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析幼兒協商時的心態

《解讀》中明確指出:幼兒之間的合作交往是維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條件, 也是獲得健康心理的必要途徑。 3-6歲的學前兒童正處在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 一起生活的同齡群體是培育幼兒健康心理的良好土壤。 在日常的教學、遊戲活動中, 許多教師已注意到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學習。 但因班級人數多, 有些操作、表演活動只能通過選代表的方式來完成。 為了節省時間, 保證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很多老師總是習慣于指定幾個能力較強的幼兒做代表。 這樣做無形中扼殺了其他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Advertisiment
忽略了他們民主、公正、平等、協商等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束縛了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容易導致他們在活動中產生受挫感、麻木感、失落感、嫉妒感等不健康心理。

那麼, 按照幼兒自己的心願, 他們會怎樣選代表呢?筆者設置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合作場景, 探析幼兒在自然狀態下參與協商的心態, 從中尋找指導幼兒合作的有效策略, 力圖為今後更加和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客觀的依據。

合作背景

初春是播種的最佳時機, 我們在大班適時地開展了集體種植活動。 由於班額較多、活動室較小, 所以決定每桌五個小朋友共同種植一盆絲瓜。 在運土、鬆土、選種、挖洞、蓋土等一系列分工合作活動後, 我請每桌自行設計標誌,

Advertisiment
通過協商選出一名代表在標籤紙上畫出來, 貼在花盆上, 便於以後觀察記錄。

協商實錄

第一桌:“代表選出來了嗎?”“我!”“我!”……所有的小手都舉了起來。 “你們自己選出一個代表來吧?”我沒有在此多作停留。

第二桌:“老師, 我們選王凡, 他畫畫最好。 ”三個小朋友同時指著滿臉笑容的王凡。 只是調皮的丁晨叫嚷著:“老師, 我也想畫標籤。 ”“丁晨也想畫, 怎麼辦?”我把問題拋給孩子。 “可以比賽猜謎語。 ”一個孩子出主意。 可王凡不同意:“我也選自己, 我畫畫比丁晨好!”僵持了很久, 還是丁晨退了下來, 因為有同伴對他說:“你畫得不好, 我們不選你。 ”他撅著嘴低下了頭。

第三桌:“我選黃婧, 我看見她的畫經常得三顆星呢。 ”“我選曹雲, 他寫的數字很漂亮,

Advertisiment
我想他畫畫一定也很好。 ”這一桌討論得很熱烈。 “那選誰呢?”我故作為難。 “把他們的繪畫本拿來比一比, 就知道了。 ”五個圓圓的腦袋湊在一起, 認真欣賞、評比這兩個小朋友的作品。 最後, 大家得出結論:“黃婧的五角星多, 就由她來畫標記——彩虹。 ”

第四桌:到這張桌子的時候我看見文文的眼睛紅紅的, 便問她怎麼了。 “她要畫標記, 有兩個小朋友不同意, 她就哭了。 ”文文的同桌告訴我。 “那你們選了誰?”“就選文文吧, 她都哭了。 我媽媽說, 男孩子要讓著女孩子。 ”一個男孩子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餘的同伴點頭表示贊同。

第五桌:“我選劉穎, 她畫畫好。 ”“我也選劉穎, 是她帶來了這個六角型的花盆, 好漂亮!”只有陳傑反對。 我感到好奇:“你想選誰?”“我自己!我畫畫也很好。

Advertisiment
”他自信地說。 “你們同意選陳傑嗎?”其餘四人異口同聲:“不!”“為什麼?”大家七嘴八舌:“他常常欺負我, 我不選他。 ”“他昨天還把我推倒了。 ”“我有時畫得不好, 他笑我。 ”“他老是搶我的水彩筆。 ”……陳傑不吱聲了。 “老師相信, 陳傑知道今後該怎麼做了。 ”我用目光鼓勵著這個調皮的男孩。

第六桌:這一桌我已經經過兩次了, 可每次都沒能達成統一意見。 當我再次轉到這裡時, 只聽到一個女孩子正指責對面兩個同伴:“你們只顧你們自己。 只有選出一個代表來, 我們才能做標籤呢。 ”原來, 他們選擇的對象已經鎖定在平時待人友好的王凱和小羽身上。 “誰同意王凱?”三隻小手舉起來。 “誰同意小羽?”兩隻小手舉起來了。 我也覺得左右為難。 “老師,

