

方法示例

郝紅霞是個美麗的小女孩,乖巧聽話,人見人愛。郝紅霞雖然聽話,但也有自己的主見,之所以很少與父母的意見相左,表現得聽話懂事,是因父母對與她有關的事情,都與她平等商量,所以每一件事情都進行得很順利。

一次,爸爸想給郝紅霞報興趣班,就同郝紅霞商量道:“爸爸看很多孩子都報了興趣班,也想給你報一個,你是怎麼想的?”郝紅霞搖搖頭說:“我不想報,報了興趣班就沒有時間玩了。”“不會的,爸爸幫你報一個你喜歡的、能在其中體驗到快樂的興趣班,不是報很多的班,你看呢?”郝紅霞聽爸爸這樣說,低頭想了一會兒,高興地說:“行啊,我喜歡唱歌,你給我報個歌唱班吧。”就這樣,爸爸與郝紅霞把這件事情確定了下來。

郝紅霞的父母經常這樣,有關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與孩子商量,從不勉強孩子做她不樂意做的事,所以孩子都很樂意去做,並且完成得都很出色。

操作提示

父母若想讓孩子聽話,使用暴力或者命令的方式,都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只有蹲下來,與孩子商量,聽取孩子的意見與看法,才能取得孩子的認可,孩子對父母要求的事情才能夠愉快地完成。

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是溝通的第一步,只有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尊重、相處的平等,孩子們才會放下對父母高高在上形象的畏懼,就能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