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很多父母感慨現在的小孩難管教。 其實, 如果能處處留心觀察, 準確捕捉教育的最佳時機, 適時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 完全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某種不良行為剛剛露頭的時候。
大量事實證明, 孩子養成惡習往往與第一次發生不良行為時未能及時得到指正密不可分。 緊緊抓住這“第一次”不放, 必能幫助孩子打下好習慣的基礎。
二、新時期開始的時候。
任何一個被認定的“壞”孩子, 都存在著改過自新的本能。 這種時機便是各種新時期剛剛開始的時候。 如:新的學期開始、剛剛換了老師、剛剛當選為小幹部等等。

Advertisiment
這種時候, 孩子會有一種新鮮感、希望感。 此時父母若能因勢利導, 定能“旗開得勝”。
三、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時候。
此時父母若能以冷靜、寬容和理解、同情的態度幫助孩子分析前因後果, 幫助他挽回局面, 使其得到客觀公正的對待, 孩子必然會產生感激之情。 在這種情況下, 父母總結教訓甚至訓誡的話孩子都能聽得進去, 也樂於接受。
四、教師和父母交流看法的時候。
教師和父母交流看法的時候, 是孩子最不安的時候, 如果在此時, 先將孩子在家的優良表現向老師彙報, 則容易博得孩子的好感。 在此基礎上再以希望的口氣委婉地指出其缺點和不足, 孩子一般樂於接受,
Advertisiment
並在日後的行動中積極改正。
五、遇有困難或失敗的時候。
孩子在最沮喪的時候如果所聽到的不是父母的鼓勵, 而是譏諷, 他必定對父母沒有好感。 相反, 幫助他及時補救, 使他走出困境, 孩子定會因感激而自覺地加倍努力。
六、有較大過失的時候。
孩子在犯了大錯或闖了大禍的時候, 大多會產生畏懼感、負罪感和內疚感。 此時, 他們比平時更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也容易虛心地接受批評。 但是, 父母若抓住孩子“闖禍”的辮子不放, 橫加責駡, 沒完沒了, 卻會適得其反。
七、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績、做了好事的時候。
每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有爭強好勝、不甘落後的共性。 父母應善於抓住時機, 對其進行指導, 向孩子提出適當的目標要求,
Advertisiment
促其將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行動。 以此為動力, 精益求精, 好上加好。
八、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
當孩子對某一事情產生濃厚興趣時, 往往產生積極追求的欲望, 他們會自覺地去尋求知識、去刻苦努力。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選擇, 而不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 逼其去做不願做的事, 學不願學的東西。 聰明的父母大多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 並幫他們入門, 發展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正確、科學的引導, 教其平衡發展, 充實知識基礎, 厚積薄發, 少走彎路。
九、有重大集體活動的時候。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受人褒贊、受人誇獎。 父母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 抓住搞大型活動(如運動比賽、參觀、春遊等)的大好時機,
Advertisiment
適時地對孩子進行遵守紀律、熱愛集體、團結互助等教育。
十、出外做客或家中來客人的時候
孩子都喜歡聽好話、受表揚, 而不希望在客人面前現眼。 因而當父母帶其外出做客或家中來客人時, 孩子的言行會不自覺地“規矩”起來, 平時的許多劣性也會自動隱匿起來。 父母如能抓住這個時機, 在客人面前適度表揚孩子的優點, 他將會引以為豪而繼續發揚。

相關用戶問答