Advertisiment
應該是我畫, 同意我的人多。 ”王凱勇敢地直視著我。 “小朋友, 你們認為呢?”我為王凱叫好的同時再次徵求幼兒的意見。 “同意, 就選王凱吧。 ”關鍵時刻連小羽也投了贊成票。

活動反思

做標籤對於幼兒來說是一項較新穎的活動。 標籤紙上有醒目的方框, 撕開後直接就能粘貼, 這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 剛開始選代表的時候, 只聽見“我!”“我!”的叫嚷聲此起彼伏, 小朋友們都希望選自己, 而且習慣性地用渴求的目光看著我, 希望老師來指定, 這與平時“老師說了算”的思維定式有關。 這種定式力量之大, 使所有的孩子都沒有領會“自己選代表”的真正內涵, 仍被動地把選擇權還給老師。 我為這種力量震驚:長此以往, 孩子就會唯老師是從, 難以形成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同時我也更深切地體會到教學改革應落在實處:細節處見真諦!

在巡迴觀察指導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再次明確協商的任務:選出一個代表來畫標籤。通過提醒,幼兒對代表的選擇也有了一定的指向性:要選出繪畫水準較好的同伴。活動中小朋友們都能圍繞這個主題來討論,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協商的心態一覽無遺:

1.選繪畫出色的小朋友——凸現客觀公正的心態

同桌的幼兒整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間非常瞭解。他們純真而沒有心機,雖然在評價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點“小主意”,但他們還是能比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伴。所以在同一組中,如果有在繪畫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的幼兒,那麼選代表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如果同一組中有兩個這樣的“種子”選手,就要進行一番比較才能確定最後的人選。幼兒運用了比繪畫成績、猜謎語、猜拳、舉手表決等多種解決策略。這些方法看似孩子氣,卻顯示了孩子的智慧,顯示了孩子心目中的公平。

2.選表現特別的小朋友——凸現善良真誠的心態

有的組裡沒有繪畫特別出色的幼兒,大家旗鼓相當,選代表沒有明顯的物件,許多偶然因素就決定了“代表”的產生。選擇的過程中一眼可以看出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善良而具有同情心,真誠而具有感恩心——“劉穎帶花盆了”、“文文哭了”等,這些都是當選的理由。這些心態讓孩子在競爭中找到了平衡,找到了轉移和擺脫不良情緒的管道。

3.選自己——凸現自信好勝的心態

選自己的小朋友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比較調皮、自我中心傾向嚴重、人際關係比較差的孩子。他們知道在選代表的時候,同伴很少能想到他們。可好動、好奇、好表現的個性讓他們不甘靜坐,勇敢地參與競爭,失敗了也能較為平靜地接受,如丁晨和陳傑;一種是比較瞭解自己,充滿自信,為了達到目標勇於表現自己的孩子,如王凱和王凡。

指導策略

學前期的孩子還很幼小,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能力差,控制水準較低,處理問題時還帶有明顯的衝動性、隨意性和不穩定性,缺乏理智地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學習、相互協商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及時點撥、引導、總結和提升。否則,協商的過程又會成為另一種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誤區。

一、鼓勵幼兒坦然面對競爭,保持平常心

可以將案例“文文哭了”改編成故事,引發幼兒思考:文文為什麼要哭?有一個小朋友不同意,她可以怎麼去說服他?如果沒有當選代表,文文應該怎麼想、怎麼去做?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經歷,讓孩子與“失敗”面對面,探索人在失敗後的心理活動,從而深化對“失敗”的正確認識。認識到失敗是學習、生活過程中時常發生的現象,人人都會遇到,我們不必害怕。還可以讓心態好的幼兒現身說法,知道成全別人也是一種快樂,促使幼兒逐漸養成用平和的心態接受失敗的思維習慣。

二、鼓勵幼兒努力學習本領,激發上進心

以“為什麼不選丁晨”為例展開討論:小朋友在選代表的時候,用什麼做評選標準?在討論中讓幼兒懂得:只有自己學好本領,才能參與競爭。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發揚光大自己的優點,充分認識自己的缺點,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願望,使幼兒較為獨立、客觀、多面和深入地進行自我評價,努力完善自己。

三、鼓勵幼兒大膽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

“選代表”是潛在的能力競爭,看繪畫作品、猜謎語、與同伴辯論……協商的過程也是幼兒之間同場“競技”的過程。只有大膽展示自己出色的學習本領,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所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幫助幼兒樹立“參與為榮、努力為榮”的活動意識,豐富成功體驗,建立起持久的自信心。

四、鼓勵幼兒主動學會交往,培育友愛心

幼兒思維直觀,模仿力強,運用典型教育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將案例五改編成情境表演《我選我》,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與同伴友好的王凱、不友好的陳傑在協商時的不同表現。從典型人物中剖析出:只有用友愛、謙讓的態度與別人相處,學會彼此溝通、互助、分享,才能得到同伴的欣賞、理解和尊重。當獲得同伴的接納和承認,構成一種內心需求的時候,孩子就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了。

難以形成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同時我也更深切地體會到教學改革應落在實處:細節處見真諦!

