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摸咪咪、啃胳膊、揪耳朵,熊孩子的睡前小動作我真是受夠了!

C媽, 自從斷了奶之後, 寶寶就養成了摸著“咪咪”睡覺的習慣, 怎麼都改不了, 咋辦?

我家的每天睡覺非要揪著人耳朵…

我家的非要抓著頭髮….

我家的要摳著肚臍….

“睡前癖好”哪家強?

熊孩子們, 你們的花樣還能再多點嗎!!!

這些小動作, 說起來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 當娘的, 想當初喂都喂過來了, 如今被摸摸還摸不得了?

但是, 誰當過安撫物誰知道啊, 想換個姿勢不行、想去個廁所不行、夜醒摸黑都不能被放過, 這經歷…

容我先做個悲傷的表情。 。 。

更要命的是:反反復複戒不掉!

那些被揪頭髮、拽耳朵的媽媽表示為娘還!能!挺!住!

Advertisiment

但那些被摸“咪咪”的老媽子們卻已紛紛表示, 再這麼摸下去, 老娘真特麼要被逼成“性冷淡風”了。

為什麼這麼多的寶寶都有小癖好?

(是的, 在通往尼姑庵的這條路上, 你從來都不孤單。 )

1、親子依戀期的正常表現

先別大驚小怪, 也別帶著有色眼鏡看寶寶, 大多數孩子的這種“小癖好”都是依戀期的正常表現。

寶寶在滿足生理需求的情況下, 也需要媽媽的關愛。

嬰兒的時候對媽媽的依戀, 通過吃奶可以得到滿足。

但是斷奶之後, 孩子依然想保持之前的依戀狀態, 就只能轉移為其他方式, 最常見的轉移目標, 自然就是之前的飯碗, 不能吃那就摸摸嘍。

飯碗也摸不得的, 就換胳膊、耳朵、頭髮….

孩子喜歡摸媽媽其實是在享受媽媽在身邊的溫暖。

Advertisiment

2、安全感不足

需求是否得到滿足, 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細心地媽媽會發現, 如果某段時間對孩子的陪伴不夠, 或是某一日日間孩子的情緒有大的波動, 一般臨睡需要被安撫的願望就會更強烈。

CC斷奶之後有段時間也喜歡摟著我胳膊睡覺。

如果我能耐心的陪伴她一個週末, 通常臨睡聽完故事她就能自己睡;

如果某幾天我對她的陪伴明顯減少, 或是睡覺之前對她發了脾氣, 臨睡她就會強烈要求摟胳膊而且入睡異常困難。

如果媽媽們發現寶寶的這些小癖好強烈而頻繁, 且長久沒有變弱的趨勢, 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時陪伴太少, 或是管教太嚴?

3、還沒有獨立入睡的能力

寶寶獨自睡覺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從需要成人陪伴,

Advertisiment
到需要安撫物陪伴, 再到獨立入睡。

入睡前往往是孩子在一天中安全感最低的時候, 很多孩子會抗拒入睡, 需要使用一些自我安撫行為才能讓自己安定下來。

凡是會摸著媽媽的孩子, 幾乎都是沒有獨立入睡能力的孩子, 他們還停留在前兩個階段, 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留住媽媽做自己的安撫物。

所以從小培養良好的入睡習慣和獨自入睡的能力很重要。 否則斷奶了之後孩子也會尋找其它寄託。

原因說完了, 對策自然得有!

首先, 先給媽媽們寬寬心, 如果你的孩子還不到3歲, 那這些行為都是非常正常的。

3歲前正是建立依戀模式和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本身就很重, 而且3歲前寶寶獨立入睡的能力也參差不齊,

Advertisiment
借助一些安撫物幫助入睡也情有可原, 一般3歲後這種小癖好會自然減少。

如果3歲後還一直戒不掉, 或是即便孩子不到3歲但這些小動作已經讓媽媽覺得煩躁和困擾, 尤其是那些, 額, 敏感型媽媽(你們懂得)咱也不能就這麼華麗麗的走成性冷淡風不是?

