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摒棄育兒老陋習 不再讓家長把屎把尿

很多父母抱怨長大的孩子不聽話的時候, 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 你不但不聽話還......"可想而知, 父母都用”把屎把尿“來訴說自己的辛酸的育兒史。 但殊不知, 父母口中的“把屎把尿”卻會禍害孩子。 震驚了吧!

從小被把屎把尿的後遺症, 測測你有沒有?

問:你平時有便秘的苦惱嗎?

答:有, 經常

問:你長期飽受著痔瘡的困擾嗎?

答:有

問:面臨重要時刻會尿頻、尿急嗎?

答:會

問:睡覺前不上廁所睡不著, 睡前不上廁所會起夜?

答:會

問:出門前要先上廁所、考試前要先上廁所, 所以現在到哪都先看看廁所在哪裡!

Advertisiment

答:會

如果以上症狀您有兩項, 恭喜!你小時候確實經歷過被把屎把尿, 這些就是把屎把尿帶給你的“福利”。

說一說把屎把尿的危害:

1、對寶寶的脊椎不好。

2、對寶寶的括約肌不好, 會讓寶寶可能有尿不會自己尿, 而一把沒尿也會憋出尿

3、對寶寶的心理不好, 你想啊, 本來玩的好好的, 突然被拎起來小便啥的, 還有那麼多噓噓嗯嗯的伴奏, 舒服不?害怕不?

4、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

5、對孩子不尊重

父母習慣給孩子把屎把尿的原因無非就是怕孩子尿身上或尿床上。 這種情況如何應對:

1、1歲以前用紙尿布或紙尿褲。 要勤換。 防止細菌滋生。

2、1歲半以後, 適合進行坐便訓練。

孩子能夠接受排便訓練的前提是:

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

Advertisiment

2.對坐便器和排便產生聯繫;

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一般來說, 寶寶長到一歲半以後, 都能靈活地坐、站、走、蹲、起, 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 加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 所以此時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 可以準備一個適合孩子使用的馬桶, 當孩子表達便意時, 建議他到馬桶那兒去處理, 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馬上排便, 如果孩子做到了, 應表揚;如果反抗, 不要強求孩子。 慢慢地, 孩子就會養成如廁的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