在巡迴觀察指導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再次明確協商的任務:選出一個代表來畫標籤。通過提醒,幼兒對代表的選擇也有了一定的指向性:要選出繪畫水準較好的同伴。活動中小朋友們都能圍繞這個主題來討論,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協商的心態一覽無遺:

1.選繪畫出色的小朋友——凸現客觀公正的心態

同桌的幼兒整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間非常瞭解。他們純真而沒有心機,雖然在評價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點“小主意”,但他們還是能比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伴。所以在同一組中,如果有在繪畫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的幼兒,那麼選代表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如果同一組中有兩個這樣的“種子”選手,就要進行一番比較才能確定最後的人選。幼兒運用了比繪畫成績、猜謎語、猜拳、舉手表決等多種解決策略。這些方法看似孩子氣,卻顯示了孩子的智慧,顯示了孩子心目中的公平。

2.選表現特別的小朋友——凸現善良真誠的心態

有的組裡沒有繪畫特別出色的幼兒,大家旗鼓相當,選代表沒有明顯的物件,許多偶然因素就決定了“代表”的產生。選擇的過程中一眼可以看出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善良而具有同情心,真誠而具有感恩心——“劉穎帶花盆了”、“文文哭了”等,這些都是當選的理由。這些心態讓孩子在競爭中找到了平衡,找到了轉移和擺脫不良情緒的管道。

3.選自己——凸現自信好勝的心態

選自己的小朋友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比較調皮、自我中心傾向嚴重、人際關係比較差的孩子。他們知道在選代表的時候,同伴很少能想到他們。可好動、好奇、好表現的個性讓他們不甘靜坐,勇敢地參與競爭,失敗了也能較為平靜地接受,如丁晨和陳傑;一種是比較瞭解自己,充滿自信,為了達到目標勇於表現自己的孩子,如王凱和王凡。

指導策略

學前期的孩子還很幼小,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能力差,控制水準較低,處理問題時還帶有明顯的衝動性、隨意性和不穩定性,缺乏理智地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學習、相互協商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及時點撥、引導、總結和提升。否則,協商的過程又會成為另一種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誤區。

一、鼓勵幼兒坦然面對競爭,保持平常心

可以將案例“文文哭了”改編成故事,引發幼兒思考:文文為什麼要哭?有一個小朋友不同意,她可以怎麼去說服他?如果沒有當選代表,文文應該怎麼想、怎麼去做?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經歷,讓孩子與“失敗”面對面,探索人在失敗後的心理活動,從而深化對“失敗”的正確認識。認識到失敗是學習、生活過程中時常發生的現象,人人都會遇到,我們不必害怕。還可以讓心態好的幼兒現身說法,知道成全別人也是一種快樂,促使幼兒逐漸養成用平和的心態接受失敗的思維習慣。

二、鼓勵幼兒努力學習本領,激發上進心

以“為什麼不選丁晨”為例展開討論:小朋友在選代表的時候,用什麼做評選標準?在討論中讓幼兒懂得:只有自己學好本領,才能參與競爭。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發揚光大自己的優點,充分認識自己的缺點,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願望,使幼兒較為獨立、客觀、多面和深入地進行自我評價,努力完善自己。

三、鼓勵幼兒大膽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

“選代表”是潛在的能力競爭,看繪畫作品、猜謎語、與同伴辯論……協商的過程也是幼兒之間同場“競技”的過程。只有大膽展示自己出色的學習本領,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所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幫助幼兒樹立“參與為榮、努力為榮”的活動意識,豐富成功體驗,建立起持久的自信心。

四、鼓勵幼兒主動學會交往,培育友愛心

幼兒思維直觀,模仿力強,運用典型教育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將案例五改編成情境表演《我選我》,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與同伴友好的王凱、不友好的陳傑在協商時的不同表現。從典型人物中剖析出:只有用友愛、謙讓的態度與別人相處,學會彼此溝通、互助、分享,才能得到同伴的欣賞、理解和尊重。當獲得同伴的接納和承認,構成一種內心需求的時候,孩子就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