那麼家長通過一些溝通和引導, 也可以幫助寶寶慢慢糾正。

怎麼幫助你的寶寶?

1、不要強行制止

有的媽媽認為寶寶的這些小動作是不健康、甚至是有心理問題的, 所以採取強行制止的方式。 比如強行握住寶寶的手, 或是在“咪咪”上抹辣椒, 逼迫孩子放棄。

但是強行剝奪, 掠走的都是孩子的安全感。

不會有什麼正面效果, 反而會讓寶寶變得異常焦躁,

Advertisiment
更加難以入睡, 一旦停用, 會變本加厲。

2、循序漸進的暗度陳倉

正確的做法是, 在不干預原有睡前行為的基礎上, 同時引入一種新的安撫方式。

可以是安撫行為, 也可以是安撫物。 比如抹“咪咪”之外加入撫摸她的小手或後背;或者摟胳膊之外, 再給他一個毛絨玩偶。

開始的時候孩子不一定接受, 媽媽們可以幫忙:寶寶喜歡媽媽的胳膊, 是不是軟軟的, 暖暖的?你看這個小兔子, 也是軟軟暖暖的, 我們帶他一起睡好嗎?

也許你從未發覺, 但其實每個寶寶都有一套自己預設的睡前程式, 比如, 刷完牙、洗完早、換上睡衣, 去床上聽故事, 然後摸著媽媽的“咪咪”睡覺。

睡前程式會形成心理暗示:做完這些就要睡覺了。

一旦孩子形成了固定的睡前程式, 就會對其產生依賴。

所以咱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默默將新的安撫形式加入寶寶的睡前程式,讓它和原有的睡前行為並行一段時間,直至寶寶覺得二者不分伯仲。

這個時候媽媽再開始慢慢抽離,比如,哎喲,媽媽尿急,寶寶先抱著小兔子等等我。

每天延長你抽離的時間和次數,直到寶寶能獨自帶著安撫物入睡,你變得可有可無。

如果寶寶之前的安撫動作是吃自己的手,你引入的安撫物是安撫海馬,那等兩者並行一段時間之後,媽媽可以幫寶寶抽離之前的動作。

比如,可以邊讓寶寶聽海馬,媽媽邊握住孩子的手撫摸,逐漸減少他放進嘴裡的次數和時間,直到不在吃手。

3、多一點肌膚之親

對於親密度不足和安全感缺乏的寶寶,媽媽平時要多一些肌膚之親。

入睡前半小時,給寶寶搓搓後背、捏捏胳膊、玩一些手指遊戲、擁抱遊戲,讓孩子有機會跟你有肌膚上的接觸。

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把寶寶抱在懷裡給他讀故事,想想這畫面就親密指數爆棚了有木有!

最後,媽媽們要儘量保持情緒平和,不要大喜大怒,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才能充足而穩定。

C媽說

最初CC摟胳膊的時候,我雖沒強制禁止,但也曾不自覺的使用家長的權威威脅過。

CC睡前必聽故事,為了不讓她摟胳膊,我告訴她,如果摟胳膊就沒有故事聽。

她自然更想聽故事,於是答應了這個條件。

第一天表現很好,講完就睡了。

第二天,故事聽的投入了,手也就不自覺的摟上了,我示意她:摟著我胳膊了。

她說,媽媽我想摟著你胳膊。

OK,我就暫停了繼續講故事。

她趕緊縮回去,一臉犯錯後的自責感,跟我說,講故事就不能摟胳膊,我不摟了,媽媽講吧。

看到她滿眼克制的委曲求全,我才發現,原來威脅孩子比強行禁止更無恥!

腦子裡迅速思考了三件事:摟胳膊真的跟斷奶一樣到了必然不能繼續的時侯麼?這對我的影響有那麼難以接受麼?不能等她入睡能力更強之後給她自動戒掉的機會麼?

