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你幫助寶寶戰勝恐懼心理

兒童產生恐懼感是正常現象。 孩子的年齡不同, 恐懼的物件也不同, 家長應根據具體情況, 説明孩子緩解恐懼心理。

寶寶3種典型的恐懼心理
一、怕生
一般來說, 6個月大的孩子已經認識自己的媽媽了, 並和媽媽建立起了依戀的感情。 到7個月左右, 孩子不僅能識別陌生人, 還會害怕陌生人, 尤其害怕男性。 其實, 這種“怕生”的自然表現也是孩子自我保護本能的一部分。 建議不要讓孩子總是待在家裡, 要經常帶他外出, 接觸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 給孩子創造接觸更多人的機會。 此外, 應尊重孩子的感受, 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和陌生人親近,
Advertisiment
如被抱、被親等, 讓孩子在他自己感覺安全的距離內和他人交往。
二、害怕陌生事物
有時孩子害怕的東西在成人看來十分可笑, 如一只會搖頭唱歌的娃娃, 甚至是媽媽戴了墨鏡的樣子。 研究發現, 完全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物品都不會讓實驗的動物感到害怕, 但中等陌生程度的物品則會激起動物的恐懼, 因為熟悉意味著安全, 而完全陌生的事物因為不瞭解反而不被對方引起關注。 但中等程度的陌生, 既可能被識別又與以往的經驗不同, 最容易引發孩子的恐懼心理。 建議讓一件事物從陌生逐漸變成熟悉, 就不會讓孩子害怕了, 例如娃娃擺在房間裡讓孩子逐漸熟悉, 然後再讓娃娃發出聲音,
Advertisiment
孩子就不會害怕了。 父母還可以主動示範玩娃娃, 讓孩子知道娃娃並不危險, 孩子就會從父母的態度中消除害怕的心理。
三、對黑夜恐懼
怕黑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為要和父母分房睡覺;還有的可能是孩子經歷了精神創傷, 表現為怕黑。 父母應根據不同的原因, 採取不同的措施。 建議如果孩子是因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 可以儘量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 例如逐漸縮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時間, 直到孩子適應。 另外, 父母要經常告訴孩子自己很愛他, 給他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因為想像而產生恐懼, “素材”大多來自電視, 要儘量讓孩子看內容和他日常生活更接近的節目, 臨睡前儘量選擇閱讀等安靜的活動,
Advertisiment
父母還可以對孩子解釋, 讓孩子理解想像和現實的區別;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活變動而產生怕黑心理, 父母應給予孩子更多的親情;如果是出於創傷性事件導致孩子經常恐懼, 那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士進行心理輔導了。

兒童恐懼的內容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加會有所不同。
6-10個月的嬰兒害怕陌生人。 陌生的面孔會使嬰兒感到不安。 8-12個月的嬰兒最怕被遺棄, 他們並不明白消失的父母很快會回來。 所以這一階段父母應避免長時間與孩子分開或忽然不辭而別。
2-3歲時, 孩子很可能害怕黑暗和蒙上黑布的臉。 這時的孩子已能觀察他人的面部表情, 當這些表情變化消失時, 他們就會感到不安。 4歲左右的孩子感情特別脆弱,
Advertisiment
一點不舒服便會大驚小怪。
到了學齡階段, 各種害怕心理都可能產生, 如:怕雷電、流血、兇惡的動物、恐怖的電影鏡頭等。
首先,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感的方法很多, 傳授科學知識, 教孩子正確認識各種自然和生活現象, 是一種最好的辦法。 告訴孩子他所恐懼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麼。 比如孩子害怕打雷, 就可以告訴孩子雷電是怎樣形成的, 距離我們有多遠, 怎樣避免雷電的傷害等等, 這樣就可能減輕或消除孩子對雷電這種自然現象的恐懼。
第二, 父母的示範作用對消除孩子的恐懼也非常有幫助。 如果媽媽總是對一些事物大驚小怪, 表現出畏懼的樣子, 就會使孩子對那些事物也充滿恐懼;如果媽媽鼓勵孩子並親自去嘗試一些事情,
Advertisiment
孩子也會從中得到勇氣, 打消恐懼。
第三, 不要強迫孩子否認或掩飾自己的恐懼感。 5-8歲的兒童有時會隱藏自己的恐懼心理, 心理學家認為, 這時應該安慰孩子, 告訴他“很多像你這麼大的孩子都會害怕, 這很正常。 ”不要讓孩子為此而感到難為情, 然後再幫他消除這種恐懼心理, 更不能因孩子害怕而譏笑或懲罰他。
第四, 儘管兒童產生恐懼感是正常現象, 但還是不要讓孩子接受過多的不良刺激。 驚嚇和恐怖不僅影響孩子睡眠, 嚴重時還會導致精神障礙。 因此, 不要帶太小的孩子去氣氛陰鬱或有可能產生突然刺激的場所, 如一些驚險刺激類的遊樂場所、火葬場、墓地等。 更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讓孩子觀看充滿暴力、血腥及描寫妖魔鬼怪的影視作品, 以免對孩子產生不良刺激。

此外,父母還應警惕孩子是否承受過重的精神壓力。應確實瞭解孩子的恐懼感是否與他的年齡相符,是否厭食、厭學、失眠等等,如果有這些反常情況,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這樣的孩子有可能需要醫生的説明。
這裡,列出家長教育孩子的不正確和錯誤的做法,以便引以為戒!
1、嚇唬。經常對孩子說“再不聽話,大灰狼會來抓你!”這樣做雖然能一時管住孩子,但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2、定論。“這孩子就是膽小,一點也不勇敢。”聽多了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膽小的。
3、過度保護。孩子雖然需要保護,但如果做什麼事都有很多人照顧著,一有問題父母立刻會替他打點,時間長了也會變得膽小。
4、缺乏保護。如果帶孩子去游泳,不給孩子充分的適應時間就逼著孩子下水,結果反而會讓孩子因為怕水而不想學游泳。
(實習編輯:朱小丹) 以免對孩子產生不良刺激。

此外,父母還應警惕孩子是否承受過重的精神壓力。應確實瞭解孩子的恐懼感是否與他的年齡相符,是否厭食、厭學、失眠等等,如果有這些反常情況,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這樣的孩子有可能需要醫生的説明。
這裡,列出家長教育孩子的不正確和錯誤的做法,以便引以為戒!
1、嚇唬。經常對孩子說“再不聽話,大灰狼會來抓你!”這樣做雖然能一時管住孩子,但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2、定論。“這孩子就是膽小,一點也不勇敢。”聽多了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膽小的。
3、過度保護。孩子雖然需要保護,但如果做什麼事都有很多人照顧著,一有問題父母立刻會替他打點,時間長了也會變得膽小。
4、缺乏保護。如果帶孩子去游泳,不給孩子充分的適應時間就逼著孩子下水,結果反而會讓孩子因為怕水而不想學游泳。
(實習編輯:朱小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