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換個方式教孩子學走路,你不累,孩子學得還快!

週三kelly都會在社區醫院做義務諮詢, 今天看到了一個剛滿周歲的寶寶正在學走路, 他的家長用的是很多家長採用的姿勢:大人彎著腰, 雙手拉著寶寶的大臂。 孩子身體的重量依靠著家長來支撐, 因此他的兩條腿也不太使得上勁, 所以他走得很慢, 也有點笨拙。

孩子嘴角趟著小口水, 胖乎乎真可愛, 兩條腿嘗試著往前邁的樣子, 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小七剛學走路的時光:我拉著她的手、她的小手掌緊緊攥著我的手指, 然後把小腳抬得高高地, 顫顫著小心翼翼往前邁步, 每邁出一小步, 我都能感受到她的那種征服世界的自豪感!

Advertisiment

因為喜歡, 我主動過去和寶寶的家長打招呼。 媽媽Emmy是個性格特別開朗陽光的人, 我嘗試著告訴她有一個幫助孩子練習走路, 同時讓大人不那麼“腰疼”的辦法, 媽媽欣然接受, 我給一旁的奶奶示範了這個竅門, 孩子剛走幾步, 媽媽就在大廳裡叫出來:“天呐, 我感覺他真的走得快多了, 而且很舒服的樣子!”

到底是什麼竅門能一秒鐘促進孩子學習走路?

其實非常簡單:別拉孩子的大臂, 而是握住孩子的雙手。

我當時請媽媽自己感受了一下。 我請她舉起手, 然後從背後拉著她的雙手, 讓她扭一扭身子, 她很容易就做到了;然後我再拉住她的大臂, 讓她扭一扭, “嗯, 有點不舒服。 ”

“其實家長拉著孩子的大臂就是擔心孩子摔跤。

Advertisiment
拉著大臂孩子只要一倒家長馬上能拎住孩子。 ”

“對, 我們這麼做其實也有這個因素。 ”

“這個您不用擔心。 首先, 孩子的海拔很低, 在練習走路的過程中哪怕摔跤也不會像我們大人摔一跤那麼疼;其次, 人類自身能生存下來, 會有很多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能力, 比如在肚子裡第7個月的嬰兒, 在突然下落或聽到巨大聲響的時候, 都會張開腿、手臂、手指、背呈弓形, 頭部後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莫羅反射);學爬期的寶寶, 在爬到床邊的時候, 都會停下來不往前走(視崖實驗);一個沒有處處過度保護的孩子, 到了學走的時候, 他在快要摔倒時會本能地攥住東西或伸出雙手左右搖擺保持平衡, 同時儘量往前撲而不是往後仰。

Advertisiment

“這個方法可以介紹給其他家長嗎?”

“當然可以, 我希望大家都這麼做, 來給孩子一個更自主、更舒適的學步方式。 ”

“但是, 有個前提。 他們的孩子像你的寶寶一樣已經爬得很好。 ”

“孩子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 爬為什麼要放在走之前, 就是因為學習走路需要有平衡能力、四肢協調能力、腰腹力量作為基礎,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 爬行會幫助孩子形成脊柱的自然彎曲, 這樣在走路的過程中能把外界施加給大腦的壓力給緩衝掉。 所以如果爬好了, 孩子摔跤或其它東西對大腦產生的影響其實可以被彎曲的脊柱緩衝掉很多。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詢人體的脊柱, 天生是直條的, 最終通過坐、爬、走一步步的練習, 逐漸形成四個生理彎曲。

Advertisiment
緩衝行動過程中對大腦的壓力。 所以孩子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是不可跨越的。 )

經過寶寶媽媽同意, 附上寶寶回家後走路的圖片, 走得好開心啊~~

“爬的不好的孩子學走怎麼辦?”

“哎, 也許……只能讓他們多爬, 補上, 或者, 只能家長天天彎著腰拉著孩子胳膊咯, 孩子“硬體”不到位, 家長就得遭罪呵呵……”

所以, 如果您的寶寶未開爬, 請鋪好地墊, 為寶寶創造隨時能四肢著地的機會;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學爬, 那就得好好關注下一篇乾貨文章——如何讓寶寶爬得更好!

補充:有些家長就問了:還有個神器叫“學步帶”, 你不造嗎?我造, 但是我不會選擇。 從家長角度來說, 孩子快要摔了, 拽一拽繩子就行, 這和站著牽著一隻小狗沒什麼區別;對於孩子來說,

Advertisiment
這根繩子既是束縛又是保險, 它限制了孩子彎腰、下蹲、改變方向的自由性, 同時也讓孩子對摔倒沒有直接的感覺。 缺乏練習保持平衡的直接經驗, 學走路豈不是在繞彎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