3秒鐘我就有了答案,摟吧摟吧,邊摟邊講,反正摟胳膊也不會把我摟成性冷淡,我幹嘛這麼為難孩子?

然後,我就沒再制止過這件事,隨著CC慢慢長大,她也越來越獨立,摟的次數也少了,偶爾還是會摟,但對我們來說都不是負擔,反而在一天喧鬧之後、夜深人靜之時,我們母女最溫馨親密的時刻。

所以,到底要不要糾正寶寶入睡前的自我安撫行為,還是你們娘倆說了算。

如果不覺得是負擔,無需強迫改變。

但如果想糾正,就要耐住性子循序漸進的轉移和替換,而不是強制和威脅。

當然如果已經嚴重到癡迷和成癮的地步,還是不能放任不管,要找到更深層次的原因,然後戒掉,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醫生。

就會對其產生依賴。

所以咱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默默將新的安撫形式加入寶寶的睡前程式,讓它和原有的睡前行為並行一段時間,直至寶寶覺得二者不分伯仲。

這個時候媽媽再開始慢慢抽離,比如,哎喲,媽媽尿急,寶寶先抱著小兔子等等我。

每天延長你抽離的時間和次數,直到寶寶能獨自帶著安撫物入睡,你變得可有可無。

如果寶寶之前的安撫動作是吃自己的手,你引入的安撫物是安撫海馬,那等兩者並行一段時間之後,媽媽可以幫寶寶抽離之前的動作。

比如,可以邊讓寶寶聽海馬,媽媽邊握住孩子的手撫摸,逐漸減少他放進嘴裡的次數和時間,直到不在吃手。

3、多一點肌膚之親

對於親密度不足和安全感缺乏的寶寶,媽媽平時要多一些肌膚之親。

入睡前半小時,給寶寶搓搓後背、捏捏胳膊、玩一些手指遊戲、擁抱遊戲,讓孩子有機會跟你有肌膚上的接觸。

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把寶寶抱在懷裡給他讀故事,想想這畫面就親密指數爆棚了有木有!

最後,媽媽們要儘量保持情緒平和,不要大喜大怒,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才能充足而穩定。

C媽說

最初CC摟胳膊的時候,我雖沒強制禁止,但也曾不自覺的使用家長的權威威脅過。

CC睡前必聽故事,為了不讓她摟胳膊,我告訴她,如果摟胳膊就沒有故事聽。

她自然更想聽故事,於是答應了這個條件。

第一天表現很好,講完就睡了。

第二天,故事聽的投入了,手也就不自覺的摟上了,我示意她:摟著我胳膊了。

她說,媽媽我想摟著你胳膊。

OK,我就暫停了繼續講故事。

她趕緊縮回去,一臉犯錯後的自責感,跟我說,講故事就不能摟胳膊,我不摟了,媽媽講吧。

看到她滿眼克制的委曲求全,我才發現,原來威脅孩子比強行禁止更無恥!

腦子裡迅速思考了三件事:摟胳膊真的跟斷奶一樣到了必然不能繼續的時侯麼?這對我的影響有那麼難以接受麼?不能等她入睡能力更強之後給她自動戒掉的機會麼?

3秒鐘我就有了答案,摟吧摟吧,邊摟邊講,反正摟胳膊也不會把我摟成性冷淡,我幹嘛這麼為難孩子?

然後,我就沒再制止過這件事,隨著CC慢慢長大,她也越來越獨立,摟的次數也少了,偶爾還是會摟,但對我們來說都不是負擔,反而在一天喧鬧之後、夜深人靜之時,我們母女最溫馨親密的時刻。

所以,到底要不要糾正寶寶入睡前的自我安撫行為,還是你們娘倆說了算。

如果不覺得是負擔,無需強迫改變。

但如果想糾正,就要耐住性子循序漸進的轉移和替換,而不是強制和威脅。

當然如果已經嚴重到癡迷和成癮的地步,還是不能放任不管,要找到更深層次的原因,然後戒掉,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醫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